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益

侯益(885~965年),山西平遙人,唐末五代到北宋時期將領。

出身農家,以勇武投於李克用旗下,隨從李存勖征戰四方,拜馬前副都指揮使。後唐零用。明宗李嗣源反叛時,單騎投向李存勖,先後效力李嗣源、李從珂、石敬瑭契丹滅亡後晉之後,曾接受契丹任命的偽職。後漢建立後,一度暗通後蜀,為兵勢所逼,入朝覲見,拜開封尹、中書令,封魯國公。郭威起兵反叛,歸降郭威,參與建立後周,拜太師、齊國公。以本官致仕,閒居於洛陽。

北宋建立後,陪趙匡胤郊祀,受到宰相禮遇。乾德三年(965年),去世,享年八十,追贈中書令。

基本介紹

  • 本名:侯益
  • 所處時代:唐朝-五代-北宋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山西平遙
  • 出生時間:885年
  • 去世時間:965年
人物生平,效忠後唐,改投後晉,暗通後蜀,歸順後漢,投降後周,晚年生活,人物評價,家族成員,史籍記載,

人物生平

效忠後唐

侯益出身農家,祖父、父親都以務農為業。唐昭宗光化間(898年—901年),李克用占據太原,侯益憑藉武技超群投入其帳下。後從李克用之子李存勖大名(今河北大名一帶),率先攻上城牆,生擒敵軍將校,擢為馬前直副兵馬使。征伐幽州(今河北北部和遼寧南部)劉守光,又率先登上城牆,升為軍使,攻破洛州(今河南洛陽一帶)時,被敵軍發射的機石打傷了腳,負傷後,李存勖親自為他上藥包紮。傷好之後改任護衛指揮使。有一次隨李存勖與後梁軍作戰,後梁小將李立李健驍勇異常,後唐眾將無人敢敵。侯益挺身上陣,生擒兩將,遷升馬前直指揮使。滅後梁之後,侯益升本直副都指揮使。
同光四年(926年),侯益隨李嗣源趙在禮時,眾將擁戴李嗣源為君,侯益不願背叛李存勖,脫身回歸洛陽,李厚勖見了他,撫其背而泣。
李嗣源即皇帝位後,侯益自縛請罪,李嗣源道:“你盡忠節,有什麼罪呢!”改封他為本直左廂都指揮使。
天成二年(927年)九月,宣武軍節度使朱守殷占據夷門叛亂,後唐起兵討伐,侯益率所部最先斬關而入,因功轉任左右馬前從馬直都校、領潘州刺史。
天成三年(928年),義武軍節度使王都在定州發動叛亂,侯益率部隨宋州節度使王晏球前去征討,契丹率軍援助王都,侯益率軍迎擊敵軍,在唐河之北大敗其軍,攻占定州,授寧州刺史,回京之後,任林軍五十指揮都校、遙領費州刺史。
應順元年(934年),唐閔帝李從厚聽信大臣的建議,調動各重要節度使之職,準備削弱藩鎮的實力,潞王李從珂從鳳翔起兵造反,朝廷授侯益為西面行營都虞侯率軍討伐,侯益知道軍心不穩,必有巨變,就聲稱有病不接受詔書,被貶商州刺史。
李從珂取勝之後,入京師洛陽,即帝位,改元清泰。侯益官原職,前蜀軍攻金州(今陝西漢水流域一帶),侯益率軍擊敗前蜀軍,朝廷賞賜襲衣名馬,加西面行營都巡檢使。

改投後晉

清泰三年(936年)十一月,石敬瑭起兵滅後唐,建立後晉。後晉建立後,封侯益奉國都指揮使,領光州防禦使。天福三年(938年),范延光在大名張從賓在河陽(今河南孟縣一帶)一同豎起反旗,形勢十分危急,晉祖石敬瑭召侯益道:“國家危急,卿能為朕死耶?”
侯益道:“我率領五千精銳士卒,就一定能大破敵軍。”於是石敬瑭就封侯益為西面行營都督部署帶兵出征。侯益率兵五千駐紮虎牢,張從賓率萬眾夾汜水列陣。侯益率眾擊殺,張從賓軍大敗,伏屍河中的人太多,汜水幾為斷流,張從賓乘馬過河時也落水而亡。侯益令將敵軍首級築成京觀,並刻石紀功。
石敬瑭聞報大喜,拜侯益河陽三城節度使,范延光獨力難支,舉城投降,侯益移鎮潞州。天福四年(939年)七月,石敬瑭追念侯益虎牢破敵之功,再升侯益為武寧軍節度使,同平章事,並派使者對侯益道:“朕思卿去年七月九日立下大功,所以仍以此月此日下詔讓你移鎮彭門,領丞相之印。”還賜門戟。改侯益鄉里為將相鄉、勛賢里。九月,徐州(今江蘇徐州一帶)發生大火,侯益拿出金帛糧食賑濟災民。天福五年(940年),遷鎮秦州,任西面都部署。

