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代建築研究與保護(八)

中國近代建築研究與保護(八)

《中國近代建築研究與保護(八)》是中國環境出版的圖書,ISBN是9787302294061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近代建築研究與保護(八)
  • 作者:張複合
  • ISBN:9787302294061
  • 定價:148元
  • 出版時間:2012-7-6
  • 裝幀:平裝
圖書簡介,圖書前言,圖書目錄,

圖書簡介

本書是中國建築學會建築史學分會近代建築史學術委員會編纂的《中國近代建築研究與保護》學術叢書的第八部——第 13次中國近代建築史學術年會會刊(2012)。其中所載 83篇論文,是從第 13次中國近代建築史學術年會
(2012)所徵集的 112篇學術論文中精選出的,內容涉及近代建築史學,近代建築演進及變遷,近代城鄉建設與發展,近代建築類型特徵,近代建築個案考察,近代建築保護與再利用,近代工業建築遺產,近代建築技術及材料,近代建築制度及建築師,近代建築傳媒、史料及史學家等,反映了近兩年關於中國近代建築史研究的最新成果。
本書可供城市規劃、建築設計人員、文物保護工作者和高等院校建築學等專業的師生閱讀參考。

圖書前言

為進一步推動中國近代建築史研究,中國建築學會建築史學分會近代建築史學術委員
會決定於 2012年 7月召開第 13次中國近代建築史學術年會。
此次年會由華僑大學建築學院、金門大學人文社會學院、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東京大
學生產技術研究所、伯克利加州大學東亞研究院、中國建築學會建築史學分會近代建築史
學術委員會聯合主辦,以“近代建築的地域性與外來影響”為主題。
第 13次中國近代建築史學術年會《徵集論文啟事》自 2011年 6月發出後,得到國內
外高等院校師生和有關方面研究人員的積極回響,來稿踴躍,提交論文 112篇。經過認真
進行篩選、評審,並同部分作者進行溝通,最終選取 83篇(占接收論文的 74%)收入此
文集。
83篇論文出自 130名研究者之手,其中外國研究者 6人、旅外學人 5人。
83篇論文涉及 10個有關專題的研究:
近代建築史學專題論文 5篇(6%);近代建築演進及變遷專題論文 11篇(13.3%);近
代城鄉建設與發展專題論文 8篇(9.6%);近代建築類型特徵專題論文 13篇(15.7%);近
代建築個案考察專題論文 11篇(13.3%);近代建築保護與再利用專題論文 11篇(13.3%);
近代工業建築遺產專題論文 3篇(3.6%);近代建築技術及材料專題論文 9篇(10.8%);近
代建築制度及建築師專題論文 5篇(6%);近代建築傳媒、史料及史學家專題論文 7篇
(8.4%)。
1986年 10月以來的十二次中國近代建築史學術年會,共有 672篇論文收入會刊文集
正式出版;隨著《中國近代建築研究與保護》(八)的面世,二十六年來中國近代建築史
研究的十三次學術年會共有 755篇論文正式出版。
繼《中國近代建築研究與保護》(七)之後,此文集將“近代建築史學研究”列為第
一項專題,與列於第二項的“近代建築演進及變遷”專題,含論文 16篇,近所收論文的
五分之一,逐步深入、提高的新趨向仍在
繼續。
我在《中國近代建築研究與保護》(七)的前言中說過,對 20世紀 80年代以來的中
國近代建築史研究進行回顧總結,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很有意義的重要課題。令人可喜
的是,此次李蓺楠的論文“中國近代建築史研究二十五年之狀況( 1986—2010)”和楊一
帆的論文“中國近代建築保護與再利用近二十年來之狀況”,分別從研究與保護兩個角度
在這方面進行了嘗試。
劉亦師的論文“關於中國近代建築史研究的幾個基本問題”中,提出:“根據中國近代建築史學科的特點以及前文對‘近代建築’的定義,有必要對‘近代化’和‘現代化’作比較明確的區分:即為了區別新中國成立之後,在中央政府統一部署
