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摔琴》,京韻大鼓,馮欣蕊演唱。收錄在2012年01月27日發行的專輯《醜末寅初》(馮欣蕊唱演京韻大鼓.天津、河北曲藝)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伯牙摔琴
- 所屬專輯:《醜末寅初》(馮欣蕊唱演京韻大鼓.天津、河北曲藝)
- 歌曲時長:8分58秒
- 發行日期:2012年1月27日
- 歌曲語言:國語
- 唱片公司:瑞鳴音樂
《伯牙摔琴》,京韻大鼓,馮欣蕊演唱。收錄在2012年01月27日發行的專輯《醜末寅初》(馮欣蕊唱演京韻大鼓.天津、河北曲藝)中。
《伯牙絕弦》寫出了俞伯牙和锺子期之間情誼深厚、重情重義的情感和知音難覓的現象。明代小說家馮夢龍根據這個傳說創作了《俞伯牙摔琴謝知音》收在《警世通言》中。作品原文 伯牙善鼓琴,锺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锺子期曰:“...
《俞伯牙摔琴謝知音》是一部話本作品,作品講述了古代非常有名的“俞伯牙摔琴謝知音”的故事,收錄在《警世通言 》中。故事講了俞伯牙從小就酷愛音樂,他彈起琴來,琴聲優美動聽,猶如高山流水一般。有一天,俞伯牙遇到柴夫锺子期,锺...
俞伯牙從小就很喜歡音樂,後來拜當時很有名氣的琴師——成連為師。俞伯牙刻苦學琴,寄情山水,於自然中熟練地掌握各種技法。現在的琴曲《高山》、《流水》和《水仙操》都是俞伯牙的作品。後人以“伯牙摔琴謝知音”的故事為題材,創作了...
俞伯牙摔琴,山東梆子傳統劇目。1954年山東省戲曲觀摩演出大會期間,竇朝榮演出,獲演員獎,後由孫秋潮整理,1956年山東人民出版社出版單行本,1960年收入《中國地方戲曲集成·山東省卷》。事見《警世通言》卷一,《今古奇觀》第19回《俞...
《伯牙摔琴》,京韻大鼓,馮欣蕊演唱。收錄在2012年01月27日發行的專輯《醜末寅初》(馮欣蕊唱演京韻大鼓.天津、河北曲藝)中。歌曲歌詞 伯牙摔琴 京韻大鼓 (Boya Destroys the Qin) - 馮欣蕊/瑞鳴音樂 哭一聲鐘賢弟死去的魂靈 自去...
據《呂氏春秋·本味篇》記載:伯牙鼓琴,鐘子期聽之,方鼓琴而志在泰山,鐘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時而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鼓琴,洋洋乎若流水”鐘子期死,伯牙摔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
伯牙摔琴圖,瓷器紋飾。也稱“伯牙絕弦圖”。【伯牙摔琴圖】瓷器紋飾。也稱“伯牙絕弦圖”。畫面為一人舉琴面對一墓。旁立一老人。出自俞伯牙與鐘子期相交的故事。春秋戰國時,有位俞伯牙善彈琴,一日乘舟游至漢陽江口,命童僕取琴香,...
後伯牙拜訪,不料鐘子期已死,伯牙摔琴絕弦以謝知音,詠道:“摔碎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在對誰彈?春風滿面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明清瓷品上繪有伯牙攜琴訪友圖即據此描繪。其圖案為一老翁前行,身後童子抱琴相隨,以山水田園為畫面...
伯牙便放下琴,長嘆道:“好啊,好啊!你聽懂了啊,彈琴時您心裡想的和我想表達的一樣。我到哪去隱匿自己的心聲呢?”鐘子期死了以後,伯牙認為世上再無知音,於是摔琴斷弦,從此不再彈琴 字譯 1、善:擅長,善於。2、志:志趣,...
