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社會結構表征的中國傳統聚落形態研究》是2021年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作為社會結構表征的中國傳統聚落形態研究
- 作者:張楠,張玉坤,林志森
- 出版時間:2021年9月
- 出版社: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 ISBN:9787112264582
- 類別:園林景觀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膠訂
《作為社會結構表征的中國傳統聚落形態研究》是2021年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作為社會結構表征的中國傳統聚落形態研究》是2021年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傳統聚落研究關注的是與人類生存發展息息相關的“居住”問題。以人類活動為基礎的聚居生活方式的內在秩序規範著人的社會行為與生存空間,...
《中國傳統村落:五寶田》是2018年9月中南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謝旭斌。內容簡介 《中國傳統村落:五寶田》以五寶田傳統村落為研究對象,其地處雪峰、武陵山系的深山丘陵之中,地理環境封閉,非常幸運地保留下來了其完整的村落建築及景觀形態、傳統的農耕生產生活方式及依附於血緣宗族關係的聚落空間和宗族文化。作...
《大國村莊的進路》是湖南師範大學中國鄉村振興研究院院長陳文勝創作的社會研究著作,首次出版於2020年11月。該書從村莊社會、治理、文化三個維度,探討城鎮化進程中村莊的演進規律與戰略方向,探索構建有利於村莊可持續發展的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研判大國村莊的路徑選擇,為全面現代化目標下的村莊現代轉型提供了前瞻...
中國新石器時代屬於原始氏族社會後期,包括了母權制和父權制兩個階段。大量考古實物資料,特別是墓葬材料,有助於了解當時的社會結構。氏族公共墓地是原始聚落的重要組成部分,一般都位於居住址附近,埋葬集中,排列有序,反映出在氏族制下血緣紐帶的支配作用。這種現象貫穿於整個新石器時代。葬制比較複雜,單人葬是最...
第二節 民族聚落 一、鄂溫克族聚落 二、鄂倫春族季節性聚落 三、赫哲族季節性聚落 第三節 三個民族在建築類型中體現的傳統文化 一、民族傳統建築造型 二、民族傳統建築空間 三、民族傳統建築技術 第四節 三個民族建築的文化表征 一、鄂溫克族傳統建築中的傳統文化表達 二、鄂倫春族傳統建築中的傳統文化表達 三、...
——以苗栗聚落民居為例 ...王銘國(61)台灣淡水埔頂及鼻仔頭殖民建築空間變遷研究(1628 —1945)...張志源(73)“五腳基”洋樓:近代閩南僑鄉社會的文化混雜與現代性想像 ...江柏煒(86)多元文化下閩南古村落番仔樓空間變遷解析 ——以晉江市福全...
《羌在漢藏之間:川西羌族的歷史人類學研究》以羌族為實例,從族群邊緣的視角出發,系統地闡述了對民族、社會集體記憶與結構性失憶、族群認同以及相關的歷史文本及表征、歷史敘事、歷史心性等問題的看法。全書主要分為社會、歷史和文化三部分。社會篇主要描述了羌族的地理分布、環境與聚落形態,用形象的“一截罵一截”...
《旅遊規劃原理》是2010年02月中國旅遊出版社出版的書籍,作者是吳必虎。《旅遊規劃原理》通過對全球旅遊規劃研究1900多種文獻的梳理,結合作者自身親自參與主持的旅遊城市和旅遊區的規劃實踐,提煉出了旅遊規劃理論體系。在旅遊市場分析、旅遊資源評價基礎上,進行旅遊產品選擇開發,並布局於空間結構之中...區域...
閩南文化形態主要以非物質文化遺產和物質文化遺產表現出來。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南音,是中國古典音樂的寶庫,廣泛傳播於台灣、東南亞各地;北管、什音、褒歌、四平鑼鼓樂等傳統音樂,至今仍唱響閩南本土。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中國傳統木結構建築營造技藝的組成部分——閩南傳統民居營造技藝,以及福建土樓營造技藝...
清代是惠安石雕大發展的時期,藝術風格趨向精雕細琢,注重線條結構和形態神韻之美,形成了惠安石雕的南派風格。這一時期,是惠安石雕發展史上的承上啟下的時期,也是石雕工人開始走出惠安向外發展的時期。除本省各地外,還通過華僑和商人向新加坡、印尼、馬來西亞發展。從甲午戰爭後,台灣島內大興建築之風。吸收了不少...
鑊耳屋一般為磚木結構,多用青磚、石柱、石板砌成。青磚(麻石)砌牆,階磚鋪地,紅、白石板鋪天井,外牆壁多印有花鳥、人物圖案,主要用於傳統宗祠建築、富貴人家民居及古村落。由於所處區域的不同,廣東的傳統建築可分為:廣府建築、客家建築、潮汕建築在傳統民居的山牆建築形式也大有不同,各具風格特色。民居簡介...
大邑縣安仁鎮迎賓路二段550號(建川博物館聚落內) 國家級 2 都江堰虹口深溪溝地震遺址紀念地 龍溪—虹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 國家級 3 都江堰水利工程 都江堰市公園路景區內 國家級 4 四川省革命傷殘軍人休養院 新都區新繁鎮榮軍路86號 省級 5 都江堰市抗震救災·恢復重建陳列館 都江堰市銀桂街14號 省級 6 彭家...
化學、材料科學與電子科學等交叉學科的基礎研究和套用基礎研究為主攻方向,以國際前沿、國民需求、自身積累和學科交叉為依據,圍繞研究凝聚態物質與材料中微結構的組態、分布、功能、相互作用及形成和轉變的規律,揭示它們與物理、化學性能之間的內在聯繫;探索、設計和製備具有各種人工控制微結構的新型功能材料;研究與開發...
良渚遺址發現於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遺址群中發現有分布密集的村落、墓地、祭壇等各種遺存,出土物中以大量精美的玉禮器最具特色。這些遺蹟、遺物的發現,顯示出良渚文化遺址群已成為證實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最具規模和水平的地區之一。良渚遺址是“良渚文化”的命名地,它的發現對研究長江下游地區的文明起源具有...
5.4.2 鄉村人口流動的變遷與社會結構的分化 5.4.3 傳統社會組織的消解與經濟組織的興起 5.4.4 農村家庭結構的轉化與功能的演變 5.4.5 民俗文化的傳承與文化觀念的更新 5.5 本章小節 6 窯居營建體系生成生長的地域基因 6.1 傳統窯居聚落形態類型與空間特徵 6.1.1 黃土高原窯居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