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木斯市濕地保護修復工作實施方案

我市是全國面積最大的原始淡水沼澤濕地分布區,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功能區。濕地保護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事關國家生態安全,事關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加快推進我市濕地保護與修復工作,建立和完善濕地保護修複製度,根據《黑龍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黑龍江省濕地保護修復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黑政辦規〔2017〕61號)精神,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方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佳木斯市濕地保護修復工作實施方案
  • 頒布時間:2019年2月22日
  • 實施時間:2019年2月22日
  • 發布單位:佳木斯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全文,印發的通知,政策解讀,

全文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全國、全省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對我省作出的“要保護好三江平原等重點濕地”的重要指示要求,進一步健全完善濕地保護修複製度,全面提高濕地保護管理綜合能力,全面提升濕地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為建設生態文明、和諧美麗的佳木斯提供重要生態保障。
(二)總體布局。實施重要濕地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工程,構建濕地生態廊道和保護網路,提升濕地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強化濕地保護和恢復。打造沿松花江、黑龍江和烏蘇里江帶狀的佳木斯市三江平原自然濕地保護示範區。
(三) 目標任務。實行濕地面積總量管控,科學劃分和界定濕地邊界。到2020年,全市濕地面積不少於255922公頃(含洪河),濕地保護率提高到70%以上。其中:樺南縣不少於 11867.03 公頃、湯原縣不少於26279.18 公頃、樺川縣不少於18209.48公頃、富錦市不少於 36652.82 公頃、同江市不少於38177.97 公頃、撫遠市不少於67351.79 公頃、佳木斯市郊區不少於15428.3公頃、佳木斯孟家崗林場不少於542.43公頃、黑瞎子島不少於 21830.75公頃(代管)、洪河保護區不少於19582.85 公頃(代管)。同時,要嚴格濕地用途管制,確保濕地面積不減少,增強濕地生態功能,維護濕地生物多樣性,全面提升濕地保護與修復水平。
(四) 基本原則。
1.堅持生態優先,保護優先的原則。保護濕地生物多樣性,維護濕地生態功能和作用的可持續性。
2.堅持全面保護,分級管理的原則。將全市所有濕地納入保護範圍,突出重要濕地的保護與修復,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落實管理主體責任。
3.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原則。各縣(市)區政府對本行政區域內濕地保護負總責,鼓勵社會各界參與濕地保護與修復。濕地保護和管理經費納入同級財政預算。
4.堅持分工負責,部門聯動的原則。林業和草原主管部門綜合協調,發改、財政、生態環境、自然資源、農業農村、水務等相關部門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協同推進濕地保護與修復。
5.堅持嚴格考核、注重成效的原則。將濕地率、濕地保護率、擴大濕地面積等濕地保護修復工作成效納入當地生態文明建設目標,建立健全濕地保護修復的獎懲機制和終身追責機制。
二、完善濕地分級管理體系
(一)建立濕地分級體系。按照國家、省濕地認定標準,將全市濕地劃分為國家重要濕地(含國際重要濕地)、省級重要濕地和一般濕地。按照國家和省相關規定,堅持責、權、利相統一的原則,落實好相關管理責任。[市林業和草原局牽頭,市生態環境局、水務局、農業農村局等參與,各縣(市)區政府及各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具體落實]
(二)實行濕地名錄動態管理。按照省政府發布和更新的濕地名錄,穩步推進勘界立標,各濕地管理部門要在列入名錄中的濕地顯著位置設立濕地標示牌,標明濕地面積、級別、類型、四至範圍、主要保護物種、保護修複目標、主管部門或管理機構、舉報電話等內容。因國家重點工程建設征占用濕地或新增濕地,應及時上報市、省濕地行政主管部門,經省政府批准發布和更新濕地名錄。[市林業和草原局牽頭,市生態環境局、水務局、農業農村局等部門分工推進,各縣(市)區政府和各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負責落實]
