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變育種

突變育種是指人為利用物理、化學等因素誘發生物體遺傳物質產生突變,從中選擇具有目標性狀的突變個體培育成新品種,或者與其它種質雜交進而培育優良品種的一種育種方法。常用於突變育種過程的生物材料包括種子、花粉、愈傷組織、以及外植體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突變育種
  • 外文名: mutation breeding
  • 類別:生物技術
  • 進行的育種:利用誘發突變所產生的有用性狀所
育種簡介,育種過程,育種目標,育種優勢,影響因素,

育種簡介

利用誘發突變所產生的有用性狀所進行的育種。突變育種就植物來說特別是瑞典在這方面進行了廣泛的研究。誘變所用的誘變劑主要為射線,即X射線和磷、鈷等放射性同位素以及Y射線和中子等,也有人使用作用類似射線的化學物質來進行誘變育種,其中對X射線作用曾進行了大量的研究。用鈷放射性同位素作為誘變劑時,在中心處裝置著放射性同位素鈷的特殊田間裡種植植物,就可長期地進行照射,這種田間稱為γ射線田間。誘變處理的方法也是多種多樣的,多數為處理種子,由於帶有被誘發出來的突變的細胞表現為嵌合體型,而且大部分突變是隱性的,為了有效的選擇這種變異,需要設計一定的育種方案。突變產生的大部分性狀是白化、矮小、細葉、不育等沒有實用價值的性狀,但在許多作物中比較容易得到早熟和短稈突變型。在水稻、大麥、花生中已育出了具有短稈、高產、抗病等有用性狀的品種。另一方面,動物育種,在利用相互移位的染色體突變是可能鑑別幼蠶雌雄性別的一個特殊的著名的例子。

育種過程

依據起始種質材料的自身特性,結合不同方法的誘變特徵,選擇合適的誘變手段及劑量,誘變M1自交至M2代,從中選擇目標農藝性狀的突變體,然後進行突變種質的農藝以遺傳性狀鑑定,最後直接將突變株系培育成新品種,或者與其它育種技術手段結合培育符合預期目標的作物新品種。

育種目標

與其它育種技術一樣,突變育種的目的也是改良作物的重要農藝性狀,包括增加產量、改良生育期、改變株高、增加作物對生物或非生物逆境脅迫的抗性、以及改良品質等。

育種優勢

3.1 增加作物的遺傳多樣性。利用誘發突變技術可以使作物的遺傳物質發生點突變及大片段缺失突變,豐富作物的遺傳背景,進而獲得自然界少有的、或利用一般方法難以獲得的有價值的優異種質資源。
3.2 創製特異種質資源。突變育種過程中,可以創製特早熟、半矮稈、耐脅迫的優異種質,還可以獲得具有高組織培養力的優異種質[1]。
3.3 加速育種進程。由於突變育種過程中獲得的種質資源遺傳背景簡單,純合速度比較快,因此可以縮短育種年限。

影響因素

主要包括:突變目標性狀的選擇、誘變手段和誘變劑量的合理搭配、誘變後代分離群體的大小以及對突變種質的鑑定和了解程度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