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最佳化模型

供應鏈最佳化模型是指在有約束條件或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尋找最優決策方案使用的模型。從供應鏈模型的發展來看,經歷了從簡單模型到複雜模型、從單階段模型到多階段模型,從單產品模型到多產品模型、從國家模型到國際模型、從確定型模型到隨機型模型的發展過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供應鏈最佳化模型
  • 外文名:Supply Chain Optimization Model
分類
按分析和研究的方法不同分類,供應鏈最佳化模型又可以分為排隊論模型
(queuing theoretic models )、對策論模型(game theoretic models)、網路流模型(network flow models)和策略評價模型(option valuation models)等。
排隊論模型主要用於研究生產企業在平穩生產狀態下的情況,如各個設備或車間等的輸出率等,並對資源分配進行最佳化,如合理安排各個設備的加工任務、合理安排人員的加工任務等,以達到提高生產效率目標,例如利用M/ G/1排隊系統研究生產批量和生產準備時間的關係等問題。
對策論模型主要用於研究供應商製造商之間、製造商與銷售商之間的相互協調,如研究製造商和銷售商之間的協調,確定製造商和銷售商各自的對策,確定產品價格、訂貨時間等,使他們都能獲得比原來更好的收益
網路流模型主要用於研究供應鏈中成員的選擇、布局以及供應鏈的協調問題。網路提供了一種描述供應鏈結構的方法,用網路流模型來表示一個供應鏈有其獨特的優點,它能很方便地表示供應鏈中各種活動的先後次序。
策略評價模型主要用於研究供應鏈在不確定情況下的管理和協調問題。對跨國企業而言,經常會有不確定事件發生,如匯率波動、政府政策改變或新技術的發明等。企業會採取各種策略對此作出反應,如調整供應鏈成員的數量、採用不同的生產技術等。策略評價模型一般是隨機動態規劃模型,目標是使各個時期的期望費用總和最小或總收益最大。
這些模型中,有的運用了整數規劃或混合整數規劃法,建立了全球供應鏈模型;建立了全球製造分銷的資源最佳化供應鏈模型;建立了面向供應鏈最佳化的動態需求計畫模型。也有的將整數規劃與線性規劃方法相結合,如提出基於資源配置供應鏈設計模型。
由於供應鏈所涉及的問題很多,在一個模型中同時考慮所有的因素幾乎是不可能的,要建立一個比較接近實際情況而又可以求解的供應鏈模型是很困難的。從上面的介紹可以看到,一部分研究人員僅提出一個模型框架,並沒有對具體模型進行研究,甚至沒有任何數學公式表示。而且在現有一些模型中,有些重要的因素沒有考慮或很少考慮。例如,很少考慮供應鏈中信息流、現金流,很少考慮供應鏈重組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