三、完善濕地保護管理體制
(一)完善濕地保護管理體系。進一步理順濕地保護管理體制,健全完善各級濕地保護體系,加強各級濕地保護管理機構能力建設,加大監管力度。市、縣(市、區)政府認真履行屬地管理責任,政府主管部門具體負責監督和指導本轄區內濕地保護管理相關工作,濕地自然保護區管理機構要認真履行主體責任,形成工作合力,切實加強濕地保護管理工作。[市林地、濕地保護管理領導小組辦公室、市委編辦牽頭,市人社局、財政局,各縣(市)區政府及各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健全濕地資源保護體系。在生態敏感和脆弱地區加快濕地保護管理體系建設,進一步推進省、市、縣級濕地公園建設。各縣(市)區應選擇濕地名錄中面積較大、生物多樣性豐富、濕地景觀獨特的區域建立濕地公園或濕地保護小區,各級濕地公園和濕地保護小區由同級政府確立並命名。2020年底前建立完成較為完善的全市濕地保護管理體系。[市林業和草原局牽頭,市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局、農業農村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各縣(市)區政府及各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落實]
(三)建立濕地管護聯動機制。以黑龍江省濕地名錄為基礎,逐步建立完善縣、鄉、村三級管護聯動機制,創新濕地保護管理形式。[市林業和草原局牽頭,市生態環境局、農業農村局等負責,各縣(市)區政府及各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落實]
四、建立濕地保護修複製度
(一)明確濕地修復責任主體。對未經批准將濕地轉為其他用途的,按照“誰破壞、誰修復”的原則進行恢復和重建。能夠確認責任主體的,由其自行開展濕地修復或委託第三方機構進行修復。對因歷史原因或公共利益造成生態破壞的、因重大自然災害受損的濕地,經科學論證確需修復的,由地方各級政府承擔修復責任,所需資金列入財政預算。[市林業和草原局牽頭,市生態環境局、水務局、農業農村局等按分工配合,各縣(市)區政府及各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落實]
(二) 多措並舉增加濕地面積。各縣(市)區政府要依據省政府公布的濕地名錄,對2009年第二次全國濕地資源調查以來濕地被非法侵占情況進行認真排查,對認定為2009年以後非法侵占減少的濕地,要限期通過退耕還濕等措施,恢復原有濕地。各縣(市)區要在水源、用地、管護、移民安置等方面,為增加濕地面積提供條件。[市林業和草原局牽頭,市生態環境局、水務局、農業農村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各縣(市)區政府及各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落實]
(三) 實施濕地保護修復工程。堅持自然恢復為主、與人工修復相結合的方式,重點對三江平原集中連片、破碎化嚴重、功能退化的自然濕地進行修復和綜合整治。優先修復生態功能嚴重退化的國家和省級重要濕地。通過污染清理、環境治理、地形地貌修復、河湖水系連通、植被恢復、野生動物棲息地恢復、生態移民和濕地有害生物防治等措施,修復擴大濕地面積,恢復濕地生態功能。[市林業和草原局牽頭,市發展改革委、財政局、生態環境局、水務局、農業農村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各縣(市)區政府及各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落實]
(四)打造平原沼澤自然濕地修復國家級示範區。按照全省統一規劃,積極配合全省推進撫遠市實施大黑瞎子島區域濕地生態保護與修復工程,圍繞“一島(黑瞎子島)、兩帶(黑龍江、烏蘇里江)、多點(撫遠境內孤立濕地)”的濕地保護體系格局,在恢復濕地面積、濕地生態功能提升、濕地保護體系建設、濕地可持續利用示範、保護管理能力建設方面重點開展工作。主要區域包括黑瞎子島國家濕地公園、黑瞎子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三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撫遠市零星濕地分布區以及其他可開展濕地恢復的區域。整合三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黑瞎子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黑瞎子島國家濕地公園,開展重大濕地恢復工程和重大濕地修復技術研究,打造平原沼澤自然濕地修復國家級示範區。[市林業和草原局,撫遠市人民政府及三江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按分工落實]
(五)完善濕地生態用水機制。水資源利用要與濕地保護緊密結合,統籌協調區域或流域內的水資源平衡,維護濕地生態用水需求。各縣(市)區政府應當建立濕地生態補水機制,明確技術路線、資金投入以及相關部門的責任和義務。[市水務局牽頭,市發展改革委、財政局、林業和草原局、生態環境局、農業農村局,各縣(市)區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各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落實]