暗通後蜀

天福九年(944年),階州義軍指揮使王君懷因為刺史暴虐,率領所部千餘人叛後晉降後蜀,請求當先鋒去攻取秦、成諸州。侯益大為震恐,急發書向朝廷求救,又暗中向後蜀將領也發出書信,表達自己投誠的誠意。晉出帝石重貴聞知此事,懷疑侯益將成為邊患,討論將他移動內地任職,恰逢安審琦移鎮許下,遂移侯益為河中尹、護國軍節度使。
開運三年(947年)十二月,遼滅後晉,侯益率領手下僚屬到京師開封拜見契丹皇帝耶律德光,當面陳說自己沒有參加後晉策劃北伐契丹的謀略,耶律德光授侯益為鳳翔軍節度使。

歸順後漢

天福十三年(948年),劉知遠稱帝,改元乾祐,建立後漢,下詔加侯益為侍中。但侯益認為自己曾接受契丹的任命,心中有所顧慮,怕劉知遠怪罪自己,聞知後漢兵攻入洛陽,便築城浚池,加強防守。當時,蜀主孟昶派遣王處回招降侯益,又遣侯益在秦州時的舊部、綿州(今四川江油、綿陽間的涪江流域)刺史吳崇惲厚贈禮幣,於是侯益遂應允歸降後蜀。蜀主孟昶令何重建率軍數萬出大散關接應。
劉知遠此時已經病危,聽聞此事,立召客省使王景崇到自己的臥室,對他說道:“侯益表面上順從朝廷,實則早有貳心。你去岐州召他入朝,如侯益來朝,即置勿問;如其遲疑不決,即可便宜行事。”景崇率禁軍數千,日夜兼程趕往鳳翔。到達京兆,聯合岐、雍、涇之兵,打敗蜀軍。
侯益畏懼王景崇的兵威,打算奉詔入朝。而王景崇打算誅殺侯益,忽聞劉知遠駕崩,擔心繼位的漢隱帝劉承佑不知道劉知遠有誅殺侯益的密旨,猶豫不決,此時,侯益派王景崇的同鄉、從事程渥去遊說王景崇,見面之後,程渥說:“您已經官至高位,應該知足了,何必懷害人之心,做過分之事?何況侯益親戚爪牙十分眾多,惹是鬧出事情,你的災禍也不遠了。”景崇聞言大怒,道:“你趕快滾開,別為侯益遊說,再說,連你全家也殺掉。”
侯益聽說王景崇根本不聽程渥的遊說,心中甚為恐懼,當日即率數十騎奔入朝中。後漢隱帝劉承佑派侍臣問侯益暗中聯結蜀軍之事,侯益道:“我是想誘後蜀軍出關,然後掩殺之。”隱帝聞言,付之一笑。
侯益厚賂史弘肇等當朝權貴,極力訴說王景崇橫行霸道的行徑,由於諸多權貴的大力包庇保護,侯益沒有被問罪,還被授予開封尹兼中書令。不久又封為魯國公。王景崇聽說這些事情之後,氣得據城反叛,侯益在城中的七十口多口家人都被王景崇所殺。

投降後周

乾祐三年(950年)十一月,劉承佑殺楊祐、史弘肇及三司使王章,又密令殺鄴都留守、樞密使郭威。事泄,郭威起兵造反,進逼開封,劉承佑想領兵出京師迎敵,侯益向劉承佑獻計道:“王者無敵於天下,不宜輕易出兵。而且郭威所率大名士卒的家屬都在京城,不如閉關堅守,以挫敵鋒,然後令各家屬發書招人,可不戰而定。”
慕容彥超認為侯益上了年紀膽子小了,所獻為怯懦之計,不可行。劉承佑就派遣侯益與慕容彥超、張彥超、閻晉卿、吳虔裕等出守澶州(今河南清豐一帶),以拒郭威。侯益等人率軍到赤岡時,郭威大兵已席捲而來,雙方在留子陂交戰,後漢軍大敗,侯益見後漢軍士皆無鬥志,知不可勝,就與焦繼勛當夜歸降郭威,郭威將他們撫慰一番,然後讓他們各回軍中。

晚年生活

廣順元年(951年)正月,郭威稱帝,封侯益為楚國公,改太子太師。不久改封齊國公。顯德元年(954年)冬,侯益告老還鄉,以本官致仕,回洛陽養老。郭威派遣使者賜茶藥錢帛,加以慰問。
建隆元年(960年)元月,宋太祖趙匡胤稱帝,侯益被以耆舊老臣厚待,每年僅上朝一次。乾德初年(963年),侯益入京參加郊祀,受到趙匡胤的接見,還詔令賜侯益中書門下禮節,待遇與宰相等同。
乾德三年(965年),侯益病亡,終年80歲,追賜中書令。

人物評價

劉知遠:“侯益貌順朝廷,心懷攜貳。”
《宋史》論曰:“侯益在晉、漢時,數為反覆,觀其受命契丹,私交偽蜀,赤罔之戰,復夜謁周祖,宗屬長幼,遭景崇鯨鯢,殆無噍類,推其心跡,豈懷貳之罰歟?”

家族成員

兒子:侯仁願、侯仁矩侯仁寶、侯仁遇、侯仁興。
孫子:侯延濟(侯仁願之子)、侯延廣(侯仁矩之子)、侯延之(侯仁矩之子)、侯延齡(侯仁寶之子)、侯延世(侯仁寶之子)。
曾孫:侯紹隆(侯延廣之子)。
玄孫:侯宗亮(侯紹隆子子)。

史籍記載

《宋史》有傳,《新五代史》、《舊五代史》均有事跡記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