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業建築遺產調查、研究與保護——2013年中國第四屆工業建築遺產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四)

中國工業建築遺產調查、研究與保護——2013年中國第四屆工業建築遺產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四)

《中國工業建築遺產調查、研究與保護——2013年中國第四屆工業建築遺產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四)》是2014年7月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朱文一、劉伯英。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工業建築遺產調查、研究與保護——2013年中國第四屆工業建築遺產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四)
  • 作者:朱文一、劉伯英
  • ISBN:9787302369028
  • 定價:88元
  •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4-7-18
  • 裝幀:平裝版
序,目錄,

1949年以前,中國是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工業十分落後。1949年全國工業總產值只有140億元,占工農業總產值的30%。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沒收了官僚資本,清除了帝國主義的經濟勢力,逐步改造了民族資本主義工業和個體手工業,社會主義經濟成份在工業中占了統治地位。經過幾個五年計畫的實施,建立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奠定了物質技術基礎。亞洲工業遺產中國台北宣言
2012 年11 月5 日至11 月8 日,國際工業遺產保存委員會(TICCIH )在中國台北舉行大會,這是TICCIH 第一次將例行大會移至亞洲城市舉行,彰顯了這個國際組織對於亞洲地區日益受到威脅的工業遺產的關注。經過了四天的議程,與會代表一致認為通過一個以亞洲工業遺產為主軸的宣言,以推動該地區工業遺產的保存維護是十分適切且有必要的。第一條
本宣言認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 )通過的《世界遺產公約》、第二屆歷史建築專家及建築師會議通過的《威尼斯憲章》、國際文化紀念物及歷史場所委員會(ICOMOS )歷年來所通過的文化遺產相關憲章和宣言、國際工業遺產保存委員會(TICCIH )通過的《下塔吉爾憲章》、ICOMOS 與TIC-CIH 通過的《ICOMOS-TICCIH 工業遺產地、結構物、地區與景觀維護原則》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的《監護無形文化遺產公約》之存在與貢獻,並根基於它們的基礎與精神來發展宣言的內容。第二條
體認到亞洲地區由於都市擴張、土地開發、人口快速增長、產業結構調整、技術更新及生產方式的快速改變,導致許多位於都市或市郊的工業遺產面臨閒置或拆除的命運,因此採取從國際層級、國家層級到地方層級的保護策略必須立即執行。
第三條
體認到亞洲地區工業發展的歷程與西方世界有所不同。自髮式的生產方式與設施的發展是當地歷史的一部分。工業遺產的定義在亞洲地區應該更加廣闊,包含了前工業革命時期及工業革命之後的技術、機器與生產設施、人造物與人造環境。第四條
體認到亞洲地區工業遺產見證了所在國家或地區的現代化過程,它們提供了這些國家與地區自明性的一種重要感知,是歷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亞洲地區工業化的成果,也經常是當地百姓辛苦付出的成果。工業遺產與百姓生活史、記憶與當地人民的故事及社會變遷密不可分。
第五條
體認到亞洲地區工業遺產往往跟當地的自然資源、土地發展與風土經濟有密切的關係。不管在都市或鄉間,亞洲地區工業遺產經常是一種綜合性的文化景觀。除了人造環境外,還深刻反映人與土地互動的結果,也具備共賞地誌性的特色。
第六條
體認到亞洲地區工業遺產大都由西方國家或殖民者引入,廠房建築與設施在當時都是最前衛的先驅,具備當地建築史、營建史或設備史的美學與科學價值,因此要儘可能保存以反映其整體性。與廠房建築及設施密不可分的勞工住宅、原料產地及交通運輸設施等也都對其整體性有所貢獻,因此也應考量加以保存。
第七條
體認到亞洲地區工業遺產在當年運作時都牽涉到機械的操作及知識,經常具體化於當地居民作為技術者的事證中。在保存亞洲地區工業遺產時,也應保存操作技術與相關的檔案及文獻。與工業遺產及當地居民關係密切的五行文化遺產也必須視為整體保護的一部分。
第八條
體認到為確保亞洲地區工業遺產的永續發展,保存維護的策略與方法可以具有彈性。除非某些廠址及廠房具有高度的建築藝術價值不宜大幅干預外,工業遺產可適性再利用為新用途以確保它的維護是可以被接受的。
第九條
體認到亞洲地區工業遺產的保存維護,可以具備部分再利用彈性。不過再利用新用途不能犧牲工業遺產的普世性價值與核心價值。
第十條
體認到亞洲地區工業遺產與當地人民的密切關係,每一處工業遺產的保存維護都應該鼓勵當地居民的涉入及參與。
第十一條
體認到國家與跨國間的工業遺產都是同等重要的,且日後亞洲國家的合作推動工業遺產保存維護之需的重要。因此,第十五屆國際工業遺產保存委員會大會同意,在該會的架構內建立一個亞洲工業遺產網路。

