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繼筠

何繼筠(921年—971年),字化龍,歸德府(河南商丘)人。五代至北宋初年名將,後周天平節度使何福進之子。

何繼筠早年仕於後晉後漢、後周三朝,歷任供奉官、成德衙內都校、欽州刺史、內殿直都知、棣州刺史等職。後周恭帝時,改為西北面行營都監。北宋建立後,屢立戰功,官至建武節度使、判棣州。

開寶四年(971年),何繼筠去世,年五十一歲。獲贈侍中

基本介紹

  • 本名:何繼筠
  • 字號:字化龍
  • 所處時代:五代→北宋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河南
  • 出生時間:921年
  • 去世時間:971年
  • 主要成就:陽曲大敗契丹
  • 官職:建武軍節度使、判棣州
  • 追贈侍中
人物生平,主要成就,人物評價,總評,歷代評價,逸聞趣事,親屬成員,史料記載,

人物生平

何繼筠之父何福進,歷事後唐至後周,累官忠武、成德、天平三鎮節度使。何繼筠自幼便顯露將帥之器,他與同伴嬉戲時,一定將其按戰陣排列。
後晉初年,何繼筠以恩蔭補任殿直
後漢隱帝時,樞密使郭威後周太祖)主持討伐“三叛”(河中節度使李守貞、永興軍節度使趙思綰、鳳翔節度使王景崇),表請何繼筠隨征。戰後,何繼筠改任供奉官。
後周廣順(951年—953年)初年,何福進任成德軍節度使,署任何繼筠為衙內都校。他曾經率領偏師出土門,擊敗北漢軍,斬首數千級,以功兼領欽州刺史。遼國大將高模翰率兩千騎兵侵擾成德軍轄下的深、冀二州,製造葦筏以渡胡盧河今河北寧晉縣東南)。何繼筠隨虎捷都指揮使劉誠誨等率兵屯駐貝州,以抵禦遼軍,高模翰聞訊後匆忙北撤,劉誠誨等部在武強縣救回了被遼軍俘虜的老幼一千餘人。此時,被遼軍掠去的冀州數百位丁壯,望見後周軍抵達,爭相喧譁回響,意圖夾擊遼軍,但劉誠誨等不敢呼應進攻,這些人都被遼軍殺死。
不久後,何繼筠隨何福進入朝覲見,授內殿直都知。何福進去世後,何繼筠自服喪期中被起復,任濮州刺史,領兵戍衛靜安軍。遼軍入侵,何繼筠率兵迎擊,將其打敗,改任棣州刺史。
顯德六年(959年),後周世宗柴榮北征遼國,攻至瓦橋關今河北雄縣城西南),命何繼筠領所部兵越百井道,破北漢軍數千人。
後周恭帝柴宗訓即位,改何繼筠為西北面行營都監。
建隆二年(961年),宋太祖趙匡胤升棣州刺史為團練使,以何繼筠為棣州團練使。次年,被命為關南兵馬都監
乾德四年 (966年),加兼棣州防禦使
開寶元年(968年),何繼筠隨昭義軍節度使李繼勛出征北漢,包圍北漢都城太原,任先鋒部署。他進軍至渦河,擊破遭遇的北漢軍,奪下汾河橋,在太原城下再敗北漢軍,獲得馬五百匹,並生擒北漢將領張環、石贇。
開寶二年(969年)春,趙匡胤親征太原,遼國派軍來援北漢。當時何繼筠屯駐在陽曲縣,趙匡胤以驛馬急招其至太原城下,親自授他破遼方略,隨後命何繼筠率精銳騎兵數千趕赴石嶺關,以阻扼遼軍。何繼筠依計行事,大破遼軍,生擒其刺史二人、兵卒一百餘人,斬首一千餘級,奪得馬七百匹及眾多的軍械、甲冑。北漢一向倚仗遼國為聲援,等到何繼筠獻捷之後,趙匡胤便命人在太原城下把所獲的遼軍首級、鎧甲展示給北漢守軍,使其士氣大喪。不久後,何繼筠因功建節,拜建武軍節度使,判棣州。
開寶三年(970年),何繼筠入朝覲見,趙匡胤下詔賜以鞍馬、戎杖,命他回鎮戍邊。
開寶四年(971年)秋,何繼筠再次入朝,突生背疽。趙匡胤親臨其府邸探望,賞賜頗為豐厚。不久後,何繼筠病逝,享年五十一歲。趙匡胤前往弔祭,為之流淚,對左右侍臣說:“何繼筠捍衛邊境有功,朕之所以不早授他一鎮節度使,正因他‘數奇’(命數不好)。如今剛領節度使,果然走到了淪沒的結局,實在可惜啊。”隨即贈何繼筠以侍中之職,賜絹五百匹,並命宦官監護喪事,特令把他生前的佩劍和甲冑一同陪葬。

