侶俸寺

侶俸寺

銅梁地靈人傑,歷史悠久,文物薈萃,侶俸寺是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該寺廟始建於梁、大通元年距今已一千五百餘年,據傳經堂土搖尾坡、石樁坡、塔二坡、火板坡、廟塆等皆是侶俸寺遺址。據縣誌記載銅梁在民國時期有廟宇一百八十餘座唯侶俸寺最早規模最大,因其侶俸寺而得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侶俸寺
  • 修建人:梁武帝
  • 修建時間:大通元
  • 發展歷史:一千五百餘年
寺名由來,寺廟歷史,

寺名由來

川東地區最早的古剎
——侶俸寺
內容來自銅梁縣侶俸寺文管組宣傳
銅梁地靈人傑,歷史悠久,文物薈萃,侶俸寺是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據縣誌記載銅梁在民國時期有廟宇一百八十餘座唯侶俸寺最早規模最大,該寺廟始建於大通元年距今已一千五百餘年,清乾隆二十六年建侶俸場,因其侶俸寺而得名。

寺廟歷史

侶俸寺古剎自梁武帝大通元年建寺以來民國各個時期都有擴建和培修特別是明,天順正德年間兩次進行大增修,規模遍及幾個山坡約半公里許,田產近百畝且是集市貿易所在地。
明末由於兵禍、年荒、火災廟宇房屋毀損巨大,據傳聞除正殿和兩邊廂房外余皆損毀殆盡,據傳經堂土搖尾坡、石樁坡、塔二坡、火板坡、廟塆等皆是侶俸寺遺址。
乾隆道光乃至民國年間各個時期都在維修廟宇。民國末大致是:東邊山腳沿石級而上數十步就是兩個禪洞,洞內設有蓮花禪凳供參禪之用,再上是大山門,兩側矗著四大天王,進入山門是下殿、戲樓、大雄殿、百子殿、小山門和岩灣摩岩造像亦屬侶俸寺範疇。在文革時期大部分被拆,僅剩大雄殿,兩旁廂房和岩灣佛像,因百子殿改作學校,廂房做社員住房才得以保存。
鑒於侶俸寺有悠久的歷史,當地民眾要求將其修複利用,一九九七年銅梁政協建議,儘快修復侶俸寺。一九九八年重慶市佛協也建議地方政府將其開闢為宗教活動場所。銅梁縣人民政府縣長辦公會議同意侶俸寺列為文物保護單位,為旅遊開發奠定基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