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銘鵬,病理學家,長期從事病理教學、實驗病理及臨床病理診斷工作。在確定惡性葡萄胎診斷指標和成功建立“非典”恆河猴模型做出了重要貢獻,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兩次,衛生部科技進步一等獎兩次,“七五”攻關重大成果獎和光華科技獎二等獎各一次。1997年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授予他“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稱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佘銘鵬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中國北京
- 出生日期:1924年2月25日
- 職業:病理學家
- 畢業院校:華西大學,紐約州立大學
- 主要成就:建立“非典”恆河猴模型
個人簡歷,人生履歷,簡介,考察,工作,貢獻,主要論著,學術成就,主要貢獻,個人理念,
個人簡歷
1924年2月25日 出生於北京市。
1949~1950年6月 成都華西大學附屬大學醫院內科住院醫師,助教。
1950年9月~1951年7月 北京協和醫學院病理系進修生。
1951年8月~1960年5月 中國協和醫學院(中國醫學科學院)病理系助教,講師。
1958年8月~1960年3月 北京中國中醫研究院脫產學習中醫(包括在天津中醫院實習)。
1960年6月~1974年4月 中國醫學科學院實驗醫學研究所病理系講師,副主任(1962年~ ),副研究員(1965年~ )。
1974年5月~1978年9月 中國醫學科學院基礎組及北京協和醫院病理科副主任,副研究員。
1978年10月~2011年1月29日 中國醫學科學院,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基礎醫學研究所病理系副主任、主任(1982~1987)、副研究員、研究員、教授(1981~ ),基礎醫學研究所副所長、常務副所長(1982~1985),協和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部主任(1983~1985)、名譽所長(1985~2011)等等。
2011年1月29日8時56分在北京友誼醫院逝世,享年86歲。
人生履歷
簡介
佘銘鵬,廣東珠海人,1924年2月25日出生於北京,1949 年6月畢業於華西大學醫牙學院醫療系,獲醫學學士及醫學博士(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學位。醫學院畢業後,留校任大學醫院內科助教和住院醫師。1950年9月到北京協和醫學院病理系進修,師從著名病理學家胡正詳教授。
1951年9月結業,根據當時基礎學科的需要,留在協和病理科工作。1958~1960年在中國中醫研究院脫產學習中醫。
考察
1982~1997年先後5次去美國華盛頓三軍病理研究所短期學習和考察。他長期從事實驗病理研究、病理教學及臨床病理診斷工作,是中國著名的病理學家。現任中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名譽所長,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病理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歷任華西大學附屬醫院內科住院醫師,助教(1949~1950年);北京協和醫學院,中國醫學科學院實驗醫學研究所,協和醫院及基礎醫學研究所助教,講師(1951~1964年),副教授(1965~1981年),研究員(1982~),教授,病理系主任(1982~1987年),常務副所長(1982~1985年);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部主任(1983~1985年)。
中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主任(1983~1998年);中國醫學科學院學術委員會執行委員,學位委員會委員。曾任衛生部心血管病領導小組成員,國家科技進步獎評議委員會醫藥衛生專業組成員、副組長(1985~2000年),世界衛生組織亞太區諮詢委員會顧問(1982~1986年),中華醫學會理事(1985~2005年),中華醫學會病理學分會主任委員(1985~2000年)、名譽主任委員,國際病理學會中國部主席(1986~2003年),《中華醫學雜誌》副總編,《中華病理學雜誌》總編(1985~1995年),名譽總編(1996~2005年),《中華醫學雜誌英文版》(1993~),《德國病理學雜誌》(1983~2001年),《日本素志蘭雜誌》(1983~1988年),《中國醫學科學雜誌英文版》(1992~)雜誌編委等職。
工作
1955~1978年間,佘銘鵬負責醫院臨床病理診斷、保健、會診及病理教學。因任務需要,1973~1977年任慢性支氣管炎與肺心病全國病理研究組組長,中國醫學科學院支氣管炎與肺心病研究領導小組副組長。通過分析大量現場調查資料、屍檢標本病變和動物實驗結果,研究導致細支氣管炎發作的原因和發展為肺心病的病理機制,明確了反覆感染、急性發作引起細支氣管擴張、肺間質纖維組織增生及小血管壁增厚、結構重組和肺心病發病的密切關係,獲1978年中國全國科學大會獎。
貢獻
