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何紓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雲南
- 職業:表演藝術家
- 畢業院校:昆明第三中學,雲南藝術學院
- 代表作品:《布依人家》,《月光戀》等
- 主要成就:兩次獲得“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
中國原創歌曲大賽十大金獎
全國百家城市MTV大賽金獎
藝術道路,歌曲大賽,努力學習,思考探索,不懈努力,獲得成功,獲獎情況,
藝術道路
歌曲大賽
何紓走上歌唱演員的道路十分戲劇化。1989年高中畢業的何紓參加完高考,假期間閒來無事,和同學一起報名參加了當年的雲南省影視歌曲大賽。當時何紓的參賽歌曲是媽媽教給的電影插曲《珊瑚頌》,因為沒有伴奏帶,只好請來媽媽的一位同事拉手風琴伴奏。一曲唱罷,立即吸引了作為評審的雲南藝術學院聲樂系系主任田智周教授。出於對藝術人才的愛惜,田教授問何紓是否想上雲南藝術學院,當時的何紓並沒有報考該校,也不了解學習聲樂究竟是怎樣的事,只是覺得能上雲南藝術學院聽起來還不錯,於是就答應了。何紓的決定在家裡引起了一場戰爭,喜歡唱歌的媽媽同意女兒的選擇,熱愛歷史的爸爸卻堅決反對,堅持讓何紓上雲南民族學院歷史系,最後還是奶奶說服了爸爸。已超過招生時間,學校為培養人才,特意給了何紓一次補考的機會。就這樣,何紓成了雲南藝術學院音樂系的一名學生.
努力學習
還沒從考上大學的興奮中醒來,自小內向的何紓已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唱歌還要學表演嗎?班主任葉明菊老師得知後,鼓勵她說:“成功的歌唱家必須是表演、舞蹈、音樂三者相融相通,只有這樣才能完美地演繹音樂的內涵。你有極高的音樂天賦,只要有耐心、肯努力,你一定能打開你的藝術寶庫,成就你的藝術人生。”根據何紓嗓音甜美的特點,系領導又特意安排何紓隨余群教授學習民族唱法。4年的學習使何紓打下了夯實的聲樂基礎,對演唱技巧和情感的把握日趨成熟。1993年從雲南藝術學院畢業後,何紓考進了昆明市歌舞團,開始了職業歌手的生涯。經過一年的舞台實踐,何紓感到了自己對歌曲的把握能力和舞台經驗的不足,也想起畢業時田教授的評價:“何紓的歌聲很美,但像白月亮,有點冷。”何紓決定尋找機會再學習。1995年,何紓以至誠的求學精神獲得了金鐵林、馬秋華兩位教授的認可,得到了兩年到中國音樂學院進修學習的機會。這成為何紓藝術人生的又一次轉折。在北京學習期間,住在半地下室的何紓除了系統地學習聲樂藝術、觀看大量的音樂會和中國歌劇的演出外,何紓還參加了全國“推新人歌手大獎賽”,並闖入了“十佳歌手”的行列。一次觀看江蘇歌手胡曉娥在民族文化宮的演出後,何紓的震動非常大,她夢想著也能像這位來自農村的歌手一樣,站在北京的舞台上唱家鄉的歌。走進雲南,就走進了五彩斑斕的歌舞殿堂。雲南的歌舞藝術在多元文化的環境中互補互滲,共同發展,沒有人能數得清它們有多少種類,它們包含在各民族文化發展的各個階段,有鮮明的民族特色。1997年,何紓回到了昆明。兩年的學習使她認識到,音樂由心而發。對於音樂,得有一種不需要理由的耐心和執著,穿行在音樂的四季里,才會懂得等待和享受。回到家鄉的何紓把目光投向了豐富多彩的雲南民族民間歌舞,她抓住所有能深入到地州採風、體驗生活的機會,深入到各地汲取雲南各民族豐富的歌樂、舞樂、器樂民族音樂精華,豐富自己的藝術創作。何紓難以忘記在紅河州採風時兩位彝族老人清泉般的歌聲;怒江州獨龍族兄弟真誠的敬酒歌讓何紓泣然淚下;西雙版納傣族贊哈(歌手)柔美的嗓音、麗江納西族洞經古樂的神奇、大理白族大本曲的豪邁……這一切使何紓深深意識到,雲南,是不可以用一首歌來反映的。這要求歌手的演唱風格必須是多樣的、立體的。雲南的歌手是山海豪唱的領歌者,是造物神靈的牧笛。
思考探索
正當何紓對自己的藝術道路進行思考和探索時,遇到了剛剛從新加坡講學歸來的雲南著名作曲家劉曉耕,受西方音樂的影響,劉曉耕也在探索著改變自己的創作風格。在劉曉耕創作的《回家》這首作品中,何紓嘗試著採用民歌和通俗結合的風格進行演繹,受到了劉曉耕的讚賞,作曲家和歌手找到了結合點。根據何紓聲音的可塑性,以及擅長演唱有故事情節歌曲的特點,劉曉耕為何紓量身創作了一批原創歌曲:電視劇《臧金貴》中的無詞歌、勐巴拉娜西舞劇中的片段、普米族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母親河》中母親的歌等,何紓對作品用心的二度創作,使演唱獲得極大成功。同時,何紓還與雲南著名詞曲作家萬里、陳勇、盧雲生、陳應祥、區建寧、楊曉萍、向美慶、蔣明初、顧春雨、周國慶等合作,推出了一批雲南原創優秀作品。其中,1999年與作曲家陳勇合作的《火把節的火把》獲全國“五個一工程”歌曲創作獎,實現了“雲南五個一工程”歌曲創作零的突破;與萬里老師合作的《打歌》獲雲南電視歌手大賽一等獎;2003年,何紓演唱的劉曉耕的作品《愛做夢的高原》獲得了中國十大金曲獎。
