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文字釋名
文字起源與使用
![佉盧文函牘 佉盧文函牘](/img/2/5ce/nBnauUGNkBTN5kzYzMTOkdTYhRzN5YGN0YjM5ETNllTO4I2NkNmNlFmZ0MzLptWa3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佉盧文字大約和印度的婆羅米文字的出現時間相近,但婆羅米文字在印度和東南亞的許多文字中派生,而佉盧文沒有什麼後繼文字,最後被婆羅米文字取代。然而,佉盧文...
佉盧文簡牘,屬於3-4世紀,現藏於中國文字博物館。佉盧文字是一種音節字母文字,由252個不同的符號表示各種輔音和元音的組合,從右向左橫向書寫。最早起源於古代犍...
名稱:佉盧文井欄殘石 年代:兩漢時期 來源:1924年河南省洛陽市採集 作者: 不詳 規格:長49厘米 簡介: 佛教起源於古印度,創始人為悉達多·喬達摩,尊稱釋迦牟尼。...
佉盧體,又稱驢唇體或音譯佉路瑟吒。一種用於書寫印度古代俗語和梵語的文字。公元前5至4世紀開始流行於西北印度和我國新疆和闐等地。由阿拉米字母發展而來,自右...
佉盧文是一種古代文字,通用於印度西北部、巴基斯坦、阿富汗一帶, 最早發現的佉盧文可追溯至公元前251年,至公元3世紀時就已逐漸消失,但在絲綢之路各地仍被使用,...
譯音用字。如:佉沙(古時西域國名。在今新疆喀什噶爾);佉樓(人名。佛教所稱古代創造一種古印度拼音文字的人);佉盧文(古印度的一種文字,橫書左行)陳寅恪詩“...
于闐文是繼佉盧文(不過其字形和在樓蘭等地流行的佉盧文不同)之後,在該地區通行的一種文字,約流行於5到10世紀。于闐文又稱于闐塞文(因為這是古代塞種人用來...
中國新疆羅布泊西北樓蘭古城出土的漢文、佉盧文、早期粟特文文書。從1900年起已先後出土5批 。據發表的資料統計,有漢文木簡、紙文書576件 ,其中紀年文書48件,最早...
難道這就是那個斯坦因為了挑戰赫定,於1906年又在此挖出了大量漢文、佉盧文木簡與紙文書的世界探險考古角斗台?橘瑞超憑著對明治天皇與大谷伯爵至死不渝的忠誠,帶著...
與此同時,法國的杜特伊·德·( Dutreuil de Rhins)探險隊, 也在1890—1895年間的新疆考察中,從和田地區買到了同 樣古老的佉盧文貝葉本《法句經》,大大刺激...
有絲毛棉麻織物 (包括錦、綺、綾、羅、紗、縵、絹、印染、刺繡等大量漢唐絲織品,毯、氈、絛帶、刺繡等古代毛織品),多種文字 (漢文、回鶻文、 佉盧文、...
27. 佉盧文簡牘 .中國文字博物館.2012-06-19[引用日期2016-06-29] 28. 工作動態 .中國文字博物館.2016-06-29[引用日期2016-06-29] 29. 中國文字博物館榮...
精絕,即精絕國,是佉盧文“凱度多”(Cadeta)的音譯;位於塔克拉瑪乾沙漠南邊。1最早見於《漢書·西域傳》:“精絕國,王治精絕城,去長安八千八百二十里,戶四...
吳潤江(1906~1979)廣東開平人。為藏密紅教十八代傳人,貝雅達賴祖師之第三代傳人。幼讀經史子集,又習佉盧文於聖心書院。後經商,曾任英文日報翻譯之職。民國...
犍陀羅地區,在公元前4世紀-3世紀創製了佉盧文(Kharoṣṭhī,意為“驢唇”),佉盧文可證實的最早使用記錄為公元前251年的阿育王碑刻《法敕刻文》。佉盧...
犍陀羅佛教原稿是已發現最早的佛教文獻及印度文獻。原稿是以犍陀羅語佉盧文書寫。1994年,大英圖書館獲得8份一世紀到二世紀的犍陀羅原稿。這些原稿全部被寫在樺樹...
考察隊通過對尼雅綜合考察和發掘,發現古遺址90多處,以及珍貴的佉盧文木簡。古遺址都是沿古河道做南北向分布,這顯示,尼雅居民與水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皇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斯坦因發現精絕國,擄走十卷神秘的佉盧文,不久後暴斃,佉盧文下落不明。民國十七年(1928年)北洋軍閥陸軍師長吳鳳嶺派五個騎兵旅,去...
(二)《中國國家圖書館藏西域文書——梵文、佉盧文卷》、《中國國家圖書館藏西域文書——于闐語卷(一)》 [3] 以上兩部書均由段晴教授撰寫,是教育部人文社科...
那精美的絲綢,犍陀羅藝術和佉盧文木牘,以及至今仍保存完好的民居和佛塔,都表明"精絕國"的經濟文化有相當高的水準,學者們稱之為"尼雅文明"。 從《漢書》首次...
尼雅居民日常用的文字就是今天被稱為“佉盧文”的文字,這是一種在今天的國際學術界仍是一種極難破譯的文字。 當年尼雅居民對水的管理和使用、樹木的保護都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