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守貞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性別:男
人物生平,第一次築寨,第二次築寨,攻城,結局,歷史考證,
人物生平
後漢皇帝劉承佑(開國皇帝劉知遠之子)即位之後,李守貞夥同趙思綰、王景崇,發起叛亂。劉承佑先派白文珂、郭從義、常思等人討伐。白文珂、郭從義、常思等人擊敗李守貞後,李守貞退守河中城,閉門不戰。白文珂、郭從義、常思等人圍城,從春天一直圍到夏天,始終沒有攻破河中城。
劉承佑只好請出老帥郭威,由郭威出馬。郭威攻破河中城的方法很特別。
李守貞深知此中利害,他的河中城城高牆厚,城裡兵多糧廣,從一開始就打定了死守河中拒不投降的主意,任憑白文珂等人想盡了辦法攻城,他就是玩命死撐。因為他知道,時間的優勢站在他這邊,他每多撐一天,距離劉承佑的江山崩潰的日子就近了一天。就這樣,他撐來撐去,終於把他的老熟人,後漢王國的最後一張底牌郭威給撐來了。
第一次築寨
郭威到了,他先是稍事休整。這期間,他並沒有假惺惺地去賣自己的老臉,勸李守貞投降,更沒有故做姿態,去訓斥甚至懲罰久攻不下的白文珂等人藉以振奮軍心,他只是帶上了些人,輕裝簡騎地圍著河中城轉了幾圈。之後,他下達了第一道命令。
具體情況是:常思築寨於河中城南,白文珂築寨於河中城西,郭威自領中軍築寨於河中城東,留城北一地空缺,不設人馬。同時徵調周邊五縣百姓近兩萬人,在三寨和河中城之間築起了連線不斷的小型堡壘,來保護新建的營寨。
命令一出,全軍譁然。這是要乾什麼?為什麼不乘著生力軍新來,一鼓作氣全力攻城,就此把河中城拿下?這不是坐失良機嗎?築寨是乾什麼?是為了更好的圍困?河中城和李守貞早已經是瓮中之鱉,只需要不斷地攻城,就算不能攻破,也會遲早耗盡城中的人力糧草,火到豬頭爛,到時候自然滅亡。何必要大費周折,先乾起水泥瓦匠的玩意兒?這完全沒有意義,只會讓自己的士兵勞累,讓敵人贏得難得的喘息之機,結果是增加了取勝的難度。
面對質疑,郭威不動聲色,他的沉默讓所有人都閉上了嘴。接下來的日子,趙匡胤和所有人都鬱悶地對著高大巍峨的河中城城牆呲牙,那上面本來慘兮兮的李守貞的人變得悠閒自在,甚至能舒舒服服地曬太陽。而城下的大兵們就混得矬了,他們得監工看料,如果工程進度慢,還得時不時地搭把手,混得像些拿不著工資的農民工。
就這樣,好多天之後,三個營寨都築好了,寨前的堡壘也都築好了,可郭威卻不放周邊五縣的百姓回家,而他也沒有再下新的命令,全軍所要做的事,就是各就各位,排號進住剛剛蓋好的新家。
然後呢?沒有然後,郭威似乎把戰爭忘了,他每天似乎都很平靜的樣子,誰也不知道他在想什麼,也沒有人敢問(就連劉承佑都不敢問,他比誰都急,可是同樣沒辦法)。
現實並沒有讓人們等多久,一天夜裡,久困城中絕不露頭的李守貞突然率軍出擊,沒有準備的後漢軍一片慌亂,只得放棄了堡壘,向新築的營寨里撤退。奇怪的是,李守貞也沒有乘勝追擊,這本是他自開戰以來難得的戰機,他的軍隊在戰時的間隙里全力以赴,把新建的堡壘都毀了,然後就馬上撤回城裡,再次開始堅守。
等後漢軍重新集結,列隊出寨,準備痛扁敵人時,敵人已經不見了,他們的面前只剩下了滿地的斷瓦殘垣。他們所能做的只有你看著我,我看著你,腦子裡一片空白。
就這樣全毀了?他們辛苦了好幾個月的成果就這么都毀了?這個世界還有公平、公理和道義嗎?
