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眾生所信賴而堪於依止之四種人。又稱四依大士、四依菩薩。即:(一)出世凡夫(二)須陀洹、斯陀含(三)阿那含(四)阿羅漢
介紹,各種作品解釋,
介紹
為眾生所信賴而堪於依止之四種人。又稱四依大士、四依菩薩。即:(一)出世凡夫,指具煩惱性之人(三賢四善根)。(二)須陀洹(預流果)、斯陀含(一來果)之人。(三)阿那含(不還果)之人。(四)阿羅漢之人。此四種人能利益世間、安樂人天,故能為眾生所依止。大乘諸師對四依菩薩與大乘修行階位之配列,有多種說法,如法華玄義卷五上載,五品、十信之人為初依,十住之人為二依,十行、十回向之人為三依,十地、等覺之人為四依。又據涅盤論載,初歡喜地為初依,六地為二依,八地為三依,第十法雲地為四依。[南本大般涅盤經卷六、四分律行事鈔資持記卷上一之一、大乘義章卷十一]
各種作品解釋
《丁福保佛學大辭典》解釋
(名數)涅盤經六舉如來使者,於末世弘經,人天依止者四人,謂之人四依:一具煩惱性之人(即三賢四善根),二須陀洹(即預流果),斯陀含(即一來果)之人,三阿那含(即不還果)之人,四阿羅漢之人。是內證雖為大乘之菩薩,而外現聲聞之相,傳法化人者也。其內證之涅盤配於大乘之位次,諸說不同。天親之涅盤論以初地為初依,六七地為二依,八九地為三依,第十地為四依。天台法華玄義五通地前為初依,初地至五地為二依,六七地為三依,八九十地為四依(是依別教),又五品六根為初依,十住為二依,十行十回向為三依,十地等覺為四依(是依圓教),又慈恩彌勒上生經疏上以地前為初依,初地至六地為二依,七八九地為三依,第十地為四依。異說甚多。
《 三藏法數 》解釋
[出法華玄義] 依即依止也。謂從五品位至等覺菩薩。堪為世間眾生之所依。止。能令眾生聞法開解。修行證果。故名人四依。(五品位者。隨喜品。讀誦品。說法品。兼行六度品。正行六度品也。)五品十信為初依五品十信。皆圓教位次也。謂此位之人。觀慧明了。達如來秘密之藏。能令眾生聞法開解。修行證果。而可依止。故為初依也。(十信者。信心。念心。精進心。慧心。定心。不退心。護法心。回向心。戒心。願心也。)十住為二依十住亦圓教位次也。謂此位之人。惑破理顯。功用轉深。能令眾生聞法開解。修行證果。而可依止。故為二依也。(十住者。發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貴住。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頂住也。)十行十回向為三依十行下回向。亦圓教位次也。謂此位之人。無明漸盡。利佑轉深。能令眾生聞法開解。修行證果。而可依止。故為三依也。(十行者。歡喜行。饒益行。無嗔恨行。無盡行。離痴行。現前行。無著行。尊重行。善法行。真實行也。十回向者。救一切眾生離眾生相回向。不壞回向。等一切佛回向。至一切處回向。無盡功德藏回向。隨順平等善根回向。隨順等觀一切眾生回向。真如相回向。無縛解脫回向。法界無量回向也。)十地等覺為四依十地亦圓教位次也。等覺者。去後妙覺位猶有一等。故名為等。勝前諸位。故稱為覺。即最後心菩薩也。謂此菩薩。漸盡無明之源。將滿圓極之果。勝用具足。能令眾生聞法開解。修行證果。而可依止。故為四依也。(十地者。歡喜地。離垢地。發光地。焰慧地。難勝地。現前地。遠行地。不動地。善慧地。法雲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