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作物育種生物技術
- 作者:陳佩度
- 出版社:農業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0年4月1日
- 頁數:145 頁
- 開本:16 開
- ISBN:9787109143456
- 語種:簡體中文
《作物育種生物技術(第2版)(高)》主要介紹植物組織與細胞培養、植物原生質體培養和融合、植物染色體工程、植物基因工程、分子標記技術與作物育種的基本原理、常用技術、主要方法及其在作物育種中的套用。《作物育種生物技術(2版)(高)》可...
農業上一般指種內不同品種間的雜交育種。現在世界各國生產上套用的主要作物品種大都由此法育成。 中文名 作物雜交育種 外文名 Crop hybridization breeding 目錄 1 雜交簡介 2 發展簡史 3 親本選配 4 雜交技術 5 雜交方式 6...
《作物育種技術》是2012年11月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董炳友。內容簡介 《作物育種技術》按照作物育種的工作過程,以作物育種的基本理論和技術為基礎,拓寬並豐富了作物育種的實用技能知識,包括:緒論,育種目標,種質資源,作物...
《作物育種技術(第二版)》是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圖書。內容簡介 《作物育種技術》(第二版)按照作物育種的工作過程,以作物育種的基本理論和技術為基礎,拓寬並豐富了作物育種的實用技能知識,包括:緒論,育種目標,種質資源,作物的...
yùzhǒng 育種 breeding 通過創造遺傳變異、改良遺傳特性,以培育優良動植物新品種的技術。以遺傳學為理論基礎,並綜合套用生態、生理、生化、病理和生物統計等多種學科知識。對發展畜牧業和種植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作物育種 作物育種 ...
生物的育種技術體現著當代生物科學研究的最新成果及其套用。誘變育種是指利用人工誘變的方法獲得生物新品種的育種方法。雜交育種是指利用具有不同基因組成的同種(或不同種)生物個體進行雜交,獲得所需要的表現型類型的育種方法,見《中國...
那些帶有染色體突變或基因突變的細胞,經過細胞世代將變異了的遺傳物質傳至性細胞或無性繁殖器官,即可產生生物體的遺傳變異。目前一種新型高效的物理誘變方法——氦氣常壓室溫電漿誘變育種技術廣泛套用於細菌、真菌、放線菌、黴菌、藻類...
《園藝作物遺傳育種與生物技術》是2009年2月氣象出版社出版的圖書,者是欒非時、王勇。內容簡介 《全國高等院校“十一五”規劃教材:園藝作物遺傳育種與生物技術》系統介紹了園藝作物遺傳育種與生物技術基本理論知識與研究方法,同時論述了本...
1 作物分子設計育種相關基礎研究現狀及發展趨勢,1.1 生物信息學遺傳信息資料庫中的數據呈 “爆炸 式” 增長 1.2 分子標記技術發展日新月異 1.3 基因和 QTL 定位研究廣泛深入 1.4 基因電子定位與電子延伸得到套用 2 我國開展...
航天育種,也稱空間誘變育種,是利用高空氣球、返回式衛星、飛船等太空飛行器將作物種子、組織、器官或生命個體搭載到宇宙空間,利用宇宙空間特殊的環境使生物基因產生變異,再返回地面進行選育,培育新品種、新材料的作物育種新技術。空間環境因素...
近年來,已開始注重主要蔬菜作物營養品質和風味品質的研究。例如,有關育種工作者先後開展了黃瓜苦味遺傳、黃瓜風味物質組成及影響因索,大白菜主要營養成分組成及其遺傳,提高番茄可溶性固形物和番茄紅素含量等方面的研究。蔬菜生物技術 在...
作物轉基因育種,利用轉基因技術培育作物優良品種。是20世紀80年代興起的新的作物育種技術。沿革 20世紀70年代,轉基因技術在微生物上首先獲得突破。不久,利用轉基因技術將某些外源DNA(基因)通過載體整合到植物中。1983年美國首次研究成功...
技術本質 如果對分子育種有更進一步的了解,就會發現,分子育種很明顯不能等同於轉基因。利用先進的生物學技術,科學家們可以在不改變作物基因的前提下,改變其性狀,或者僅僅是通過分子標記的方法篩選優良品種。有一些分子標記僅僅是測序,...