主要成就

何繼筠曾鎮守棣州,以防禦契丹,與關南李漢超、瀛州馬仁瑀、常山韓令坤、易州賀惟忠、西山郭進、晉州武守琪、隰州李謙溥、昭義李繼勛、延州趙贊、慶州姚內斌、環州董遵誨、原州王彥升、靈武馮繼業組成西、北兩處邊防,使得北宋開國之後二十年內無西北之憂。

人物評價

總評

何繼筠性格沉穩,智略過人,在邊境任職二十年,與士卒同甘共苦,能得其殊死效忠。他善於揣度邊境情勢,受到邊境之人的敬服,許多百姓都供奉他的畫像。

歷代評價

賈昌朝:太祖命李漢超鎮關南,馬仁瑀守瀛州,韓令坤鎮常山,賀惟忠守易州,何繼筠領棣州,郭進控山西,武守琪戍晉陽,李謙溥守隰州,董遵誨屯環州,王彥升守原州,馮繼業鎮靈武。筦榷之利,悉輸之軍中,聽其貿易,而免其徵稅。邊臣富於財,得以為間諜,羌夷情狀,無不預知。二十年間,無外顧之憂。(宋史》引
王稱:①繼筠兒童時嬉戲,必分布部伍、為戰陳狀。及長善射,深沉有謀,與士卒同甘苦。(東都事略)②太祖削五代之亂,創萬世之業,制兵有謀,御將有術。付郭進以邢州、李謙溥以隰州,俾制太原;畀何繼筠以滄景、賀惟忠以易州、李漢超以關南、馬仁瑀以瀛州,俾控北敵;授姚內斌以慶州、董遵誨以通遠軍、王彥升以原州,俾御西寇。結之以恩、豐之以財,小其名而重其權,少其兵而久其任。每來朝,則命之坐,賜予優厚。北邊軍市之租,多賜諸將。惟何繼筠授以節制,示以懋功之典。其他所居之官,不過巡檢使之名。而所領之兵,亦不過五、六千人。而任之久,乃至二十年,少亦不減十餘年。是以夷狄畏服,邊鄙無事,由制兵御將得其道。(東都事略
脫脫:宋初,交、廣、劍南、太原各稱大號,荊湖、江表止通貢奉,契丹相抗,西夏未服。太祖常注意於謀帥,命李漢超屯關南,馬仁瑀守瀛州,韓令坤鎮常山,賀惟忠守易州,何繼筠領棣州,以拒北敵。又以郭進控西山,武守琪戍晉州,李謙溥守隰州,李繼勛鎮昭義,以御太原。趙贊屯延州,姚內斌守慶州,董遵誨屯環州,王彥升守原州,馮繼業鎮靈武,以備西夏。其族在京師者,撫之甚厚。郡中筦榷之利,悉以與之。恣其貿易,免其所過徵稅,許其召募亡命以為爪牙。凡軍中事皆得便宜,每來朝,必召對命坐,厚為飲食,錫齎以遣之。由是邊臣富貲,能養死士,使為間諜,洞知敵情;及其入侵,設伏掩擊,多致克捷,二十年間無西北之憂。以至命將出師,平西蜀,拓湖湘,下嶺表,克江南,所向遂志,蓋能推赤心以馭群下之所致也。(《宋史》
顧炎武:韓令坤鎮常山,馬仁瑀守瀛,王彥升居原,趙贊處延,董遵誨屯環,武守琪戍晉,何繼筠牧棣,若張美之守滄、景,鹹累其任。管榷之得,賈易之權,悉以畀之。又使得自誘募驍通,以為爪牙,軍中之改俱以便宜從事。是以二十年間,無西北之虞。(日知錄

逸聞趣事

何繼筠奔赴石嶺關前,宋太祖趙匡胤對他說:“第二天正午,朕等你前來進奏捷報。”次日正午,趙匡胤如期等在北台。見一人騎馬南來,急忙派人迎問,乃是何繼筠之子何承睿前來獻捷。

親屬成員

輩分關係姓名簡介
家世
祖父
何神劍
累贈左驍衛大將軍。
父親
後周時官至天平節度使、同平章事,卒贈中書令
——
妻子
楊氏
——
子輩
兒子
何承睿
隨父於石嶺關大破遼國。
字正則,官至齊州團練使,卒贈相州觀察使。
孫輩
孫子
何龜齡
曾任侍禁
何昌齡
娶齊王趙元佐之女太和縣主,官至內殿崇班
何九齡
曾任殿直
何遐齡
曾任齋郎
曾孫輩
曾孫
何象中
何昌齡之子,官至閣門祗候。
據《何氏宗譜》載,何繼筠除子何承矩外,還有二子“(何)孟羔、(何)孟榮”,具體名不詳。
表格參考資料:

史料記載

宋史·卷二百七十三·列傳第三十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