“絕弦”這個典故出自於《呂氏春秋.本味》,也稱之為“伯牙絕鉉”。絕,斷絕。伯牙因為子期死了,就把琴摔碎,再也不彈琴。比喻知己喪亡後,棄絕某種專長愛好,表示悼念。出處 “絕弦”這個典故出自於《呂氏春秋.本味》,也稱之為“...
明代馮夢龍的《警世通言》開卷第一篇是《俞伯牙摔琴謝知音》。在這篇小說中伯牙成了樂官俞伯牙,鐘子期卻成了漢陽的樵夫,上古的一小段百來字的典故此時完全變成了人物、地點、情節樣樣俱全的話本小說。《高山流水》和伯牙鐘子期這一...
’鐘子期死,伯牙摔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4)分:分別。(5)鐘期:指鐘子期。(6)保靜節:保持靜潔節操。(7)薄俗:流俗。徒:徒然。云云:紛紛紜紜。譯文 蔓生的野草遮蔽了原野,蘭花和靈芝在幽遠...
京劇《馬鞍山》,一名《伯牙摔琴》《伯牙碎琴》《撫琴訪友》,故事見《韓詩外傳》,《警世通言》卷一及《今古奇觀》第十九回《俞伯牙摔琴謝知音》。老生傳統戲。講的是俞伯牙與鐘子期友情的故事。劇情簡介 晉大夫俞伯牙出使楚國,舟行...
鐘子期死,伯牙摔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 ”《呂氏春秋》的記述與《列子》的記述大致相當,但交代了結局:鐘子期死後,伯牙“終身不復鼓琴”。(秦大路)《呂氏春秋》雖非信史,但有《列子》記述在前,其內容也...
劉 鈞,1949 年出生於西寧,字怡然,青海平弦藝人,代表作品《伯牙摔琴》、《大餞別》等。人物經歷 劉 鈞,青海平弦藝人。1988年任西寧市城東區文化館“地方曲藝研究會”會長;1990年加入中國曲藝家協會;1992年至2007年的四次“西寧...
《失音斷琴》,孤樊客編創劇目之一,據舊本《馬鞍山》整理。演出變革 舊本《馬鞍山》,一名《伯牙摔琴》。山東梆子亦有此劇目,系竇派代表劇目之一。劇情梗概 晉臣上大夫俞伯牙出使楚,行經馬鞍山,停舟撫琴,為樵者鐘子期聞而嘆賞。...
《俞伯牙摔琴謝知音》。引後人有詩讚云:勢利交懷勢利心,斯文誰復念知音?伯牙不作锺期逝,千古令人說破琴。後人有詩讚美曰:月臨十五醉誰家,文朋詩友共天涯。倘若當年子期在,不使瑤琴碎成花。(周天侯·)《俞伯牙摔琴謝知音...
後人多以伯牙、子期比喻知己和知音。把當年伯牙江邊鼓琴覓知音的地方命名為“古琴台”,把伯牙摔琴謝知音的地方,命名為“琴斷口”,把鐘子期的家鄉集賢村命名為“鐘家台”。鐘子期善於傾聽,對音樂極其敏感,能夠細膩地捕捉到旋律背後蘊藏...
俞伯牙與鐘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曾千古傳頌。先秦的琴師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彈琴,樵夫鐘子期競能領會這是描繪“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驚道:“善哉,子之心而與吾心同。”鐘子期死後,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絕弦...
春秋時期,俞伯牙擅長彈琴伯,鐘子期善於傾聽。伯牙在彈琴時想著高山,子期說:“彈得好,就像那巍峨的高山”;伯牙想到流水,子期說“彈得好,就像那汪洋的流水。”鐘子期死後,俞伯牙摔琴斷弦,終生不再彈琴,認為世上再沒有值得他為之...
伯牙台,是用漢白玉築成的石台,相傳是當年伯牙鼓琴的地方。它高1.75米,台的中央刻有相傳為北宋書法家米芾所書“琴台”二字的方碑和“伯牙撫琴圖”。石台四周用石欄圍砌,欄板上刻有“伯牙摔琴謝知音”的浮雕圖,這是清代遺物。古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