1976年秋,他參加了毛澤東遺體的保護工作。1980年以後,他繼續從事在20世紀60年代所進行的科研協作,重點研究動脈粥樣硬化病的發病機制及其分子病理學。先後得到“七五”、“八五”、“863”、“攀登”和“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的支持。他長期承擔八年制醫本科生和研究生的病理學教學,培養博士、雙博士及博士後研究生28人,碩士生6人,發表論文150餘篇,參加國際上組織的學術會議34次,在國外主持國際學術會議5次,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兩次,衛生部科技進步一等獎兩次,“七五”攻關重大成果獎和光華科技二等獎各一次,均名列第一位。1990年被評為全國高等院校先進科技工作者。1992及1995年分別獲中華醫學會優秀期刊總編輯獎和優秀總編輯獎。1996年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授予他第二屆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先進工作者,1997年授予他“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稱號等。
主要論著
1.She MP, Cheng FL, Liu TH, Tsai HY, Liu CM, and Wu ER. An etiological survey in patients with carcinoma of uterine cervix. Chin Med J (English edition), 1963, 82: 39~45
2.佘銘鵬,胡正詳,沈忠英,成風玲,鄒昌祺.淋巴溜,網織細胞肉瘤,何杰金氏病細胞成分和生長方式的研究.中華病理學雜誌增刊,1965,366~370
學術成就
明確惡性葡萄胎和絨毛膜上皮癌的病理形態學鑑別標準
絨毛膜上皮癌一直被認為是一種惡性程度很高的腫瘤。1954年,佘銘鵬和中央人民醫院(現名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婦產科協作,套用外檢和屍檢標本,分析絨毛膜上皮癌和惡性葡萄胎的病理形態,鑑別診斷以及隨診預後。發現腫瘤組織內絨毛滋養層細胞分化的高低及壞死組織的出現,作為衡量良惡性診斷的指標雖有一定參考價值,但病人隨診的結果顯示,如果能在切片的瘤組織中找到絨毛結構(包括保存一定結構的退化絨毛),病人的預後將遠較沒找到絨毛結構的病例為好,並認為這一現象,可作為惡性葡萄胎(有絨毛結構)和絨毛膜上皮癌的鑑別指標,簡便易行。
1959年胡正詳和楊簡教授把這一發現收入到他們二人所撰寫的“建國十年來我國病理學的進展”一文中(中華病理學雜誌1959),並建議佘銘鵬擴大觀察病例人數和繼續隨診。佘銘鵬繼續和協和醫院婦產科唐敏一教授協作,共分析了惡性絨毛膜腫瘤219例(其中惡葡84例,絨癌135例),進一步驗證了瘤組織中絨毛結構的存在與否和預後的密切關係,同時還研究了絨癌的一些發展規律和轉移途徑。這項研究結果,被遴選參加1967年在東京召開的第6屆世界腫瘤大會,由於文化革命,未能前往,論文於1967年發表於China’s Medicine(即Chin Med J)。
主要貢獻
在20世紀60年代,佘銘鵬教授和他所在的研究小組先後開展了對子宮頸癌發病機制的研究。通過分析對宮頸癌病人流行病學的調查結果,1960~1961年和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婦產科協作,在分析10例正常婦女整個月經周期每天全部尿內排出的雌二醇、雌三醇、雌酮和孕酮的量和變化規律的基礎上和宮頸癌病人的檢查結果對比,提出宮頸癌的發生和體內雌激素增高關係密切。
佘銘鵬的知識面比較廣,由他組織和進行的研究,多以臨床發現的病理改變為基礎,套用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和免疫學等方面技術,探討與疾病發病機制等方面有關的課題。除動脈粥樣硬化研究和以上涉及的項目外,1985~1990年,他代表中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牽頭,和衛生部武漢生物製品所、北京衛生部藥品和生物製品檢定所合作,自國家科委醫學生物中心爭取到一項“乙型傳染型肝炎疫苗的研製和中期放大製備”的協作項目,並擔任組長。經過多方面的考察研究,選用了由衛生部藥品和生物製品檢定所研製和培養,並通過世界衛生組織有關單位和國內外多家機構分析鑑定認可的配對細胞株,經過國家批准,試製疫苗。在完成中期放大和通過了由國家科委組織的專家組鑑定後,圓滿地結束了該項國家非常重要的項目。
2003年他參與中國醫學科學院實驗動物研究所“863”項目:“‘非典’(SARS)恆河猴模型的建立及SARS病毒感染後期合併症的發病機理”及“人SARS病毒滅活疫苗製備的病理鑑定”課題組的協作,為成功建立SARS恆河猴模型,支持SARS疫苗進入臨床試驗,做出了重要貢獻。
他發揚學術民主,學風正派,對工作質量的要求極為嚴格。他關心中國病理學的發展,自20世紀50年代末,在胡正詳、白希清、楊簡、吳在東、劉永等老一輩病理專家領導下,長期參與和協助處理中華醫學會病理學會和中華病理學雜誌的有關事務。在70年代中,他和劉如松、蔡振國教授,為籌備文化革命後中華病理學雜誌的復刊,做出出色成績。1985~2000年在他擔任中華病理學會主任委員和兩任中華病理學雜誌總編期間,重視學術和教學經驗交流,並通過省、市不同規模的經驗交流會,大力號召提高病理製片的技術質量。1986年他和吳秉銓教授赴維也納參加國際病理學大會,成功地爭取到中華病理學會作為成員之一,加入國際病理學會(International Academy of Pathology,IAP)。為進一步加強中國和國際病理學工作者間的學術交流,做出了重要貢獻。
個人理念
佘銘鵬一直認為,病理形態學對臨床診斷、科研和醫學教學都非常重要。尤其對確定病變組織或細胞發生病理變化的位置和其良惡性性質(定位和定性),有其獨特的優點。但病理學必須吸取其他學科,例如細胞生物學、分子生物學、免疫學、生物物理學等的新知識和新技術,不斷豐富本學科的內容,才有可能取得更大的發展。
佘銘鵬教授很欣賞的一句格言是“人不患無才,識進則才進,不患無量,見大則量大,皆得之於學也”。他認為,這裡指的“學”是廣義的,不僅指書本知識,也包括實驗室,現場和社會;既包括專業知識,也要包括人文科學和政治,最重要的是要學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