下、以工業化為中心的現代化,我們主張將 1949年之前這一段稱作‘早期現代化’或‘近代中國的現代化’(簡稱為‘近代化’),把後者稱為‘現代化’”。
“從近代以來中國人所一直追求的目標和中國近代建築的實際發展趨向來看,近代化無疑是一條貫穿始終的線索,而且比其他線索的涵蓋面更寬。其他線索,如階級鬥爭線索、殖民主義線索、反帝反封建線索、資本主義化(西方化)線索、民族主義運動線索、經濟發展線索等,幾乎無一不與近代化有關”,“因此,以中國近代建築的近代化為主線,關注由近代建築所反映出的中西關係和政局及社會的變遷,討論近代建築在形制、技術、思想等方面應變遞嬗的過程,有利於我們加深理解中國近代建築的發展軌跡,也為一般大眾提供了基本的價值判斷的依據”。
從中國近代史進程同世界史進程的關係角度來看,世界近代史開始於 1640年的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結束於 1917年的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歷時 277年;而中國近代史的開始,在世界範圍內遲了 200年。西方社會步入現代史時期之日,中國的近代史時期才開始 77年。
從中國近代建築史進程同世界建築史進程的關係角度來看,外國近代建築史時期一般是指 18世紀下半葉至 20世紀初。屬於資本主義時代的現代建築潮流在 19世紀中葉起源,而中國的建築歷史尚在模仿或照搬西洋建築的古典形式。落後於世界的中國,其開始於 1840年的近代建築的歷史並沒有直接加入到世界現代建築潮流之中,而是走著一條畸形發展的曲折道路。世界現代建築的歷史發展至 20世紀中葉“後現代主義”出現,經歷了近百年的進程。此時,中國建築界才真正向現代主義敞開大門。
簡言之,中國建築史進程同世界建築史進程絕非同步,近代相對滯後 200年,現代相對滯後 100年。中國近代建築史進程同世界現代建築史進程並行,但二者所處不同的社會大背景決不能混淆,我們對中國近代建築歷史的認識不能脫離中國的國情。所謂中國近代建築的發展主題是“現代轉型”的提法,所謂把現行的中國現代建築史和近代建築史整合成一體的構想,都是不符合中國建築歷史發展的實際過程的。
在 1986年 10月第一次中國近代建築史學術年會上,汪坦先生對中國近代建築史研究中的分期問題,曾發表過如下看法:
“有些人似乎認為 1949年中國共產黨所領導人民革命的偉大勝利並未能擺脫封建的桎梏,這已不單是涉及建築史的問題了。對封建遺毒的危害我雖有同感,但從全面的情況來看,還不能改變我認為 1949年以來的中國已經是新中國、是現代的中國的觀點,在建築領域發生的變化是史無前例的。
“1949年之前,我在興業建築師事務所,那時建築是商品,幾家事務所競爭得非常激烈;1949年以後,建築不再是商品了,成為社會福利或實際上是工資的一部分。私人事務所絕跡了。如果說建築是物質建設,講建築的數量, 1949年以後發展的迅速是無可否認的,部分城鎮的面貌產生了巨大的變化,以致建築教育受到緊迫的壓力。但是一切都‘統’了起來,連‘風格’都千方百計一定要搞出一個準官方意志來,創作探索領域十分狹隘,也是造成了形式近乎千篇一律的原因之一。
“今天看來,這建築所具有的精神建設的一面就成為需要認真對待的一個大問題了。商品法則可能刺激創作多樣化這積極面就根本談不到了。這些都和 1949年之前迥然不同,所
中國近代建築研究與保護(八)
以我仍主張 1949年作為中國近代建築史的下限”(《華中建築》1987年第 2期:中國近代
建築史研究討論會論文專輯)。
中國近代時期( 1840—1949)處於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現代時期( 1949年—21 世
紀中葉)處於社會主義社會的初級階段。中國近代建築史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背景
下發生和發展的,同在社會主義社會的初級階段背景下發生和發展的中國現代建築史之
