內容簡介
該書以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財政激勵政策為研究對象,主要梳理了區域經濟發展財政激勵政策的基礎理論,較為系統地分析了中國區域經濟發展差異、現行財政政策的內容與缺陷,明確了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財政政策策略及其類型,提出了完善中西部等欠發達地區經濟發展的財政激勵機制和稅收激勵政策,以及規範中國中央與地方政府間的財政關係等。
作品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區域經濟發展財政激勵政策的相關理論 第三章 我國區域經濟發展差異狀況的基本分析 第四章 我國區域經濟發展差距的財政政策分析 第五章 我國區域經濟協調發展財政政策的策略 | 第六章 確定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差別財政政策 第七章 完善欠發達地區經濟發展的財政激勵機制 第八章 構建欠發達地區經濟發展的稅收激勵政策 第九章 科學規範我國中央與地方政府的財政關係 第十章 結論與展望 |
創作背景
區域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是世界各國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產生的客觀問題,也是較難解決的世界性難題。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採取了讓東部沿海地區先發展起來的梯度推移式非均衡發展戰略,經濟發展取得了重大成就,並保持著較高的經濟成長率,形成了東部發展、西部開發、中部崛起和東北振興的四大區域經濟格局。但隨著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和水平的提高,加之中西部等欠發達地區自然環境較差、市場發育程度不高,以及偏向於東部地區的稅收優惠政策,導致了區域經濟發展出現了較為嚴重的不均衡狀態。雖然中國經濟在快速發展過程中差距拉大是正常的,但差距過大、時期過長則會影響協調發展,產生不公平等問題。因此,如何進一步促進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特別是增強欠發達地區的發展能力,這對加快構建和諧社會,實現共同富裕目標,保證社會經濟的持續、穩定、協調和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的積極作用。振興區域經濟、促進協調發展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基本戰略和政治問題。基於此,《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財政激勵政策研究》對這一主題展開了研究。
作品思想
該書研究和構建了較為完善、科學規範、更加積極地加快中國欠發達地區經濟發展的稅收激勵政策。通過稅收超經濟成長分析、各省(市、自治區)和東中西北各區稅負及其差異進行稅負最優水平分析,分析表明:中國各區域最優巨觀稅負水平均大於實際巨觀稅負水平,說明各區域的財政收入彈性很大,財政收入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同時也表明東中西北各區域最優巨觀稅負與實際巨觀稅負越益接近,其中東部最優巨觀稅負水平要略高於中西部和東北地區,相對而言中西部和東北地區稅負較重,因此應對其採取更優惠的稅收激勵政策,旨在達到促進、加快欠發達地區經濟發展的進程。根據中國實際情況,完善結構減稅政策包括完善增值稅制、所得稅制、資源稅制、房產稅制和拓寬地方稅源等;規範稅收優惠政策包括建立鼓勵投資、科技創新、促進就業、節能減排、中小企業和民營經濟等;加強稅收科學管理包括強化稅收依法行政意識、加強稅收優惠監督管理、提高稅收徵收管理效率和認真解決歷史欠稅問題等。
該書提出科學研究與規範中央與地方政府的財政關係,實現非零和博弈。從總體上說,中央與地方的關係是一個事關國家的穩定與動亂、統一與分裂、興盛與衰亡的問題,而實現非零和博弈是正確處理中央與地方問題的基礎。中國中央政府在加強巨觀調控的同時,應適當放權於地方,在保持中央集權和主導支配地位的前提下,可賦予地方必要的稅收立法權。主要包括:一是合理劃分中央與地方的稅收管理許可權,即根據事權、責權、財權、稅權對應的原則,逐步最佳化中央與地方的稅制結構,合理劃分稅種和比例,建立起相對獨立完整的地方稅體系,既有利於加強巨觀調控,又能充分調動地方的積極性;二是正確處理中央與地方的財政政策關係,即重視自主發展與國家激勵的協調,充分發揮政府和市場雙重調節作用,正確處理“地方為主、國家扶持”的關係,把促進欠發達地區發展的財稅扶持與風險防範結合起來,加強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有效配合與協調運用。
出版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