(六)強化濕地修復成效監督。按照省濕地行政主管部門制定的濕地修復績效評價標準,組織開展濕地修復工程績效評價,引入第三方機構開展濕地修復,工程竣工後由所在地濕地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審核,驗收後形成報告向市濕地行政主管部門報備。建立濕地修復公示制度,依法公開濕地修複方案、修復成效,接受公眾監督。[市林業和草原局牽頭,市生態環境局、水務局、農業農村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各縣(市)區政府及各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落實]
五、開展濕地生態系統監測
(一)開展濕地資源調查。配合省濕地行政主管部門定期開展濕地資源調查,建立各級濕地資源檔案,實現區域濕地資源檔案的年度更新。 [市林業和草原局牽頭,市生態環境局、水務局、農業農村局、氣象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各縣(市)區政府及各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落實]
(二)完善濕地監測網路。以國家重要濕地生態系統監測網路及站點布置為基礎,科學補充建立省級重要濕地監測站點,實現濕地監測網路全覆蓋。到2025年基本建立全市濕地監測網路,實現濕地監測資源數據共享。[市林業和草原局牽頭,市生態環境局、水務局、農業農村局、氣象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各縣(市)區政府及各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落實]
六、完善濕地科技支撐體系
(一)加強濕地套用科學研究。積極邀請高校、科研院所來我市在濕地資源保護、濕地生態修復、濕地產業布局、濕地旅遊產品開發等方面開展科學研究,在濕地修復關鍵技術上取得突破,提高濕地保護修復科學決策水平。[市林業和草原局、科學技術局、生態環境局、水務局、農業農村局、氣象局等分工負責,各縣(市)區政府及各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落實]
(二)推進濕地科技重大項目。重點推進科技部“東北典型退化濕地恢復與重建技術及示範”、國家發展改革委“三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濕地保護”項目。完善濕地資源合理利用模式及濕地保護管理決策的科技支撐機制體系。[市林業和草原局、科學技術局、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局、水務局、農業農村局、氣象局,三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等分工落實]
(三)強化濕地人才隊伍建設。加強專業技術、管理隊伍的人才培養,要使專業技術人員在濕地管理機構中占有一定比例。要定期組織濕地工作人員進行考察、調研、培訓活動,不斷提高濕地工作人員的業務素質、工作能力和管理水平。[市林業和草原局牽頭,市人社局、科學技術局、生態環境局、水務局、農業農村局、氣象局等分工負責]
七、實行濕地保護目標責任制
一.落實濕地面積總量管控。按照2016年省政府發布的濕地名錄,確定各縣(市)區濕地面積管控目標。要按照市、縣、鄉、村逐級分解落實,所有濕地斑塊均要落實管護責任人。嚴格按照省級濕地行政主管部門制定的徵收、占用濕地的標準辦法。經批准徵收、占用濕地並轉為其他用途的,用地單位要按照“先補後占、占補平衡”的原則,負責恢復或重建與所占濕地面積和質量相當的濕地,確保濕地面積不減少,濕地生態質量不下降。[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牽頭,市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局、水務局、農業農村局,各縣市區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實行濕地不動產登記標註。縣級以上政府在發放不動產登記權屬證書時,不動產中含有濕地的,應當標明濕地類型、面積、範圍以及其他依法需要標明的內容。[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牽頭,市水務局、農業農村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各縣(市)區政府及各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落實]。
(三)提升濕地生態功能。通過退耕還濕、濕地生態效益補償等手段建立重要濕地動植物棲息地重建區,重點建設沿松花江、黑龍江、烏蘇里江的重要候鳥栖息地恢復建設區。全力打造富錦、三江口、黑瞎子島3處國家濕地公園濕地生態旅遊示範區,科學指導濕地公園景區建設,合理布局景區接待能力,設計濕地自然環境的綠色旅遊線路。[市林業和草原局牽頭,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各縣(市)區政府及各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落實]