間,有明顯的社會背景的差異。
我一直認為,“在中國近代建築歷史進程中,一方面是中國傳統建築的延續,另一方面是西方外來建築的傳播。這兩種建築活動的互相作用(碰撞、交叉和融合),構成了中國近代建築史的主線。中國近代建築體現出傳統承續與外來影響之雙重性,則為其特性”(關於中國近代建築之認識——寫在中國近代建築史研究國際合作 20年之際,《新建築》
2008年第 3期)。
中國近代建築歷史進程中,由於中國傳統建築的延續和西方外來建築的傳播而互相作
用構成的中國近代建築史的主線,亦可表述為“以中國近代建築的近代化為主線”。這同
所謂中國近代建築的發展主題是“現代轉型”的提法,所謂把現行的中國現代建築史和近
代建築史整合成一體的構想,在認識方面有本質上的不同。
此文集新增“近代建築技術及材料”專題(相關論文 9篇,占所收論文的 10.8%),涉
及少數民族木構民居、廬山別墅、中東鐵路歷史建築、內陸城市居住建築的近代營造技術,
北京故宮皇室建築、中東鐵路歷史建築的構件特徵,以及從個案跟蹤到整體審視的保護技
術,反映了近代建築史研究者在注意“研究面向現實、研究與保護並重”的同時,已經開
始關注對建築技術的考察和探討。
劉珊珊的論文“中國近代建築技術史研究狀況及前景”中,明確提出中國建築的近代
化進程從本質上說是從傳統的木結構建築體系變為以近代建築技術為基礎的現代建築體
系的過程。雖然對此在近代建築歷史綜合研究中已有所涉及,在各地區的近代建築歷史研
究中也得到了普遍的注意,但真正從建築技術角度對中國近代建築歷史進行研究的專著尚
不多見。
從劉珊珊論文所選取的 90 篇相關學術論文和各高校的碩士、博士學位論文來看,華東
地區的論文達 35 篇,近 40%。由此可看出研究情況的薄弱和不均衡。綜合研究的論文 9篇,
僅占 10%。但是,為進一步的
研究創造了條件,打下了基礎,編寫《中國近代建築技術史》,創設中國近代建築技術史
研究學科領域,也提到了議事日程。
在 1992年 10月第四次中國近代建築史學術年會上,汪坦先生對中國近代建築史的編
寫問題,曾發表過如下看法:
“按一般概念,建築從來被認為具備兩重特性:技術性的一面和藝術性的另一面。在
編寫建築歷史的實際情況中,大致存在三種方式 ——著重以技術發展為綱的,以藝術演變
為綱的或兩者兼顧的通史。本來是一體化的對象,要分別表達或綜合敘述又以文字為主來
闡釋形象的歷史,當然容易出現許多難處乃至畸輕畸重”(第四次中國近代建築史研究討
論會論文集,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1993年 10月)。
前 言 III
期待下一步的中國近代建築史研究能在此前研究的基礎上,對近代建築“技術性的一面”予以關注,認識其“兩重特性”,力求對近代建築這個“一體化的對象”有較全面的認識。
2008年 12月在福州舉行的“中國工業建築遺產國際學術研討會”是中國舉行的第一次研究中國工業建築遺產的國際學術研討會;兩年後,2010年 11月 5日,中國建築學會工業建築遺產學術委員會正式成立,這是我國關於工業建築遺產保護的第一個學術組織。同時舉辦的“2010 年中國首屆工業建築遺產學術研討會”,以及通過的《搶救工業遺產——關於中國工業建築遺產保護的倡議書》,標誌著我國工業遺產保護在 2006年 4月 18日通過的《無錫建議》基礎上,邁上了一個新台階。——2008年 12月福州研討會成為中國工業建築遺產研究在全國範圍內正式起步的標誌。
借鑑中國工業建築遺產研究開展的成功經驗,以此推動中國近代建築技術史研究工作的開展。
在 1986年 10月第一次中國近代建築史學術年會上,汪坦先生對中國近代建築史的研究問題,曾發表過如下看法:
“中國近代建築史的研究根基還薄弱,我構想的是一種十分輕鬆、自由,大家一起來搞的局面。什麼方法都行,不給自己套上什麼枷鎖,不把研究的範圍弄得很窄,使人望而卻步。有興趣的都來搞,像玩古董一樣來搞研究為什麼不可以呢?這樣研究來研究去,可能會搞出很有意思的東西來,也可以補一些目的性很嚴肅的研究之不足”(《華中建築》1987年第 2期:中國近代建築史研究討論會論文專輯)。