2.創造具有優良性狀的生物新品種。如利用人工誘變育種技術培育青黴素高產菌株;利用基因工程的原理創造能分泌胰島素的大腸桿菌菌種。我國雜交小麥技術 10月15日,中國種子集團有限公司與北京市農林科學院在北京簽署戰略合作協定,共同投資設立...
《水稻生物技術育種》是2011年8月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出版的書籍,作者是李梅芳。這本書主要講了依靠科技進步大幅度提高水稻單產。內容簡介 水稻是我國最重要的糧食作物。依靠科技進步大幅度提高水稻單產,並最終實現少種、多收、高效、環境...
所謂雜交育種,一般指種內不同品種間的雜交育種。雜交技術因不同物種特點而異。基本特點 性質 雜交育種可以將雙親控制不同性狀的優良性狀結合於一體,或將雙親中控制同一性狀的不同微效基因積累起來。雜交改變生物的遺傳組成,不產生新的...
種質資源、作物的繁殖方式與育種等相關內容;第二部分介紹引種、選擇育種、雜交育種、回交育種、雜種優勢利用、誘變育種、遠緣雜交育種、倍性育種、抗性育種等育種方法的原理與步驟及育種成就;第三部分介紹生物技術育種。
20世紀以來,人類對遺傳規律的認識日益深化,並將其套用於改良植物品種,使育種方法不斷得到發展和完善。育種的基本程式是:既可對現有品種資源進行廣泛研究,充分利用,也要通過引種、系統選育、雜交、各種新技術的套用、雜種優勢利用等各種...
轉基因植物育種 轉基因植物育種是20世紀末和21世紀初農業生物技術套用發展最快的領域。自1996年首個轉基因育種作物上市以來,到2017年,全球轉基因育種作物累計栽培面積達到21.5億公頃,包括10.4億公頃的轉基因大豆、6.4億公頃的轉基因...
作為誘變育種技術,太空育種可使作物本身的染色體產生缺失、重複、易位、倒置等基因突變。這種變異和自然界植物的自然變異一樣,只是時間和頻率有所改變。太空育種本質上只是加速了生物界需要幾百年甚至上千年才能產生的自然變異。太空中宇宙...
主要農作物現代生物技術育種研究是由遼寧省農業科學院生命科學中心完成的科技成果,登記於2005年1月19日。成果信息 成果完成人 楊立國;石太淵;趙海岩;張寶金;鄭文靜;林風;王德興;趙若蘭;王金艷;楊濤;華澤田;王穎;張明洲 合作...
育種目標 與其它育種技術一樣,突變育種的目的也是改良作物的重要農藝性狀,包括增加產量、改良生育期、改變株高、增加作物對生物或非生物逆境脅迫的抗性、以及改良品質等。育種優勢 3.1 增加作物的遺傳多樣性。利用誘發突變技術可以使作物...
作物分子設計育種,在計算機平台上對植物體的生長、發育和對外界反應行為進行預測;然後根據具體育種目標,構建品種設計的藍圖;最終結合育種實踐培育出符合設計要求的農作物新品種。設計育種的核心是建立以分子設計為目標的育種理論和技術體系,...
依據生物遺傳變異的原理,育種方法從雜交育種、誘變育種到多倍體育種、單倍體育種,再到細胞工程、基因工程、分子標記育種,生物育種技術在我國發展迅速,與已開發國家在生物育種新技術差距正在減小。生物技術育種正成為提高作物產量和改善品質的...
第二篇介紹了甘肅現代農業生物技術育種研究概況及實例,包括甘肅省現代農業生物技術育種研究概況、基礎及套用研究實例,其中基礎及套用研究實例又包括基因克隆與功能基因研究、植物轉基因及種質創新研究、細胞工程育種技術研究、作物種質資源及...
生物技術的創新極大地推動了現代育種的發展。隨著分子生物學、基因組學、系統生物學、合成生物學等學科的發展和生物技術的不斷進步,多學科聯合催生了設計育種技術的革新。作物育種技術常用的有9種:遠源雜交、自交不親和、雜種優勢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