(四)建立濕地保護成效獎懲機制。地方各級政府對本行政區域內濕地保護負總責,政府主要領導成員承擔主要責任,其他相關領導成員在職責範圍內承擔相應責任。將濕地面積、濕地保護率、濕地生態狀況等保護成效指標納入本地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體系,建立健全獎勵機制和終身追責機制。[市林業和草原局牽頭,市統計局、生態環境局、水務局、農業農村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各縣(市)區政府及各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落實]
八、健全濕地用途監管機制
(一)建立濕地用途管控機制。嚴格執行《黑龍江省濕地保護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對濕地用途實施負面清單管理。加強對取水、污染物排放、挖沙、取土、引進外來物種和涉外科學考察的管理。禁止擅自徵收、占用國家和地方重要濕地,在保護的前提下合理利用一般濕地。禁止開(圍)墾、填埋、排乾濕地,禁止採挖泥炭,禁止永久性截斷濕地水源,禁止對濕地野生動物棲息地和魚類洄游通道造成破壞。[市林業和草原局、生態環境局、水務局、農業農村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各縣(市)區政府及各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落實]
(二)嚴格濕地用途管理。認真貫徹執行國家、省制定的濕地用途管理制度,按照保護、修復和觀賞相結合的濕地保護原則,嚴格監督、檢查濕地的綜合開發利用,對未批准為綜合利用的濕地要實行最嚴格的保護制度。確因重點建設項目需要徵收、占用濕地或者改變濕地用途的,用地單位要依法辦理相關手續,並提交濕地保護與恢複方案,限期恢復濕地。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生態環境局、水務局、農業農村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各縣(市)區政府及各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落實
(三)嚴肅查處破壞濕地行為。濕地保護管理相關部門根據職責分工依法對濕地利用進行監督,對造成濕地生態系統破壞的,由濕地保護管理相關部門責令限期恢復原狀,情節嚴重或逾期未恢復原狀的,依法給予相應處罰,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嚴肅處理。濕地自然保護區、濕地公園所在地的公安機關,可以根據需要設定公安派出機構,維護濕地自然保護區、濕地公園的治安秩序,履行保護濕地自然資源和人民民眾生命財產安全等職責。[市林業和草原局牽頭,市委編辦、市公安局、生態環境局、水務局、農業農村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各縣市區政府及各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落實]
九、完善濕地保護修復保障機制
(一)加強組織領導。加強市級層面的濕地保護修復組織協調工作,強化市濕地保護管理領導小組辦公室工作職能。各級政府要把濕地保護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實施濕地保護科學決策,及時解決重大問題。各縣(市)區、各有關部門要認真履行職責,通過濕地保護協調聯動機制,形成濕地保護工作合力,確保實現濕地保護修復的目標任務。市林地、濕地保護管理領導小組牽頭,市發展改革委、財政局、生態環境局、水務局、農業農村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交通運輸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各縣(市)區政府及各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落實
(二) 加大資金投入力度。要發揮政府投資的主導作用,整合林業和草原、生態環境、水務、自然資源、農業農村等部門與濕地保護相關的資金,重點加強對濕地保護修復工作的資金支持。同時,通過財政貼息等方式引導金融資本加大支持力度,形成政府投資、社會融資、個人投入等多渠道投入機制。各級林業和草原主管部門和濕地自然保護區要積極爭取國家和省濕地生態保護專項資金,加大濕地保護的基礎設施和能力建設的投入,保障濕地保護修復工作持續健康開展。市財政局、發展改革委、林業和草原局牽頭,市生態環境局、水務局、農業農村局、人民銀行佳木斯中心支行、佳木斯銀保監分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 完善濕地法制建設。認真貫徹執行《條例》等濕地保護相關法律法規,適時出台《佳木斯市濕地保護條例》,切實保護好全市濕地資源。(市林業和草原局牽頭,市生態環境局、水務局、農業農村局、司法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加強濕地保護宣傳教育
