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音樂(天寧寺梵唄唱誦)

佛教音樂(天寧寺梵唄唱誦)

佛教音樂(天寧寺梵唄唱誦),江蘇省常州市傳統音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天寧寺梵唄唱誦是漢傳佛教界對常州天寧禪寺佛教儀禮音樂的稱謂,其用南方“下江官話”(江淮官話)唱誦,故被稱為“下江調”“南派唱腔”;基本不用樂器伴奏,較好地保留了1500多年前齊梁時代雅樂傳統和江南音樂風格,有禪宗韻腔的活化石、音聲法門之譽。

2008年6月7日,佛教音樂(天寧寺梵唄唱誦)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為Ⅱ-138。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佛教音樂(天寧寺梵唄唱誦)
  • 遺產級別:國家級
  • 遺產類別:傳統音樂
  • 申報地區:江蘇省常州市
  • 保護單位:常州天寧禪寺
  • 遺產編號:Ⅱ-138
  • 批准時間:2008年6月7日
歷史淵源,基本特徵,傳承保護,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梵唄是佛教活動中讚頌佛與菩薩的一種唱誦式聲樂。南北朝以來,梵唄的音樂風格形成南北兩大派類型。常州為齊、梁帝王出生之地,南方梵唄發祥之處。南朝齊永明七年(490),天寧寺梵唄以哀婉為主的風格特點正式確立。。20世紀40年代以來,常州天寧寺梵唄唱誦傳遍海內外,中國內地和台灣、香港、澳門地區,東南亞各國及美國佛教寺院的梵唄唱誦皆以天寧寺梵唄為范型。

基本特徵

藝術特色
佛教音樂(天寧寺梵唄唱誦),曲調有著較為統一的規範,節奏沉穩紮實,唱腔悠揚瀟灑,呈現出古樸清雅的風格。
音樂體裁
佛教音樂(天寧寺梵唄唱誦),體裁可分為“贊”與“經”兩大類,“贊”主要包括《爐香贊》《寶鼎香贊》等,屬詩歌體,押句尾韻,以類似歌唱的方式念誦,旋律性較強;“經”主要包括《心經》《阿彌陀經》等,屬散文體,無韻,使用樂音有節律地誦讀,旋律性較差,可分為“贊、偈、白、咒、佛號”五種形式。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常州天寧寺梵唄唱誦,對於了解中國佛教音樂的形成、發展,對研究中國佛教文化傳播形成的衍變,具有歷史價值、文化價值和學術價值。
傳承狀況
常州天寧寺梵唄唱誦,隨著現代化進程的加快和寺內外交流的增多,天寧寺的年輕僧人對梵吹唱涌的認同感逐漸弱化。在此情勢下,天寧寺梵唄唱誦出現了逐漸變異的傾向,有必要採取措施,善加保護。
傳承人物
松純,男,1927年9月出生,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傳承項目為佛教音樂(天寧寺梵唄唱誦),申報地區為江蘇省常州市。
保護措施
2023年10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佛教音樂(天寧寺梵唄唱誦)項目評估合格,常州天寧禪寺獲得該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社會影響

拍攝記錄片
2019年,由常州市文化館承擔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搶救性記錄《松純——佛教音樂(天寧寺梵唄唱誦)綜述片》,入圍2019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影像展。
社會活動
2023年4月12日,在常州市開展國家級非遺“天寧寺梵唄唱誦”展演活動。其表演團隊是由天寧禪寺、清涼禪寺等寺院僧人組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