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內容,目錄,
內容
為實現直觀學習,該書通過30幅思維導圖系統梳理寫作知識技巧;為方便拿來就用,該書結合經典課文、高分作文,透析名家高手寫作經驗,讓作文學習上承經典,下接地氣;為增強學習系統性,該書立足三大評價標準和寫作過程體系,提供科學、系統、梯度化作文訓練;為實現作文思維與能力雙提升,該書立足寫作行為規律、文章內在規律兩大核心律和兩步兩層次,精講章法技法。該書適合國小高年級不同層次學生作文學習及教師作文教學參考。
目錄
上篇 規律,讓文章有內容可寫 1
第一章 積材有招:觀察與閱讀 2
第一節 觀察,到生活中去 // 2
一、觀察力,積材的最直接能力 // 2
二、“四要求”, 讓觀察有方法 // 3
三、體驗,讓生活更加豐富 // 18
第二節 積材,從閱讀中來 // 19
一、閱讀,積材的終南捷徑 // 19
二、閱讀四法,提升你的閱讀力 // 20
第二章 拓材有道:想像的魅力 22
第一節 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 // 22
第二節 “兩修辭”訓練想像力 // 23
一、擬人化,讓想像有情感 // 23
二、誇張化,讓想像變新奇 // 27
第三節 “四寫”訓練想像力 // 28
一、改寫,換種形式再創作 // 29
二、擴寫,讓內容豐富起來 // 32
三、續寫,讓精彩持續下去 // 35
四、仿寫,作文從這裡起步 // 38
第四節 “五類型”寫好想像作文 // 40
一、童話式想像作文 // 41
二、未來式想像作文 // 44
三、科幻式想像作文 // 46
四、假設式想像作文 // 47
五、夢幻式想像作文 // 49
下篇 規律,讓文章寫出精彩 51
第三章 審題,邁好作文第一步 52
第一節 全命題作文的審題 // 53
一、完全式全命題作文 // 53
二、提示式全命題作文 // 57
第二節 半命題作文的審題 // 58
一、“三標準”規範補題 // 59
二、“三技巧”補出好題 // 60
第三節 自命題作文的審題 // 61
一、擬題的“四大標準” // 62
二、擬題的“三大技巧” // 65
第四章 立意,文章之根本 71
第一節 立意正確,是立文之本 // 72
第二節 立意準確,寫作才切題 // 72
一、找準題眼,確定重點 // 72
二、立足命題,有限寫作 // 73
三、瞻前顧後,統籌兼顧 // 73
四、理順關係,明確暗示 // 73
第三節 立意突出,表達才清楚 // 74
一、三招讓立意明確 // 74
二、兩招使主題鮮明 // 75
第四節 立意“兩點”變深刻 // 77
一、放大一點 // 77
二、挖深一點 // 78
第五節 立意“兩點”見新穎 // 79
一、立足當下,緊跟時代 // 79
二、三種角度,遠離俗套 // 79
第五章 選材加工,好素材烹飪好作品 81
第一節 材料真實,文章才有力量 // 82
一、生活真實,寫作的基礎 // 82
二、藝術真實,文章的品質 // 83
第二節 選材典型,讓表達更有效 // 83
一、有情感、認識和思考 // 83
二、服務中心或突出形象 // 86
三、突顯事物本質和規律 // 88
第三節 選材新穎,讓素材與眾不同 // 89
一、避熟就生,尋找新生點 // 89
二、舊材挖新點 // 90
三、選材要有趣 // 91
第四節 選材要小,讓主題以小見大 // 92
一、小事件,源於生活 // 92
二、小人物,在你身邊 // 94
三、小景物,隨處可見 // 96
第五節 三無,讓文章遠離“是非” // 97
一、無禁區,選材更安全 // 98
二、無盲區,選材更可控 // 98
三、無病區,選材更正確 // 99
第六節 剪材,巧手裁出錦緞來 // 99
一、選擇性截取,以精華張目 // 100
二、局部性調整,讓表達有力 // 100
三、有矛盾衝突,才有看點 // 101
第六章 謀篇布局,好文還需筋骨強 103
第一節 題記和後記,讓作文更精彩 // 103
一、題記,脖頸之項鍊 // 103
二、後記,鳳冠之明珠 // 108
第二節 好開頭,成就一半好文 // 109
一、好開頭,有要求 // 109
二、開好頭,有三招 // 111
第三節 規律,讓結尾有的放矢 // 117
一、好結尾,有要求 // 117
二、結好尾,有兩法 // 119
第四節 層次律,架構文章理順序 // 124
一、四原則,讓結構合情理 // 125
二、兩方式,讓結構層次明 // 126
第五節 銜接律,讓文章天衣無縫 // 134
一、明線暗線,線索貫全篇 // 135
二、順序梳理,形連意不斷 // 140
三、補敘,讓結構更完善 // 142
四、上承下轉,五招穩過渡 // 143
五、三種照應,結構巧勾連 // 146
第六節 變化律,定中有變善開合 // 151
一、主次分明,詳略得當 // 151
二、虛實結合,跌宕起伏 // 156
三、文似看山不喜平,三招起波瀾 // 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