目錄

專題一.工業遺產田野調查與價值評價
Mines, Mining and Miners on Mariscal Mountain: Landscape and people in CRM
Andrew Johnston (3)
工業遺產評價認定標準研究——以英國為例 青木信夫徐蘇斌張蕾閆覓 (18)
認知與思考:中東鐵路建築遺產考察張路峰 (31)
中國工業遺產價值評價體系探討——以天津鹼廠為例青木信夫閆覓徐蘇斌 (36)
近代工業遺產的突出普遍價值研究——以福建馬尾船政與北洋水師大沽船塢為例 季宏.王.瓊 (46)
鐵路遺產調查與價值評價試探——以吉林省中東鐵路遺存為例
王新英.宋志強.田永兵 (54)
文化線路視角下的鐵路遺產價值因子構建研究——以中東鐵路濱洲線為例
張陸琛 (69)
基於CVM 方法的工業建築遺存的非使用價值評估哈靜潘瑞 (77)
中東鐵路工業文化景觀資源調查認知研究高飛 (90)
延邊林業建築概況調查分析林金花 (96)
專題二.歷史文化名城與工業遺產
武漢近現代工業遺產存續概況與介入性設計探討周衛 (109)
浦江兩岸再開發過程中工業遺產的保護再生張.松 (116)
再現中國近代工業第一城——歷史學視野下的黃石工業遺產價值評價劉金林 (129)
德占時期青島工業遺產與青島城市歷史景觀錢毅任璞張子涵 (141)
基於城市特色風貌研究的株洲工業遺產活化與更新宋盈柳肅 (150)
礦業城市的廠城空間增長關係演化研究——以黃石為例田.燕.侯亞琴.張一恆 (166)
昆明近現代產業建築遺產調查及初步研究張子涵張勃錢毅 (175)
基於價值認定的武漢龜北片區工業遺產再利用現狀反思陳立鏡周衛 (187)
博山陶瓷工業遺產在城市歷史文化重構中的再利用模式思考韓雪宋鳳 (198)
基於開發主體分類的長沙地區工業遺產更新比較研究黃磊朱逸夫彭義 (207)
專題三.工業遺產調查與評價案例研究
開灤煤礦工業遺產價值的認定與其遺產群的探討徐蘇斌郝帥青木信夫 (223)
從露天礦區到生態湖區:德國IBA SEE 2010 區域復興的新實踐劉伯英 (241)基於遺產群保護理念的“一五”時期156 項目工業遺產保護研究
楊晉毅楊茹萍鐘慶倫關振民 (252)
吉林省中東鐵路支線文化遺產資源整合與保護利用雋成軍范青山 (263)再談歷史建築的真實性——以濟南老火車站的前世和今生為例姜波 (277)
中國台灣地區工業遺產概況胡珊 (286)
居住區規劃設計中的工業遺產保護模式研究——以西安市陝西重型機械廠改造規劃設計為例金鑫陳洋 王西京 (295)
中東鐵路哈爾濱段城市鐵路遺產廊道構建初探李晨 (308)
基於田野調查的中東鐵路滿洲里至碾子山段城鎮空間類型研究鄭志穎高飛 (318)
哈爾濱南崗區中東鐵路工業遺產展示系統構建申洪浩 (327)
工業建築遺產保護及再利用——以石家莊老火車站為例馬中軍吳浩 (335)
歷史的記憶——膠濟鐵路站房建築遺產現狀調查與研究
賈超王夢寒姜波 (342)
濟南仁豐紗廠工業建築考察及再利用可行性初探究趙佳怡陳陽博 (351)
煙臺寶時造鐘廠近代工業遺產考察陳陽博趙佳怡李橋 (359)
再議哈爾濱江畔公園飯店——跨文化木構遺產的特徵識別與保護夏琴朱曉明 (369)
上海曹楊一村的原始規劃特徵與產業遺產可識別性鄒尼尼 (379)
專題四.基於多學科的工業遺產研究
工業遺存的“遺產化”過程思考董一平侯斌超 (393)
工業遺產基本概念概述與辨析楊茹萍楊晉毅 (401)
中國工業遺產的階級情感與情感遺產:基於工業文藝作品的分析李蕾蕾王順健 (414)
中國工業遺產研究中的社會學方法初.妍.王潤生 (425)
淺論工業遺產中的非物質文化李瑩 (432)
鐵路文化線路及其線路本體遺產構成探究——以中東鐵路西線黑龍江段為例季憲 (438)
以洛陽為例談濱水人居與棕地劃定——城市規劃棕線的提出劉長飛孫躍傑 (448)
“兩型”社會試驗區新城建設與工業建築更新的關聯策略研究——以長沙大河西先導區為例黃磊魏春雨王蔚黃鐘書 (452)
工業遺產的宣傳展示研究胡燕 (464)
專題五.工業遺產的適宜性再利用
舍本求末——武漢萬科·潤園的規劃設計實踐桂學文 (473)
景德鎮近現代陶瓷工業遺產保護和改造實踐——以景德鎮陶溪川宇宙瓷廠陶瓷博物館改造設計張傑胡建新葉蕾李國發 (479)
工業遺產空間重構的規劃模式探討——寧波甬江北岸棕地開發的規劃實踐 何依 孫亮陶茂峰 (488)
經濟平衡視角下的工業遺產保護與利用——瀋陽紅梅味素廠“搶救式”規劃實踐
殷健范婷婷李越軒 (495)
採石廢棄地生態修復與景觀重建措施初探——以晉城市玉屏山生態區為例龍芳婷戴菲 (501)
世博後浦西片區工業建築遺產的可持續再利用調查研究彭義吳國欣黃磊 (509)
工業構築物保護視野下的舊水塔再生策略研究江海濤王巧雯 (517)
工業遺產的保護與再生——坊子日本電燈公司車間大樓改造設計初探 慕啟鵬.金文妍.王遠方 (524)
淺談工業資源型文化創意產業園中存在的若干問題孟璠磊 (534)
工業遺產保護的加固技術陳存夫 (538)
德國區域轉型的地域特色與文化資源套用林曉薇 (546)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