“有興趣的都來搞”,“像玩古董一樣來搞研究”,就是要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發動各方面的力量。經過二十六年來堅持不懈的努力和辛勤耕耘,我們已經收穫了豐碩成果。但是,還不夠堅實,特別是研究水平更有待於提高,只有在理論層面的提升和對系統研究的把握,才能使中國近代建築史研究在此前基礎上有長足發展。
汪坦先生在號召“像玩古董一樣來搞研究”的同時,特別對建築歷史理論研究的兩種方法進行了分析:
“一是符號學的研究方法;另一就是比較的方法。我們研究歷史時所面對的文獻資料基本上都是符號,按照資訊理論的解釋通過傳遞交流的過濾之後必然要產生與事實不符的誤差,所以考證的功夫是必不可少的。然而把建築純粹當作符號是說不通的,它同時既是符號又是物(對象) ——符號所反映的東西,它們部分是可以直接觀察的,像物理事實一樣。要把語言學的符號學研究成果移植到建築歷史理論的探討上來,要克服的障礙還多。比較的方法套用在歷史研究上由來已久,當然今天所說的比較學要比弗來徹( Banister Fletcher, 1866—1953)時系統複雜得多,內容也豐富得多”(《華中建築》1987年第 2期:中國近代建築史研究討論會論文專輯)。
遺憾的是,,多有把建築和資料僅停留在“符號”的表象層面上,缺乏考證,不作研究,認識沒有深度的情況;再加上對比較的方法一無所知,就物論物,更使認識不能由表及里,看到實質,發掘出內涵。
IV 中國近代建築研究與保護(八)
我在第 12 次中國近代建築史學術年會閉幕式的總結髮言中說過,積二十多年中國近
代建築史研究之體會,深感我們在工作中要不斷地“向後看,向前看;向左看,向右看”。
向後看,不斷地總結,吸取經驗和教訓;向前看,緊跟社會發展趨勢,與時俱進;向左看,
學習、借鑑東鄰學者的研究方法與經驗;向右看,學習、借鑑西方學者的研究方法與經驗。
朱文一院長進而提出的“向下看,向上看”,則對開擴我們研究的視野、提升我們研
究的層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經濟全球化趨勢日益發展,國際間的文化交流日益廣泛;“學科際”或“跨學科”研
究活動構成了交叉科學知識體系,集分化與綜合於一體,實現了科學的整體化。學科交叉
的方式多種多樣,跨度日益增大,層次不斷加深。唯有從多視角出發,採取交叉思維的方
式,進行跨學科研究,才可能形成正確完整的認識。
20世紀 80年代以來的中國近代建築史研究自 2008年開始進入“深化”階段;今天,“深化”階段剛剛歷經四年的時間。在今後的幾年裡,中國近代建築史研究向理論層面提
升、凸顯學術性,近代建築史學術委員會組織健全完善、進一步加強引導性,當是擺在我
們面前的重要任務。
《中國近代建築研究與保護》(八)反映了近兩年關於中國近代建築史研究的最新成果,
是一部具有學術代表性的重要文獻。承各位作者積極配合,清華大學出版社大力支持,教
育部 2011年度高等學校博士學科點專項科研基金、清華大學“ 985工程”三期本科教材及
教學資源專題建設項目聯合資助,使之得以在研討會之前問世。
作為此次會議的主辦單位之一和承辦單位,為開好此次會議,金門大學人文社會學院、
華僑大學建築學院做了大量深入細緻的工作,進行了周密妥帖的安排,為第 13 次中國近
代建築史學術年會在海峽兩岸的順利召開,創造了條件。
今天,在第 13 次中國近代建築史學術年會即將召開之際,謹對大力支持會議召開的
清華大學建築學院、華僑大學建築學院、金門大學人文社會學院各級領導,對合作多年並
一直對中國近代建築史研究予以關注的東京大學生產技術研究所村松伸教授,對伯克利加
州大學東亞研究院葉文心教授,對為會議召開付出辛勤勞動的金門大學人文社會學院、華
僑大學建築學院各位同人以及相關工作人員,對熱情代為發布徵求論文啟事、進行相關報
道的建築文化媒體,對積極支持此次研討會、踴躍提交論文的研究者,對清華大學出版社,
對關注、支持此次研討會的有關人士、機構和組織,表示衷心的感謝!
最後,預祝 7月第 13次中國近代建築史學術年會順利、圓滿、成功!
