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寨鼓樓

侗寨鼓樓

侗寨鼓樓,雄偉壯觀,結構嚴謹,工藝精湛,是侗族建築技藝的集中體現。外形像個多面體的寶塔。一般高20多米,從1層至頂,全靠16根杉木柱支撐。樓心寬闊平整,約10平方米見方,中間用石條砌有大火塘,四周有木欄桿,設有長條木凳,供歇息使用。樓的尖頂處,築有寶葫蘆或千年鶴,象徵寨子吉祥平安。樓檐角突出翹起,給人以玲瓏雅致,如飛似躍之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侗寨鼓樓
  • 民族侗族
  • 面積:50-100平方米
  • 類型:廳堂式、乾欄式、密檐式等
  • 結構:以杉木為主體結構
  • 造型:單寶頂、雙寶頂、四轉八方
意義,結構,建築,三寶古樓,車寨古樓,宰盪鼓樓,民俗,分布位置,

意義

鼓樓是侗族村寨最顯著的標誌,是侗族文化體系的代表,侗族文明的象徵。
鼓樓並不用於居住,但卻是村寨最雄偉、最華麗、往往也是耗費侗族同胞經濟和精力最多的建築。無論是一馬平川的大壩寨子還是青山環抱的山寨,美麗的鼓樓總是撥地而起,高聳於村寨之上。
一般而言,一棟古樓下就會聚居一個家族或宗支。鼓樓的前身叫做“卡房”,侗家人叫它“堂卡”或“堂瓦”。“堂”是場所之意,“卡”或“瓦”是眾人的意思。“堂卡”、“堂瓦”直譯就是“眾人說話或議事的地方”。今之鼓樓,榕江車江一帶,稱之為“百”,《黔記》中稱之為“聚堂”。
一座古樓包含有許多的功能:休息娛樂、集眾議事、擊鼓報信、迎賓送客、踩堂祭祖等都在這裡解決。時代的更迭變遷也不斷賦予古樓各種社會功能,並世代沿襲下來,逐漸豐富鼓樓的內涵,使它成為侗族村寨日常生產生活不可缺少的像征物。

結構

鼓樓有廳堂式、乾欄式、密檐式等多種。無論何種鼓樓,一般都分上、中、下三個部分。上部為頂尖部,用一根長約3米的木柱或鐵柱立於頂蓋中央,並套上由大到小的5至7顆陶瓷寶珠,使頂尖部成葫蘆型,猶如塔尖,凌空而立。頂蓋是絢麗多彩的樓頂,多為傘形。頂蓋形狀有四角、六角或八角。頂蓋下斜面的人字格鬥拱,像蜂窩百孔窗,其周圍木雕像燕窩壘泥點,工藝精巧,造型別致。中部是層層疊樓,形似寶塔樓身。樓檐一般都是六角,亦有簡便的四角或複雜的八角。每方檐角均為翹角,層層疊疊,重檐而上。從上而下,一層比一層大。樓身以四根粗大、筆直的長杉木為主柱,從地面直通樓頂,極為壯觀。樓內或雕塑,或繪畫,魚蟲鳥獸,栩栩如生。
侗寨鼓樓
鼓樓由各村寨民眾投工獻料,集資籌建,由侗族能工巧匠自行設計,自行建造。整個建築沒有圖紙,數百上千根梁、枋、柱的尺寸全憑心中計算。這種能工巧匠遍布侗鄉,尤以貴州黎平、從江等地為最多。

建築

三寶古樓

三寶古樓聳立於車江鄉寨頭村南端,與薩瑪祠、侗族長廊等形成一個整體。古樓建築面積225平方米,21層,總高35.18米,占地總面積8000平方米。古樓繪畫和雕刻,有從母系氏族社會以來的歷史沿革,以及中國侗族多支系的古風遺韻、民間習俗、傳統服飾等。
侗寨鼓樓
2001年10月20日,三寶古樓已被吉尼斯總部以“最高、最大、樓層最多”的特點入編《世界吉尼斯記錄大全》。

車寨古樓

車寨古樓始建於清道光年間,後毀於寨火,清光緒十七年(公元1891年)重建。主樓坐北朝南,為三重檐四攢尖頂木質結構,高17米。樓頂為五級葫蘆寶頂,屋面蓋小青瓦,底層民間為四內柱,寬4米,廊面寬1.8米,通面闊5.58米,通進5.85米。
鼓樓四周有2.2米高的青磚圍牆,南面14.8米處為懸山頂牆門,高6米,牆下有鐵門,門高2.9米,寬1.4米,上刻楹聯一副:“四面河山,車江大壩三十里;萬般秀色,黔省東南第一樓。”主樓額門上有橫匾一塊,上書“車寨鼓樓”。
侗寨鼓樓
車寨鼓樓既有侗族鼓樓的特徵,又具有漢族閣樓的特色,是侗漢文化交融的最好見證。今為現級文物保護單位。

宰盪鼓樓

宰盪鼓樓始建於清乾隆年間。原為單檐歇山頂民居式木瓦結構建築。民國18年(1929年)7月,寨民集資改建為七層八角攢尖頂塔狀。樓高12米,有四方形經柱4根,距柱3米,每柱高8米;檐柱8根,高4米,飛檐翹角,八面玲瓏。樓底層3.3米,共8面,每面寬3米,南面為大門,裝修完美,上為雕窗,下為裙板,底層正面中央有圓形火塘一個,直徑1.8米,四周均置長凳,底層有鋸齒形獨木梯可登頂層。
頂層為八字坡面和八角攢尖頂樓冠,有八面方格靈窗,五層如意斗拱,三層鋸齒狀澀木。同檐板上彩繪雙龍搶寶、人物故事和花、鳥、蟲、魚等,葫蘆寶頂為兩鐵罐相疊而成,為宰盪侗民休息、議事、唱歌、迎賓、娛樂的地方。今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侗寨鼓樓
古建與現代結合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文體中心。2016年6月啟動建設,用地面積836.08畝,投資5.6億元,包含便民服務中心、民族體育館、體育場、看台迴廊、展示館、圖書館、博物館、民族劇院等設施。新建場館的設計結合了侗族古建與現代建築的語言融合。
由黎平金陵民族古建提供航拍圖由黎平金陵民族古建提供航拍圖
由黎平金陵民族古建提供的航拍圖由黎平金陵民族古建提供的航拍圖

民俗

鼓樓是侗族人民的標誌,也是侗族人民團結的象徵。每個侗寨至少有
一座鼓樓,有的侗寨多達四五座。過去鼓樓都懸掛牛皮長鼓一面,平時村寨里如有重大事項,即登樓擊鼓,召眾商議。有的地方發生火災、匪盜,也擊鼓呼救,這樣,一寨傳一寨,信息很快傳到深山遠寨,鼓聲所及,人們聞聲而來。所以,侗族人對鼓樓、長鼓特別喜愛。

分布位置

侗寨鼓樓為數很多,僅貴州從江、廣西三江兩縣就有220餘座;僅廣西龍勝平等鄉平等村就有11座;而黎平肇興,一個寨子就有5座雄偉壯觀的鼓樓,故被中外遊人稱為“鼓樓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