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青軒(朱彝尊創作詩作)

來青軒(朱彝尊創作詩作)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來青軒》作者是朱彝尊 ,是一首清朝時期的詩詞。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來青軒
  • 創作年代:清朝
  • 文學體裁:詩詞
  • 作者:朱彝尊
詩詞正文,作品鑑賞,作者簡介,

詩詞正文

天書稠疊此山亭,往事猶傳翠輦經。
莫倚危欄頻北望,十三陵樹幾曾青?

作品鑑賞

來青軒,在北京西山香山寺內。起句“天書稠疊此山亭”,稠疊,謂多,意思是寺中軒亭有很多皇帝的題字。次句,“往事猶傳翠輦經”,說明朝皇帝曾經多次乘車來游此地。這兩句介紹來青軒名稱來歷及以前情況,用實寫起,比較直致,是畫龍身的普通筆墨;然而它為下面兩句塑造了軀幹,便於後文的騰空運轉,著墨無多,作用切緊,也是顯得樸實簡練的。後兩句:“莫倚危欄頻北望,十三陵樹幾曾青?”就輕妙地以畫首、點睛之筆,使整首詩變成盤旋空際,精神生動、活現神龍了。十三陵在今北京昌平,位居西山之北的天壽山下,明朝從成祖到思宗,除景帝外,共有十三個皇帝的陵墓築在那裡。詩借“來青軒”的“青”字作生髮基點和轉接關捩,說不要再夸香山寺可以看到多少青翠山色了,倚欄北望,十三陵那片大山就沒有多少青松翠柏的顏色浮現了。傷痛陵樹不青,是留戀故國的人的心情的寫照。詩把“來青軒”的“青”和十三陵的“青”,自然地聯繫在一起,不加評議,暗寓今昔對比之情,隱寄亡國之痛,純用白描,又寫得含蓄、深沉。“十三陵”句是畫首,“青”字是點睛,淡雲輕霧中,鱗爪隱現,而感情寄託的全龍,依然首尾可辨。

作者簡介

朱彝尊(1629~1709年),字錫鬯,號竹坨,又號金風亭長,晚號小長蘆釣魚師,秀水(今浙江省嘉興市)人。早年曾參加抗清復明秘密組織活動,事敗,為避身遠禍,游幕四方。學識淵博,通經史,擅考據,詩詞古文皆精。文章宗唐取宋,風格雄健贍博。詞尊奉姜夔張炎,講求“醇雅”,摒棄“硬語”“新腔”(《水村琴趣序》)。為浙西詞派創始者,與陽羨派並峙詞壇。詞現存四種,共七卷,五百多首,多寫瑣事、記宴遊、詠物,風格清雅疏宕。著述《曝書亭集》八十卷,《日下舊聞》四十二卷,《經義考》三百卷;輯選《明詩綜》一百卷,《詞綜》三十六卷(汪森增補),系食物本草醫類,現有刊本行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