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坑村

余坑村

基本介紹

行政區劃,氣溫資源,地圖信息,

行政區劃

余坑村位於梅州市梅縣區桃堯鎮,毗鄰梅州市梅縣區松源鎮,村下轄10個村民小組,在冊戶數196戶,人口726人;全村總面積6.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650畝。

氣溫資源

我村年平均氣溫為20.3℃,年降雨量約為1471.9毫米,氣候特徵晝夜溫差大,夏日長,冬日短,氣候溫和,光照充足,熱量豐富,雨量充沛。主要經濟作物有梅州金柚,上一年我村農村經濟總收入為748萬元。
余坑村位於梅州市梅縣區桃堯鎮西北部,毗鄰福建省,距離增城近500公里,驅車前往需6個多小時;其下轄2個自然村10個村民小組,全村共204戶749人,其中貧困戶51戶199人。我市中新鎮黨委委員郭昆瑜被選派到余坑村開展扶貧開發“雙到”工作。一年多以來,他全心全意投入工作,帶領當地村“兩委”幹部,修道路、建文化廣場、實施安全飲水工程、改造危房,大大改善村民生活環境;大力發展工業園區,使得年村集體經濟提前達到5萬元目標;幫助全村690名村民購買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解決了村民的後顧之憂。
主動溝通 積極解決村民困難
去剛來到余坑村的郭昆瑜就發現了一個問題:村里存在“飲水難”。而解決這個問題成了他的首要工作。“剛到余坑村時,經過入戶調查,我們發現村里沒有自來水,許多村民都靠抽水泵取水,每逢下雨天,抽水泵取上來的水變得很渾濁。”為解決這一問題,郭昆瑜與中新鎮領導班子以及余坑村“兩委”班子商榷後,決定投資28.2萬元實施安全飲水工程,讓村民喝上自來水。“工程竣工後,我們還抽取了水樣送到有關部門檢測,確保村民的飲水安全。”郭昆瑜介紹說。
飲水問題解決後,走家串戶成了郭昆瑜的“必修課”。而正是通過主動與村民溝通,他切實了解到村民的困難,並有針對性地採取幫扶措施。72歲的村民黃天華與老伴長期患病,有一個兒子在市里打工,育有一雙兒女。但由於孫女患重病,需要高額的醫療費用。為減輕家庭負擔,年邁的黃天華種植了10多棵沙田柚,但仍是杯水車薪。了解到情況後,郭昆瑜為黃天華購買了5隻豬苗,鼓勵他通過養豬改善生活。
在余坑村,像黃天華這樣的貧困戶很多。一一了解到他們的情況後,郭昆瑜鼓勵他們發展魚、豬、牛、山地羊、蜜蜂等養殖業,並按照一定的標準,為他們免費發放種苗,以及提供技能培訓及防疫治病服務。
2014年春節前夕,由於地處偏遠、交通不便,村民丘和昌家裡的30多噸沙田柚遭遇滯銷。得知情況後,郭昆瑜主動為丘和昌聯繫收購商,但無果。“當時年關已近,我在朋友口中得知中新塑膠廠、瑞基手袋廠正在為員工們的年終手信發愁,所以決定說服這兩家企業的老闆購買金柚作為送給員工的新年禮物。”因此,丘和昌滯銷的30多噸柚子得以售出,郭昆瑜這才放下心中大石,鬆了一口氣。
狠抓落實 扶貧工作初見成效
據了解,為切實幫助余坑村拔掉窮根,中新鎮制定了切實可行的結對幫扶計畫,並狠抓各項工作落實。截至目前,已投入4.8萬元修繕村里被洪災沖毀的道路;投入9.8萬元建設村文化廣場及維修村委會辦公樓;投入50萬元發展梅縣區工業園,每年可分紅5萬元,提前實現了余坑村年集體經濟收入5萬元的目標;投入近12萬元購買化肥鼓勵村民擴大生產;投入2.07萬元幫助全村690名村民購買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完成危房改造20戶。至2013年底,余坑村脫貧率達到71%。
郭昆瑜告訴記者,目前他們正在籌建3000米的“三面光”引水渠,以解決村里農田灌溉難的問題,調動村民生產的積極性。“落實水渠建設工作,通過灌溉排澇等措施調節農田水利狀況,從而滿足農作物需水要求,改良低產土壤,提高農業生產水平和綜合生產能力。”郭昆瑜說。
扶貧項目初見成效,讓村民們對脫貧充滿信心。“貧困戶不是不想脫貧,是沒有辦法,駐村幹部郭昆瑜的到來讓大家看到了脫貧的希望,現在村民們都幹勁十足。”村民丘和昌說。
家人支持 實地體驗扶貧工作
“老婆很支持我的工作,為了讓我全身心投入工作,她付出了很多時間來照顧家庭和孩子。”想起當初接到扶貧訊息時,僅有幾個小時做決定的郭昆瑜還沒開口,妻子鼓勵的眼神就讓他信心倍增,更加堅定了自己的決定,義無反顧地投身到扶貧工作中。
“現在正逢暑假,妻子主動帶著孩子到我工作的地方親身體驗,感受扶貧工作。”郭昆瑜高興地告訴記者,他正準備帶妻子和孩子到余坑村一起參加扶貧工作,這樣既能夠遊覽山村的農家風景,增長閱歷見識,又能讓孩子深入了解人間疾苦,教導孩子常懷感恩之心,珍惜現有的生活。“我希望妻子和孩子可以通過親身感受,與村民互動,感受貧困人民生活的不易,懂得珍惜當下,讓孩子能在以後的生活中,學會感恩,學會關愛他人,勤奮學習,踏實做人。

地圖信息

地址:梅州市梅縣區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