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示孟郊
- 創作年代:唐代
- 文學體裁:五言古詩
- 作者:孟浩然
作品原文,作品注釋,作品賞析,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示孟郊(1)
蔓草蔽極野(2),蘭芝結孤根。
眾音何其繁(3),伯牙獨不喧(4)。
當時高深意,舉世無能分(5)。
鐘期一見知(6),山水千秋聞。
爾其保靜節(7),薄俗徒云云(8)。
作品注釋
(1)孟郊:字東野,唐代詩人,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縣)人。早年屢試不第,漫遊南北,流寓蘇州。孟郊仕途坎坷,清寒終身。其詩主要為敘述他自己的窮愁之詞,多有不平之鳴。擅長寫五言古詩和樂府詩。用字造句力避平庸,追求古拙奇險,詩風冷峭,為著名的苦吟詩人。
(2)蔓草:蔓生的野草。
極野:遠野。
(3)眾音:指一般世俗的聲音。
(4)伯牙:指春秋戰國時期的俞伯牙,他和鐘子期是“高山流水”的知音,鐘子期死後,俞伯牙終身不再彈琴。《列子·湯問》中記載:“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呂氏春秋·本味篇》中記載:“伯牙鼓琴,鐘子期聽之,方鼓琴而志在泰山,鐘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時而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鼓琴,洋洋乎若流水。’鐘子期死,伯牙摔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
(5)分:分別。
(6)鐘期:指鐘子期。
(7)保靜節:保持靜潔節操。
(8)薄俗:流俗。
徒:徒然。
云云:紛紛紜紜。
作品賞析
這首詩表現了朋友間情趣相投、志向高潔的情誼。這裡沒有纏綿悱惻的眷戀,沒有悽慘哀婉的離別,有的只是平淡似水、如高山流水般的情懷。同時詩人還婉轉地傳達出自己厭倦流俗生活,渴望保持高潔情操的強烈願望。詩歌語言平淡,蘊藉豐厚。
作者簡介
孟浩然(689——740),唐代著名詩人。本名不詳(一說名浩),字浩然,世稱“孟襄陽”,與另一位山水田園詩人王維合稱為“王孟”。以寫田園山水詩為主。因他未曾入仕,又被稱為“孟山人”。曾隱居鹿門山,四十歲時遊歷長安,參加進士科考落榜。他在太學賦詩的時候,名動公卿,滿座為之傾倒。後因寫詩引起唐玄宗不悅而被放歸襄陽,於是漫遊吳越一帶,遊覽名山勝水。734年(開元二十二年),襄州刺史韓朝宗約孟浩然一同到長安,準備向朝廷舉薦他,但他不慕名利,到期竟然失約不赴,終究還是沒有成就功名。孟浩然生活在盛唐時期,早年曾有遠大的抱負,但在政治上困頓失意,終生過著隱士的生活。他潔身自好,不樂於趨附權貴,他耿介不隨的性格和清白高尚的情操,為當時和後世所傾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