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起源中心(center of origin of crop)是1993年公布的農學名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作物起源中心
- 外文名:center of origin of crop
- 所屬學科:農學
- 公布時間:1993年
作物起源中心(center of origin of crop)是1993年公布的農學名詞。
作物起源地,亦稱“作物原產地”、“作物起源中心”。指作物由野生狀態經人類馴化進入栽培領域的原產地區。許多作物獨立起源於地理上隔絕的不同地區,所以作物起源往往又是多中心的。起源地的考證比較複雜,主要依據在當地發現有自然分布的野生種群落,以及野生種向栽培種演變進程中的過渡性類型;考古實物的發掘;古書籍、...
作物起源中心 作物起源中心(center of origin of crop)是1993年公布的農學名詞。公布時間 1993年,經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發布。出處 《農學名詞》第一版。
(1)中國中心 包括中國的中部和西部山區及低地,是許多溫帶、亞熱帶作物的起源地,也是世界農業最古老的發源地和栽培植物起源的巨大中心。起源的蔬菜主要有大豆、竹筍、山藥、草石蠶、東亞大型蘿蔔、牛蒡、荸薺、蓮藕、茭白、蒲菜、慈姑、菱、芋、百合、白菜類、芥藍、芥菜類、黃花菜、莧菜、韭、蔥、薤、萵筍、茼蒿...
一般認為全世界有12個作物變異中心,每種作物即起源於其中一個或幾個中心,或由原生起源中心產生的次生起源中心(見作物起源中心學說)。從起源中心出發,作物又由於各種因素而不斷向外傳播。除水力、風力等自然原因外,如中國、埃及、希臘、羅馬、波斯等古代文化中心的興起及其影響範圍的擴大,不同地區之間的貿易往來...
有的作物經過地區之間的交流傳播,又形成許多次生起源中心。這些地區都存在豐富的種質資源。此外,果樹、蔬菜的種質資源在亞洲、非洲和中南美洲原產地也分布廣泛,類型豐富。中國素以作物種質資源豐富多彩著稱。水稻的世界起源地之一在中國,中國的野生稻就有3種,栽培稻也有多種類型。中國起源的大豆現已在世界上廣泛...
每種作物的名稱(包括各種別名)、起源和傳播、栽培技術、耕種輪作,收穫貯藏和加工利用等方面均作了闡述,對水稻、小麥、大豆、茶樹、柑橘和荔枝等我國重要作物尤有更多的著墨。圖書目錄 序前言第一章 作物栽培史概述 第一節 中國是作物的起源中心之一 第二節 我國古代作物的多樣性第二章 糧食作物栽培史 第一節 ...
一、作物的品種類型 二、各類品種的育種特點 第二章種質資源 第一節種質資源在育種上的重要性 一、種質資源是現代育種的物質基礎 二、特異種質對育種成效具有決定性作用 三、新的育種目標能否實現決定於所擁有的種質資源 四、種質資源是生物學理論研究的重要基礎材料 第二節作物起源中心學說及其發展 一、瓦維洛夫...
第二節 制訂作物育種目標的一般原則 思考題 技能實訓1.1育種材料播前的準備工作 技能實訓1.2小麥麵筋含量及蛋白質含量的測定 技能實訓1.3麵粉沉降值測定 第二章 種質資源 第一節 種質資源在育種上的重要性 一、種質資源的概念 二、種質資源在作物育種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節 作物起源中心學說及其發展 一、...
4.2 栽培作物起源中心學說及其發展 4.2.1 瓦維洛夫的栽培作物起源中心學說 4.2.2 栽培作物起源中心學說的發展與補充 4.3 種質資源的工作內容 4.3.1 種質資源的收集和保存 4.3.2 種質資源的評價與研究 4.3.3 種質資源的創新和利用 4.3.4 種質資源的信息化 ……第5章 性狀的鑑定 第6...
第二節 作物的起源化 一、作物起源的幾種學說 二、幾個重要的世界作物起源中心 三、與作化相關的基本理論 四、與作化有關的性狀演化 第三節 中國作物種質資源的多樣性 一、中國作物種質資源的物種多樣性 二、中國作物種質資源的遺傳多樣性 三、中國農作物種質資源多樣性的研究與利用 參考文獻 上篇 中國作物...
所引入的物種或品種、類型可較多,而每個樣品(種子、苗木)的數量可較少,並須嚴格檢疫,防止病、蟲、草害傳入。為了儘快確定引入材料的利用價值,須建立引種觀察圃網點,進行較全面的鑑定評價,並注意蒐集包括該物種起源中心或變異類型較多的地區以及該作物主產區的情報,以便採取適當的培育措施,提高引種效果。
中國是世界上農業發生最早的地區之一,也是主要的作物起源中心之一。許多重要的作物如稻、粟、黍、大豆、大麻、經濟林木和茶、漆等,都是中國首先栽培的。中國在原始時代畜牧業已有發展,已馴養了豬、狗、羊、牛、馬、雞等六畜,它們的野生祖先在中國絕大多數可以找到。中國是最早養蠶繅絲的國家。二 各地原始農業遺址...
乾濕季明顯,6~9月是雨季,10月至翌年5月為旱季,年降水量西南部超過1500毫米,向東向北遞減至500毫米以下。農業歷史悠久,作物種類多,牲畜數量大。是世界農作物起源中心之一,咖啡原產地,還特產苔麩、努格、恰特等。地貌特點 衣索比亞高原由地殼斷裂、隆升和熔岩堆積而成。一般海拔2500-3000米,許多熄火山在...