(一)廣泛開展宣傳教育。以世界濕地日、黑龍江濕地日及濕地保護宣傳月等重要節日為契機,充分利用網際網路、移動新媒體等手段,面向公眾廣泛普及濕地科學知識。同時,依託濕地自然保護區、濕地公園、濕地宣教中心,廣泛開展豐富多彩的教育實踐活動,努力形成全社會關注濕地、保護濕地的良好氛圍。市林業和草原局、廣播電視台、教育局、市政府新聞辦等分工負責,各縣(市)區政府及各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落實
(二)建立信息報送制度。各縣(市)區、濕地保護相關部門每年12月20日前,要將本地、本部門濕地保護修復年度總結上報市林業和草原主管部門。各縣(市)區政府,各相關部門負責
(三)組建志願者隊伍。要組織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志願者參與的濕地保護宣傳活動,動員公眾參與濕地保護和相關知識的傳播。市林業和草原局、教育局等負責,各縣(市)區政府及各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落實

印發的通知

佳木斯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佳木斯市濕地保護修復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直屬單位:
《佳木斯市濕地保護修復工作實施方案》已經2018年11月27日市政府第三十二次常務會議討論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佳木斯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19年2月22日

政策解讀

《佳木斯市濕地保護修復工作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日前由佳木斯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實施方案》指出濕地保護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事關國家生態安全,事關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根據方案要求到2020年我市濕地面積不少於255922公頃。
一、《實施方案》制定依據
本《實施方案》是根據2016年11月30日《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濕地保護修複製度方案的通知》(國辦發〔2016〕89號)和2017年12月27日省政府辦公廳印發的《黑龍江省濕地保護修復工作實施方案》要求制定的。省政府要求各(地)市按照省《實施方案》要求,結合本地實際,制定印發本地的《濕地保護修復工作實施方案》。同時,我市生態文明改革領導小組將此方案的制定和實施列入了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
《實施方案》廣泛徵求各方面意見和建議,並根據反饋的意見和建議進行了進一步修改完善。2018年 9 月 29日提請市生態文明體制改革領導小組第七次會議進行討論並通過;11 月 27 日報請市政府第32次常務會議討論和審議通過;2019年1月7日中共佳木斯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審議通過。
二、《實施方案》主要內容
《實施方案》共分10個部分33條。
一是總體要求。明確了濕地保護修復工作的指導思想、總體布局、目標任務和基本原則。提出到2020年,全市濕地面積不少於25.6萬公頃,濕地保護率提高到70%以上。二是提出要建立濕地分級管理體系,將全市濕地劃分為國家重要濕地、省級重要濕地和一般濕地。對全市濕地實行濕地名錄動態管理。三是健全完善各級濕地保護管理體系,建立濕地管護聯動機制,創新濕地保護管理形式。四是建立濕地保護修複製度。在明確濕地修復責任主體的同時,要多措並舉增加濕地面積,實施濕地保護修復工程,完善濕地生態用水機制,打造平原沼澤自然濕地修復國家級示範區。五是開展濕地生態系統監測,定期開展濕地資源調查。六是完善濕地科技支撐體系,加強濕地套用科學研究,強化濕地人才隊伍建設,提高濕地保護修復的科學決策和管理水平。七是實行濕地保護目標責任制。要落實濕地面積總量管控,確保濕地面積不減少,將濕地面積、濕地保護率等指標納入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體系。八是健全濕地用途監管機制,對濕地用途實施負面清單管理,嚴格濕地用途管理,嚴肅查處破壞濕地行為。九是完善濕地保護修復保障機制。強調要加強組織領導,加大濕地資金投入,完善濕地法制建設,確保濕地保護修復工作持續健康開展。十是要採取各種方式,廣泛開展濕地保護修復宣傳教育。
三、我市《實施方案》創新的內容。
一是明確了各縣(市)區的濕地保有具體數量,做到了保護修複目標更明確。二是進一步劃分了縣(市)區人民政府的屬地責任、林業和草原主管部門的監管責任、自然保護區的主體責任、跨區域相關地區單位的協同配合責任,做到了責任更要明確。三是更加明確了濕地保護修復的標準、目標、方向,當前與長遠的目標及路徑,做到了目標更加明確。確定了濕地分級分類、動態管理的原則和監測管控措施,做到了管理辦法更加清晰明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