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公博

何公博,名天瀚,1874年12月18日出生於廣東省興寧石馬區新群鄉。家境貧寒,天資聰慧,1898年考取秀才,是前清進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何公博
  • 外文名:He Gong bo
  • 別名:天瀚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廣東省興寧石馬區新群鄉
  • 出生日期:1874年12月18日
  • 逝世日期:1911年9月12日
  • 職業:前清進士
  • 信仰:共產主義
人物簡介,個人事跡,

人物簡介

何公博,名天瀚,1874年12月18日出生於廣東省興寧石馬區新群鄉。父何開秀是個普通農民,雖家道清貧,亦極力勉勵其子力學。
公博天資聰慧,少年時期即為邑賢經學名師羅斧月先生讚許,常在公博所寫的文章上作高度讚揚的批語。1898年他考取秀才。隨後,為了鑽研學術,赴汕頭嶺東同學堂進行深造,深得該校主辦人丘逢甲、何仕果、溫仲和(均系前清進士)的器重,旋被破格提聘為該校教師。在同文學堂期間,他受到丘逢甲等人的薰陶,知識日增,思想日新。

個人事跡

1903年秋,何公博鼓勵和支持其堂弟何天炯東渡日本留學。他認為救國必須從興辦學校發展教育著手,於1904年辭去同文學堂教職,一度在邑賢何子淵、羅幼山、蕭惠長、陳少岳、羅則桓等人在興寧縣城創辦的興民學堂(即現在興民中學)擔任體育老師。同年冬,在原鄉與何子淵、陳少岳等人創辦“石馬兩等國小堂”,開興寧新學之先河。
1905年春,他的堂弟何曉柳回家探親,公博為了尋求救國真理,即隨何曉柳東渡日本,進入東京早稻田大學攻讀政治法律,同年秋加入同盟會,矢志推翻滿清王朝,並被孫中山先生任命為同盟會廣東支部長長(見鄒魯編著《國民黨史稿》),為國民革命做了許多重大的工作。
1907年同盟會為了發展廣東的革命力量,特飭何公博、朱執信高劍父等會員回到廣州,在廣府中學堂及兩廣方言學堂擔任教師,籍以宣傳革命,發展組織。黃花崗之役,一些黨人在失敗後曾躲避於方言學堂,在何公博等人的掩護照顧下得以脫險。有一說黃克強先生在事敗後也先到方言學堂,然後化裝潛到河南(即珠江南岸)徐宗漢(同盟會女會員)家。再由徐宗漢掩護脫險轉赴香港。
公博因長期肩負革命工作,兼之教務繁重,積勞成疾,於1911年(辛亥)夏季,返里養疴,不幸於同年九月十二日病逝,享年三十八歲。次月,武昌起義成功,廣東光復,胡漢民督粵,電請公博出任教育司長,孰知先生己逝矣!公博遺體葬於故里,孫中山先生親筆題寫墓碑曰:何公天瀚之墓。可惜此碑在十年浩劫期間被挖掉毀壞。
公博的生平事跡,因老一輩親友均己去逝,所作詩文蕩然無存,無法為之作祥盡的敘述,唯朱執信先生生前對何之堂弟說過:公博之文章道德,深為吾輩所推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