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檢討與文學轉型》是2011年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商昌寶。該書主要包括特殊時代的文化現象、在檢討中退場、轉化、在適應與不適應中檢討等內容。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當代作家群體為何如此口碑不好?他們是如何變成這個樣子的?
如果要對這個問題進行深入探究,關注點自然要落在1949年以來"極左"政治所推行的思想改造這一歷史現象上。
孟繁華就此總結說:"自50年代初期始,檢討之聲不絕於耳,思想能力的喪失是20世紀下半葉知識界最令人震驚的景觀。"
賀雄飛說:"縱觀中國五千年文明史,文人歷來是統治者的工具,得意的往往是御用文人。尤其在20世紀下半葉,反思歷次重大歷史事件中,中國文人的表演,我們不難驚醒地發現:中國文人是一群缺鈣的軟體動物"。
事實表明,這個群體在歷史轉型的大考驗中交出了一份令人困惑、失望以致絕望的答卷。從當事人的眾多事後回憶和"懺悔"的文字來看,在當年的"改造--檢討"運動中,確有那么多的人是真誠的,真誠到堅貞不渝,至死不悔。當然,"假誠"的自然也有,但卻少之又少,且大概都深埋於泥土裡,以致不知道還能不能重見天日。但不論真誠與"假誠",作為一個龐大的群體,在持續的思想改造後,他們基本放棄和喪失了獨立思考以及擔當社會良知的使命,甚至欣然成為委身於權力的工具和"文奴",扮演著"幫忙"、"幫閒"及"幫凶"的角色。因此,道德失范、人格墮落、價值迷失等現象演化為作家們的生存常態,與整個社會一起進入一種欺人與自欺、整人與被整的模式中,並一直延續和潛伏下來。既如此,這其中有一些關鍵問題就需要提起注意,即"五四"以來形成的雖不算多卻也不算少的現代文人群體,在1949年後思想改造的大環境中是如何生活、思考和工作的?
他們在檢討交心時的思想感情是怎樣的?
他們的檢討是如何影響到文學的?
導致他們檢討並最終完成思想轉變的深層原因究竟是什麼?
這都是學界需要也應該做出回答的。
作者簡介
商昌寶(1973 ~),男,吉林敦化人。1996年畢業後留校任職於延邊大學多年,2005年考取南開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師從學者李新宇教授,2008年獲得博士學位後任職於天津師範大學文學院。曾先後在《二十一世紀》、《魯迅研究月刊》、《文藝評論》、《揚子江評論》、《粵海風》等刊物發表論文30餘篇。
目錄
導言
一、選題的緣起與意義
二、本課題研究的歷史與現狀
三、本文的目標、思路及方法
第一章 檢討:特殊時代的文化現象
一、檢討的內涵與溯源
二、思想改造與檢討浪潮
三、檢討的文化意蘊
四、檢討書的主要特徵
第二章 “反動作家”:在檢討中退場
第一節 朱光潛:思想的折戟與學術的轉向
一、時運不齊:檢討之先河
二、命途多舛:向“人民”投降
三、退卻中的“防守”
第二節 沈從文:在沉默中“謙退”
一、“雨未來,風滿樓”
二、轉行:被動中的主動選擇
三、在沉默中檢討
四、經受住實踐檢驗
第三節 蕭乾:兩棲思想的重創
一、歸來的“未帶地圖的旅人”
二、十字路口的選擇
三、“帶上地圖的旅人”
四、在“陽謀”中被流放
第三章 “進步作家”:在檢討中轉化
第一節 巴金:在主動與被動之間轉向
一、生活的轉變
二、欣然接受改造
三、在頌歌與遵命文學中
四、說真話與補寫檢討
第二節 老舍:在積極緊跟中迷失自我
一、並非艱難的選擇
二、思想轉變的必然
三、順應時勢,自覺檢討
四、“做的”比“說的”好
第三節 曹禺:“攝魂者”的舞台人生
一、新、舊角色的轉變
二、漸入戲境
三、戲我兩忘
第四章 國統區左翼作家:在適應與不適應中檢討
第一節 夏衍:在“惑”與“不惑”之間
一、在“左”與“右”的漩渦中
二、“足以為訓”三、在“未死”與“方生”間
第二節 茅盾:尷尬人的尷尬境遇
一、尷尬的角色
二、尷尬的遭遇
三、評論、創作兩尷尬
第三節 胡風:“誤入歧途”與悲愴之旅
一、在被動與主動之間確定角色
二、在“兩條戰線”中艱難邁進
三、退卻:“有所為,有所不為”
四、自我批判與暴力清場
第五章 解放區作家:反覆檢討為哪般
第一節 丁玲:由高峰跌入低谷
一、從兩種心境中走來
二、兩種角色的傾情演繹
三、在個性與黨性的兩難中
第二節 趙樹理:“方向作家”的受挫
一、趙樹理與“趙樹理方向”
二、問題的根源
三、找不到方向的“方向作家”
四、守不住的“農民啟蒙”
結語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