不懈努力
由於雲南優秀的詞曲作家群體對這片紅土地的了解和熱愛,他們的作品風格各異而精彩,何紓在與其合作的過程中,他們對演唱或嚴謹或細緻或原汁原味的要求,不斷督促何紓提高作品的二次創作,打磨著何紓的聲線和歌喉。使其對音準、節奏和聲音的控制能力、張力得到很大提升。在澳門回歸時,何紓在演唱著名詞曲作家楊曉萍、向美慶創作的《我在大理將你盼》這首作品時,感到把握不住作品中白族大本曲的原味,於是楊曉萍就帶著何紓去請教老藝術家趙履珠,趙老逐字逐句地教何紓演唱,使何紓準確地把握住作品特點。同時,也使何紓對白族文化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愛做夢的高原》是劉曉耕為昆明第二屆國際旅遊節創作的主題曲,他要求演唱風格清新、神秘,給觀眾全新感受。何紓反覆琢磨,把曲風定為通俗柔美,歌曲在晚會上受到熱烈歡迎,有個廣東遊客還專門到後台要求購買錄音帶。劉曉耕說:“何紓是一位用心、用思想、用觀念來演繹歌曲的歌手。”
獲得成功
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何紓已成為一名對自己聲音的塑造力、控制力很強的自由型歌手。何紓音域寬廣,音色清純甜美。她高音區的亮麗,如藍天裡清脆的鴿哨;中音的甜美,似平沙落雁;低音的圓潤,像涓涓泉水;泛間豐富,猶如月夜晚風中的天籟之聲。她不僅能演唱多種風格的民歌,而且善於從總體上把握歌曲的內涵,從細微處雕塑,以情入聲,以聲傳情,聲情並茂,使人浮想聯翩,產生一種神秘的美感。她將《小河淌水》這首久負盛名的東方小夜曲提升到了一個新的境界;她用童聲為晨光出版社演唱的兒童教學帶《賣報歌》清脆、響亮;她塑造的《母親河》中普米族老阿媽低沉、雄渾的歌聲使人落淚;她用納西語演唱的《生命的禮讚》粗獷、古樸、原始的聲音動人心弦;為羅平菜花節演唱的《金花銀瀑好地方》,如今已傳唱6年。
在她的美妙歌聲里,雲南的“好地方”正一個個被認知、被傳唱。身為雲南藝術學院雲南音樂學院的客座副教授,何紓這樣告訴學生:“演唱時要有畫面感,要把每首歌變成畫面和故事,去表現它,腦子不能是空白的,那樣歌聲才豐富和生動。歌唱的靈感靠積澱而來,歌者要誠實面對自己的生活,生活便會隨時給予你靈感。”何紓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她用自己的歌編織著高原的夢,也編織著自己絢麗的人生。
獲獎情況
1996年10月 獨唱《不要說我是一片雲》榮獲首屆全國推新人歌手大獎賽“全國十佳歌手”稱號
1998年8月 全國聲樂新人新作比賽獨唱鼓勵獎
1998年5月 雲南專業歌手電視大獎賽獨唱民族唱法三等獎
1998年12月 昆明新劇目展演表演一等獎
1999年9月 獨唱《彩雲南》、《火把節的火把》獲得中宣部頒發的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第七屆“入選作品獎”
1999年 首屆全國聲樂作品音樂電視展播評選(並拍攝音樂電視《彩雲南》)榮獲優秀演唱獎
1999年 迎99澳門回歸祖國全國青年歌手大賽獨唱三等獎
1999年 獨唱《火把節的火把》“雲南精品工程”評選精品工程獎
1999年 中國旅遊歌曲大賽獨唱《海鷗之戀》銅獎
2000年1月 雲南省第五屆青年演員比賽獨唱《孟姜女》聲樂表演一等獎
2000年3月 第四屆昆明青年演員比賽獨唱聲樂表演一等獎
2001年 重唱《布依人家》獲得中國廣播電視學會第四屆全國百家電視台音樂電視評選國家級金獎
2001年9月 第二屆全國少數民族文藝匯演新人獎
2001年11月 第十一屆孔雀獎少數民族聲樂大賽民族唱法三等獎
2001年 被選為雲南省青聯委員
2002年8月 文化部第三屆全國歌劇節表演銀獎
2003年6月 昆明市電視歌手大獎賽民族唱法一等獎
2003年7月 雲南省電視歌手大獎賽民族唱法一等獎
2003年10月 獲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中國首屆原創歌曲“十大金曲” 政府一等獎
2003年 被雲南省授予“雲南省青年舞台表演藝術家”榮譽稱號
2003年 被選為雲南省第九屆政協委員
2003年 被選為雲南省青聯常委
2004年 被昆明市評為“昆明市優秀青年專家”
2005年 被選為笫十屆全國青聯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