中國建築學會建築史學分會
主任委員
近代建築史學術委員會
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
2012年5月8日 ·北京
前 言 V

圖書目錄

近代建築史學·
關於中國近代建築史研究的幾個基本問題..........................................................................劉亦師( 3 )
中國近代建築史研究 25年之狀況(1986 —2010) ...........................................................李蓺楠(16)
中國近代建築保護與再利用近 20年來之狀況....................................................................楊一帆(28)
中國近代建築技術史研究狀況及前景...................................................................劉珊珊 張複合(39)
近代中國建築製圖技術的嬗變 ...........................................................................................劉克明(47)
·近代建築演進及變遷·
台灣近代建築的發展與變遷研究
——以苗栗聚落民居為例 ...........................................................................................王銘國(61)
台灣淡水埔頂及鼻仔頭殖民建築空間變遷研究(1628 —1945)........................................張志源(73)
“五腳基”洋樓:近代閩南僑鄉社會的文化混雜與現代性想像 ...........................................江柏煒(86)
多元文化下閩南古村落番仔樓空間變遷解析
——以晉江市福全歷史文化名村為例................................................龐 駿 張傑 彭媛媛(103)
中、韓、日早期天主教堂建築本土化的比較研究.................................[韓]金正新 [韓]盧慶旼(113)
中國近代教會建築的文化基因重組現象研究..........................................................宋 盈 柳肅( 123)
開埠後福州商業貿易建築遺存的近代演進............................................................朱永春 林 琳(131)
基於文化消費的近代商業建築歷史文脈傳承.....................................................................李翔宇(140)
中東鐵路作為文化線路的價值初探 ......................................................................叢 聰 呂海平(147)
近代與現代的搭接
——20世紀 50年代哈爾濱的建築現象研究 ..................................................陳 思 劉松茯(156)
湖南大學近代建築群的文化意義及歷史啟示.....................................................................柳 肅(164)
·近代城鄉建設與發展·
民國江蘇省會鎮江規劃建設考 ..........................................................................................田鐵民(173)《陪都十年建設計畫草案》初探——兼議作為知識與實踐的近現代中國城市規劃.......................................................楊宇振(184) 抗戰期間戰時首都重慶的城市改造與重建............................................................謝 璇 駱建雲(190)
近代東北亞鐵路網路的形成及其對沿線城市的影響初探——以中國南滿鐵路與韓國京釜鐵路為例 .........................................................[韓]盧慶旼(199) “走西口”影響下的近代內蒙古村落研究 .............................................................殷俊峰 白 瑞(211)近代廣東城鎮公共空間研究——以公園為例..............................................................................................姜 省 蔡凌( 216) 西學東漸下的近代武漢城市公園解讀.......................................................吳 薇 房莉 劉紅紅(223) 淺析近代廈門中山公園的創出——基於《廈門中山公園計畫書》之研究 ........................................張天潔 李 澤 孫 媛(230)
·近代建築類型特徵·
浙南沿海碉樓的調查與研究..............................................................................................黃培量(239)
中東鐵路站舍及附屬地建築中的中國影響............................................................司道光 王 岩(247)
中東鐵路南支線附屬地及其建築特徵(1898 —1907) ......................................丁艷麗 呂海平(254)
扎蘭屯中東鐵路歷史建築調查與分析...................................................................陳 晨 劉大平(262)
民國時期廣東教省七教區教堂建築考察 ...............................................................陳小鐵 王 璇(274)
貴州近代天主教堂造型的研究 .............................................................................周 堅 陳順祥(278)
清末廣西邊防設施的類型.......................................................................................肖 東 程霏( 286)
論內陸城市近代建築與外來建築文化傳播之關係
——關於長沙近代建築調查中的思考..............................................................龍 玲 柳肅( 293)
福州近代商業貿易建築遺存考述.......................................................................................朱永春(299)
北京的救世軍建築遺存及遺蹟 ..........................................................................................劉文豐(308)
北京近代教會中學校園建築探析...............................................................陳 喆 陳未 於霄( 317)
民國南京公營住宅 ............................................................................................................徐頌雯(325)
溫州近代住宅建築 ............................................................................................................趙國權(334)
·近代建築個案考察·
關於京城府清國領事館建築的研究 .............................................................[韓]韓東洙 朴哲萬(347) 奉天省諮議局建築的前世今生 ...........................................................................陳伯超 劉思鐸(352) 從立面表象談吉林邊務督辦公署的建築價值——結合日、韓近代建築及近代建築技術 ...........................................林金花 [韓]金泰永(359) 上海中國銀行大樓外部建築符號的文化涵義........................................張雅瑋 居偉忠 何俊欽(370) 武漢大學校園歷史建築細部與裝飾研究 ...............................................................童喬慧 羅 升(375) 武漢大智門火車站建築研究.................................................................................薛林平 李 楊(383)地域文化與外來文化的碰撞與交融 ——天津望海樓天主教堂考察研究 ...................................................楊昌鳴 周 志 蘭 巍(390) 濟南山區中的鄉村教堂 ——林家莊玫瑰聖母堂探析...............................................................賈 超 姜波 鮑 焰(397)