從出土遺物來看,當時北方主要種植的糧食作物是粟、稷、黍、菽、麥、麻等,南方主要種植的是水稻。中國分別是粟、菽、稻、桑、茶等許多作物的起源地之一。作為世界的作物起源中心之一,中國對於世界農業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朝鮮和日本,以及東南亞一些國家和地區的的栽培稻種即來自中國。又如今天世界上許多種語言...
初生起源中心的作物往往具有大量的遺傳上的顯性性狀,而次生起源中心由於雜交和突變常常出現隱性性狀。次生起源中心的變異多樣性有時也是大量的,在育種上很有價值的。瓦維洛夫的遺傳變異同源系列定律和栽培植物起源中心理論成為植物種質資源收集、引種馴化、雜交育種的理論基礎,它們與孟德爾、摩爾根遺傳定律一起,使育種學...
近年來,考古工作者先後在湖南長沙大塘發現7000年前的稻作遺址,在湖南黔陽高廟發現7400年前的稻作遺址,在湖南澧縣城頭山、彭頭山、八十壋遺址發現8000年前的稻殼、稻粒,說明中國水稻的起源是以長江中下游為中心地區。湖南永州道縣玉蟾岩12500年古栽培稻的發現,使中國和世界稻作栽培史延伸了4000年,也為稻作起...
按照人們的生產動機,耕種文化可以分為糧食作物產生文化和經濟作物生產文化兩大類。按照耕種方式,又可分為旱田耕種文化和水田耕種文化。還可以按照其它需要進行分類。而不同的耕種方式都充分體現強烈的地域性和氣候性特點。所以,在世界各地,人類的耕種起源,歷史演變等情況是有很大差異的,導致人們種植的作物類型,規模...
當然,在這裡葫蘆的種植主要是收穫用做器物的東西,不是食物,還不能算是真正意義上的農業,但它畢竟是種植業的開始,為糧食作物的種植奠定了技術和知識基礎。中國遺址 越來越多的考古學證據表明,中國是世界農業的起源中心之一。中國新石器時代的農業遺址已經發現了成千上萬,分布在從嶺南到漠北,從東海之濱到青藏...
三個農業起源中心中國、西亞、美洲,其古代文化都有彩陶和發達的天文曆法與之相伴,而古代美洲印第安人文化更與中國遠古文化息息相關。西方人類學家所考察的現、當代仍存在的原始部落、土著居民除了印第安人外,都沒有發達的農業生產和起碼的科學文化知識,而恰恰是美洲古印第安人,既有發達的農業,又有發達的天文曆法...
他還領導一個研究所(現稱“聖彼得堡植物研究所”),專門保存收集到的農作物幼苗,這就是全球第一個物種庫。歷史信息 1926年,瓦維洛夫遠征阿比西尼亞(衣索比亞),發現了首次被馴化的野生親緣植物。隨後他繪製出7個“栽培植物起源中心”,並將其稱為“遠古農業誕生地”。不過,科學家認為,他繪製的是多樣性中心而不...
第2章 作物的起源、分類和分布 20 2.1 作物的起源和傳播 20 2.1.1 作物的概念 20 2.1.2 作物的起源 20 2.1.3 作物的起源中心 20 2.1.4 作物的傳播 22 2.2 作物的分類 23 2.2.1 根據作物用途和植物學系統相結合分類 23 2.2.2 根據作物的生物學特性分類 24 2.2.3 按植物科、屬、種分類...
亞洲栽培稻要比非洲稻早得多。長期以來學術界大多認為印度是亞洲稻的起源中心,印度曾發現過公元前兩千多年的人工栽培稻遺存,20世紀70年代又發現公元前六千至四千多年的人工稻遺址。而我國河姆渡遺址和另一處浙江桐鄉羅家角遺址出土的人工稻穀距今七千年左右。1988年我國考古工作者又在湖南澧縣彭頭山發現了更早的...
第2章 作物起源 2.1 作物的起源和傳播 2.1.1 作物的概念 2.1.2 作物的起源 2.1.3 作物的起源中心 2.1.4 作物的傳播 2.2 作物的分類 2.2.1 根據作物用途和植物學系統相結合分類 2.2.2 根據作物的生物學特性分類 2.2.3 按植物科、屬、種分類 2.3 作物的分布與生產 2.3.1 作物分布與環境...
稻、麥、豆已成為我國三大糧食作物。令人驚嘆的是——這三種作物的馴化或引種,基本上是我國古代少數民族的貢獻。稻 ·百越民族先民種稻不但在中國最早,在世界上也屬首創·百越民族先民種稻不但在我國國內最早,在世界上也屬首創。前蘇聯著名遺傳學家瓦維洛夫肯定我國是世界上最早、最大的作物起源中心之一,卻認為水稻...
起源中心 1935年,瓦維洛夫發表的全球8個作物起源中心中,第2個就是栽培植物的印度起源中心,該中心擁有117種起源植物,其中就包含了黃瓜。1952年,查克拉瓦提在印度、孟加拉國發現了野黃瓜(Cucumis hystrix Chakr.),1970年,日本京都大學學術探險隊,對產自尼泊爾、錫金邦等地的野生哈氏黃瓜和錫金黃瓜的細胞染色體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