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止

依止

即依存而止住之意;或以某事物為所依而止住或執著。

又一般謂依賴於有力、有德者之處而不離,亦稱為依止。法華經方便品(大九·八中):‘若有若無等,依止此諸見。’大乘莊嚴經論卷四述求品,謂依止(梵a^s/raya )作意為十八種作意之一,同經卷八以依止(梵nis/raya )為八無上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依止
  • :依存而止住之意
  • 或以:某事物為所依而止住或執著
  • 性質:詞語
基本信息,特點特色,

基本信息

依止分自依止,法依止。  「自依止,法依止」的教示是佛陀重要的法身慧命之一。
自依止 是完全依賴自己靠自己充份消化、揀擇聽聞法義及實踐法義,不倚賴別人告訴你「應該」或「必須」怎么做; 法依止 是依宇宙普遍的真理,如無常、苦、無我等,來當作聞思修的素材。  自依止旨在杜絕盲目依靠天神、祖師、權威、傳統、習俗,讓自己從混亂、迷惑中解脫出來。法依止則避免掉入依人、依不明確的語言、依成見、依世俗知見,讓自己智慧清明,免除無葫的錯誤及靜議。  有時我們似乎已懂得自依止、法依止的道理,但表現出來卻有意無意地塑造個人崇拜,而美其名曰:「方便」;說似是而非的話,曰:「禪機」;依過去的成見,曰:「依緣起」。在修道路上有種種迷思、陷阱,得靠自己精勤的破除那些虛偽、習焉不察、搖擺不定或正在形成的障礙。  靠自己覓道,雖然辛苦,但也沒有如想像中的困難,隨境界轉,成為深刻的、原創的、自主的心思,其成果有若甘客之甜美,能滋潤慧命,值得修道者嘗試。
密宗長期依止上師的重要性
-------------------------------
佛曰:「我不攝客群,亦無所教命汝當自依止,法依止,莫異依止,即應依四念處而行。」
佛陀臨終時告訴阿難四歸依,其中之一是自依止,莫他依止佛說:「我不攝客群,亦無所教命汝當自依止,法依止,莫異依止,即應依四念處而行。」
但眾生無始來種種習慣的力量強大,一時不易扭轉,其中最可悲的是
不相信自己,
不願也不以為自己有為自我行為負責的能力,形成依賴的心理,
希求不勞而獲,
希望鬼神佑我平安,
佛菩薩賜我良好因緣,
名師使我頓悟,
魔頭滿我私願,不一而足。
從因緣法的觀點看,自己不勤精進,努力創造清淨因緣,坐在那裡等神等佛,如此而能增智增福,無異緣木求魚。
學佛是向佛學習,以佛為榜樣,學習如何覺悟,覺悟的力量在己。
佛可以自覺,可以教導弟子覺悟,但萬萬不能替眾生覺悟。
每個人只有靠自己不斷地努力,精進不懈,方能有覺悟的一日。
禪宗有句話:「各人生死各人了,各人吃飯各人飽」,文義淺白,人人能懂,可是為什麼這么多的學佛者,所做所為卻不是這樣,總是希望別人吃飯自己飽!這事聽來雖然滑稽離奇,但我們只要睜開眼睛看看四周所謂的「學佛人」,就會明白這是佛教界不容否認的怪現狀。
要能「自依止,法依止,莫異依止」,對法須有正確的知見和純淨的信心,「正聞薰習「和」如理思惟」就顯得格外重要了。對法的信心建立了,學佛的動力就能從內而發,不會因種種外在因素的變動而中斷學佛。如果以崇拜,依賴或僥倖的心理依止善知識,覺得他可以給我一些我原來得不到的東西,有朝一日,善知識往生或稍有不如法處,還學不學佛呢?
在佛教團體中,每天都聽到有人議論紛紛其上師言行的得失,甚至令自己退心!
平心而論如果我們不能自依止,而在他人身上假設了完人的形象,將自己的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一旦美好形象破滅,就會產生種種後遺症。 ,每個人的心路歷程,本不足為外人道,一個對自我身心了解清楚的人,不易去批判他人。
自己知道自己的來時路,了解箇中酸甜苦辣,對所有人的不幸或失足,只會哀愍同情,希望他快快再站起來,重新再邁向光明的正途,絕不會將他人的不幸,當作茶餘飯後的消遣,因為:
一,沒有這個閒工夫。
二,深知易位而處,自己也未必能做得好,強緣現前,失卻正知正念,也許做得更差。
三,眾生可憐,未成得圓滿智慧以前,總是不斷地犯錯再修正,再犯錯再修正的。戒律是防非止惡,用來看自己的身口意,絕非拿來度量別人的。
如能自依止而後有幸得明眼善知識同行的人,對善知識就會異常恭敬,因為知道善知識能提攜你,但覺悟的力量還是在己。
不肯為自己負責的人,跟對跟錯師父都沒有什麼好處,跟錯人,小則破財消災,大則喪失慧命!
跟對人,師父很好,自己不修,又有何用?
鎮日在師父身旁轉來轉去,以為跟的師父很好,就表示自己也不錯,不肯當下提起,對自我生命負責,拖著師父的衣角,是不會解脫煩惱,清涼自在的。
佛法的殊勝處在其超越世間法的智慧,真實地體察生命的流轉變化,明白一切世間法都是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無一真實可執著的實體。
這種觀察,不止是每天誦經拜佛而已!而是要痛下功夫,對自己身心的生住異滅好好地體察,從自我身心的流轉變化中去體會無常,無住,無我,到那時候,毋庸他人說,自己就能清楚把握,慢慢放舍心中的執著和對世間的貪愛。
再回頭一看,還有那么多的眾生,以假作真,哭笑不停,因而生起大悲心去幫助他們離苦得樂。
可是,明白,覺悟還是眾生自己要做的,所以佛菩薩也只能從旁指導,勸請,加油,沒有人能代替別人覺悟的。
如果不為自己的解脫努力,不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整天仰賴上師,師父或名人,終究自己的煩惱還是得自己去受,自己的苦痛還得自己去承擔,呼天喊地叫師父喊菩薩是不太有用的。
即便真的有人幫助,解決了一時的困難,心中的問題不曾真正地解決,究竟的問題還在,那么困難只會一再地出現,永無了期!解決自己最深層的問題的人是自己!佛陀給了我們一盞光明的燈,可是這燈在每人心中,自己不去開,燈是不會亮的。

特點特色


目前有一種不好的風氣,有些漢地弟子從上師那裡接了大圓滿法後,馬上離開上師自己修行。在修行中見到一些境界,好像是見到了空性,很容易就認為自己證悟了,其實是自己心魔的作障,這樣非常危險。還有些漢地弟子,跟隨上師兩三年,見到了空性,上師也予以確認,就以為自己和大成就者一樣,可以傳法了。其實,他只是一剎那見到了空性,並不能二十四小時安住,沒有安住的時候,仍然會有我執,仍然克服不了自己的心魔,成魔也是很容易的。
不依止上師而修行,就很容易修成魔道,所以我們修行必須依止上師。
過去的大德們都曾經強調過:要長期地依止一位上師,並將自己的修行情況及時向上師匯報,然後聽從上師的意見。這樣的話,如果自己修行走錯路,就可以得到及時的糾正,而不至於一錯再錯。大家應該經常向上師匯報自己的修行狀況,上師如果覺得目前的修行方法是正確的,就繼續修持;上師如果認為不對,就要立即停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