憤瞞、激動、勞累,再加上這些日子以來不斷積壓的鬱悶,讓這些火氣旺盛的大兵們再也控制不住,有人開始罵娘,有人卻大笑了起來,懂得什麼叫黑色幽默了吧?就是極度的詫異弄出了讓人接受不了反差,讓當事人無論如何接受不了,與其說這時候他們把李守貞恨到了骨頭裡,倒不如說實在是忍不住想把郭威這老混蛋從帥帳里拖出來海K一頓。
而這時他們終於聽到了郭威的第二條命令。
第二次築寨
軍營里暴發出了空前巨大的粗口,真是太棒了,大兵們終於知道了那些徵調來的農民工們為什麼沒被遣散回家了,這些人得重新勞動,把剛剛被毀的堡壘再築起來,而他們也別想閒著,以前乾什麼,現在起接著繼續練!只不過他們很是奇怪,看起來這場戰爭的主角像是這些勤勞的農民工,而他們這些當兵的,只不過是這些農民工的保鏢。
但不管怎樣,軍令如山,又過了些日子,堡壘就又出現在河中城和後漢軍之間。
之後的事情就像是複製貼上,再複製貼上的重複程式一樣無聊,不知道是出於什麼樣的心理,只要堡壘出現,李守貞就會心急火燎,不計利害地率隊出城,不管用什麼樣的代價,都一定要把堡壘毀了,然後他才能稍微恢復點理智,帶著人馬逃回城。
而郭威就像故意和他鬥氣一樣,只要你來毀,我就馬上重建。如此周而復使,沒完沒了,這種單調無聊的工作竟然持續了――別驚訝,是接近整整一年!
在這一年的時間裡,李守貞遠遠比郭威忙碌。他時常出現在城牆上,帶著越來越讓人難以揣摩的神情向城下測量。對,不是眺望,而是日復一日,隨時隨地向郭威領導的開封建築工程隊的進度行進精度測量。久而久之,他的部下們都掌握出了規律,那就是只要城下的堡壘修到了一定的位置,他們就得出城運動了。
只不過,每一次出城拆除這些違法私建的建築之後,他們回去時的人馬都會少很多。其中有戰死的,有拆牆累死的,還有藉機逃跑的。
就這樣,不斷地拆、建,不斷地重複,李守貞帶得出來的人越來越少,拆不完的牆卻越來越多,當這種反比例指數越來越大時,郭威終於下達了第三條命令。
攻城
郭威部全體士兵嗷嗷叫著沖向了河中城,他們的怒火和怨氣已經足足憋了有一年!李守貞,我們來了,你這一年來拆了我們多少堡壘,現在要你連本帶利都還回來!我們這就拆你的河中城……就這樣,三面強攻,北面放行,李守貞的士兵被這致命的一線生機,以及在拆牆遊戲中玩得筋疲力盡的身體給徹底拖垮了。河中城被一鼓而下,李守貞貫徹了自己絕不投降的宗旨,城破後全家集體自焚。訊息迅速地傳向了全國,不多久,又迅速地傳了回來,另外兩處的反叛,鳳翔節度使王景崇和永興軍節度使趙思綰很痛快地投降了,他們實在不想像李守貞那樣被郭威玩。
一切搞定,大功告成。郭威用盡可量小的代價,得到了最圓滿的戰果。
結局
現在都明白了吧?郭威為什麼會在最初下達了那個莫名其妙的命令。的確,那時的李守貞和河中城就已經是瓮中之鱉了,只要不斷地攻城,不斷地消耗,就足以讓他們崩潰。勝利只爭遲早——但是前提卻是要以戰具的毀壞和士兵們以可怕數字的死亡去換取。
有必要那么做嗎?一定要強攻才行嗎?
與其我主動去攻,去承擔損耗,為什麼不讓對方來攻我,讓對方來承受損失?也就是說,有沒有什麼辦法讓躲在城裡裝孫子的李守貞主動跑出來打我?
答案是——有!
郭威準確地分析出了李守貞的心理――死守無援,又突然看到郭威帶著大隊人馬來增援,不僅圍得更加水泄不通,更新添了一個個新建的營寨和堡壘在向他步步逼近……最後一根稻草能壓死駱駝,己到絕境的李守貞再也難以忍受這些本是無害的挑釁。
於是,他只能一次次冒險出城,以毀滅堡壘來維持自己還能生存下去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