VIII 中國近代建築研究與保護(八)
湖州南潯嘉業藏書樓記略.....................................................................................黃 曉 劉珊珊(404) 澳門近代盧氏娛園歷史考察...................................................................陳志宏 費迎慶 孫 晶(410) 中國近代新式監獄建築
——京師模範監獄 ........................................................................................姜 芃 姜中光(418)
·近代建築保護與再利用·
關於昆明近代歷史建築有機保護與更新的思考 ....................................................何俊萍 華 峰(429)新疆近現代代表性建築保護對策初探........................................................吳 婷 李慧 趙 雲(437) 北海老街區環境風貌之歷史研究與體系建構.................................伍傳順 鄭紅彬 [韓]盧慶旼(446) 鼓浪嶼近代歷史城鎮的價值與保護
——世界文化遺產“突出普遍價值”視角下的審視 ....................................................孫 燕(461) 膠濟鐵路建築遺產資源及其保護狀況考察研究 .................................................................李海霞(472) 關於歷史性建築的建築壽命及其繼存形式的研究
——聚焦廣島“原爆建築”的實際狀況及動向 ...........................................................李 明(482) 瀋陽近代奉系軍閥官邸保護與利用研究 ...............................................................陳 曉 呂海平(495) 長春警示性建築遺產的特點和保護模式研究
——以長春偽滿八大部為案例 ......................................................................張 揚 劉松茯(506)
珠海市斗門老街近代建築的保護與修復 ..............................................................................夏 明(511)
北京清華大學勝因院近代建築的保護性更新..........................................王 強 劉世弘 郁鼎文(517)
清陸軍貴胄學堂及海軍部舊址保護的初步研究 .................................................................永昕群(525)
·近代工業建築遺產·
抗戰時期重慶近郊分散式工業區建設...................................................................駱建雲 謝 璇(535)
遼寧近代煉鐵工業建築遺存調查與分析 ...............................................................朴玉順 王 丹(541)
注重歷史感塑造的上海老廠房立面改造研究........................................................武雲霞 李 婕(549)
·近代建築技術及材料·
中國近代建築外牆的清潔、維護和維修
——磚石建築和室外木構件.......................................................................................張一楓(559)
廬山近代石工及其建築營造技藝.......................................................歐陽懷龍 歐陽莎 歐陽芊(568)
北京故宮靈沼軒建築構件的調查研究.......................................................曲 亮 趙 鵬 王時偉(579)
中東鐵路歷史建築中裝飾性木構件的形態表征與構成方式解析 .........................陳海嬌 劉大平(588)
中東鐵路歷史建築中磚的構築形態初探 ...............................................................楊舒驛 王 岩(594)
橫道河子鎮中東鐵路歷史建築營造技術考察........................................................王 洋 劉大平(604)
內陸城市住宅營造技術的近代化研究
——以長沙市近代公館建築為例.....................................................................羅 明 柳 肅( 611)
瀋陽市北中街傳統民居易地保護與再生技術研究..............................................................韓曉霖(617)
目 錄 IX
近現代渝東南土家族木構民居建造流程 .............................................................................覃 琳(626)
·近代建築制度及建築師·
南滿鐵路附屬地所施行的建築規則之特徵..............................................................[日]西澤泰彥( 635)
民國“黃金十年”(1927 —1937)期間的南京建築法規研究 .............................汪曉茜 王海雨(643)
關於瀋陽近代本土建築師職業化過程以及建築術語和尺寸單位的研究...............呂海平 倪覽墅(648)
青島八大關地區近代相關規劃建設及建築師......................................................................錢 毅(659)
回憶董伯川的建築生涯 .....................................................................................................董瑞章(666)
·近代建築傳媒、史料及史學家·
試論近代建築傳媒的功能...................................................................................................劉 源(675) 從文學描述到科技啟蒙
——早期傳教士期刊中的建築文獻調查(1910年以前) ...........................................王 凱(683) 文本中的城市
——《扁舟過三峽》解讀 ...........................................................................楊宇振 趙曉霞(691) 珍貴的資料 歷史的見證
——《濟南建築史草稿:古代近代部分》解讀 .................................姜 波 鮑 焰 李世博(700)
伊東忠太的建築論與中國調查 ..........................................................................................包慕萍(705)
大江新太郎的瀋陽故宮調查及其方法.......................................................[日]奧富利幸 包慕萍(718)
近代日本學者關於承德避暑山莊及周邊寺廟之研究 ...........................................徐蘇斌 賀美芳(732)
·附 錄·
第 12次中國近代建築史學術年會綜述 .............................................................................李蓺楠(739)
第 12次中國近代建築史學術年會參會記...................................................................[韓]韓東洙( 747)
ABSTRACTS..............................................................................................................................................(751)
中國近代建築研究與保護(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