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流水”題刻位於連雲港市灌雲縣同興鎮伊蘆山鐘庵正殿後崖壁,其東約6米處即奇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高山流水”題刻
- 級別:省級
“高山流水”題刻位於連雲港市灌雲縣同興鎮伊蘆山鐘庵正殿後崖壁,其東約6米處即奇泉。
“高山流水”題刻位於連雲港市灌雲縣同興鎮伊蘆山鐘庵正殿後崖壁,其東約6米處即奇泉。文物歷史刻文:高山流水,無款。俞伯牙與鐘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曾千古傳頌。先秦的琴師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彈琴,樵夫鐘子期競能領會這是描繪...
《高山流水》,為中國十大古曲之一。“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樂曲高妙。此曲為古琴曲,唐代分為《高山 》、《流水 》二曲。“高山流水”最先出自《列子·湯問 》,傳說伯牙善鼓琴,鐘子期 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
《高山流水·題汪蛟門少壯三好圖》是詩人梁清標創作的一首詞。作品原文 舍人早達擅才名。寫孤懷、聊寄丹青。紅袖儼成行,清絲奏出新聲。牙籤滿、圖史縱橫。便便腹,指點雙鬟索酒,小婦鳴箏。且閒情作達,蝸角詎堪爭。飛騰。看...
《高山流水·自題《霜厓填詞圖》》是詞人吳梅創作的一首詞。作品原文 半生落落守寒氈。寫風懷,彈盡商弦。無路訴相思,霜燈夢入壺天。驚心處,錦瑟華年。旗亭去、還記雙鬟按笛,淚咽尊前。似深秋戎露,獨鶴唳荒煙。停鞭,歡...
《高山流水·次夫子清風閣落成韻》是清代著名女詞人顧太清的作品,詞作於1835年(道光十五年),是對其夫奕繪所建清風閣的題詠,表達了作者對清風閣氣勢雄偉與周圍風景廣闊的讚嘆。作品原文 群山萬壑引長風,透林皋、曉日玲瓏。樓外綠陰...
王同題刻位於連雲港市海州區花果山風景區水簾洞左側上方岩壁,左與“印心石屋”相鄰,距地面約6米。文物歷史 刻於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刻文為“己酉年重陽日。高山流水。中泉子王同書”。王同,字一之,號中泉,河南郟縣人。著...
全詞緊扣詞題,強調丁妾的才能,並以多種人事設喻、對比令人閱後難忘。作品原文 高山流水 丁基仲側室善絲桐賦詠,曉達音呂,備歌舞之妙。素弦一一起秋風。寫柔情、都在春蔥。徽外斷腸聲,霜宵暗落驚鴻。低顰處、翦綠裁紅。仙郎...
水簾洞摩崖題刻位於連雲港市新浦區花果山鄉花果山水簾洞,刻在洞外的岩壁上。 石刻皆為摩崖題勒,書體有篆隸楷行。從石刻年款可知,水簾洞石刻鐫於明清兩代。明刻有“高山流水”、“神泉普潤”、 “靈泉”、清刻有 “印心石屋...
高山流水(拼音:gāoshān liúshuǐ)是一則來源於寓言故事的成語,成語有關典故最早出自《列子·湯問》。“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難遇或樂曲高妙;在句中一般充當賓語。成語出處 伯牙善鼓琴,锺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锺子期曰...
琴背銘文:(一)龍池上刻篆書琴名“高山流水”四字。(二)龍池下刻“子子孫孫珍寶”大方印。備 註:此琴曾珍藏在明代定明宮中,一太常侍告老還鄉之時,由宮中流入民間。發音松透古樸。源自:《古琴紀事圖錄 2000》/台北中立國...
《高山流水·過葉遐庵論詞曲,因題其》是黃詠雩創作的一首詞。作品原文 瘦鸞碧翮舞虛堂。影交加、敲碎琳琅。綠染九疑煙,相思夢落瀟湘。顰娥淚、散入蒼茫。蕭閒甚、揮灑能為直乾,耐得風霜。比黃金價重,十錠付西涼。清狂。長歌...
高山流水遇知音出自《列子·湯問》。成語“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樂優美。琴曲《高山流水》即為俞伯牙的代表作之一。高山流水遇知音,彩雲追月得知己。人物介紹 伯牙 伯牙,春秋戰國時期晉國的上大夫,原籍是楚國郢都(今...
清代古琴“高山流水”,無論從造型還是裝飾以及承傳上,都遠不及飛瀑連珠,估價僅在人民幣500,000元至600,000元之間。只有比較之下,才知琴的優劣。琴底和琴腹刻著制琴人和收藏家的銘文。通過龍池,可見琴腹內板里側環列文字,為“...
崖壁上,有郡守王同於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所題“高山流水”、“神泉普潤’八個大字,文意明顯隱喻“水簾”二字。另有清嘉慶年問師亮樂所題“靈泉”和道光皇帝御書“印心石屋”等刻石。20世紀50年代末,由於花果山上道路施工,...
石壁上“高山流水”四個大字,是海州知州王同題寫的,時為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那時《西遊記》還不曾出書。水簾洞是一個天然裂隙洞穴,內有人工隧道可通下層平台。洞門前有許多珍貴的題刻。“印心石屋”是清代道光皇帝手書,賜...
洞門前,有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海州知州王同的“高山流水”題刻,還有“神泉普潤”、“靈泉”等勒石。《西遊記》所寫:“一派白虹起,千尋雪浪飛。……潺湲名瀑布,真似掛簾帷”。南天門 南天門在竹節嶺之上、風門口之東,背...
近代修建的《琴台知音》雕塑石像,以及山清水秀的“高山流水”水榭長廊等。伯牙台,是用漢白玉築成的石台,相傳是當年伯牙鼓琴的地方。它高1.75米,台的中央刻有相傳為北宋書法家米芾所書“琴台”二字的方碑和“伯牙撫琴圖”。石台四周...
明隆慶六年(1572年),都御史萬恭將玉皇廟內玉皇殿後移,露出極頂石。同年,高山流水亭始建。明萬曆年間,濟南府推官郝大猷在過化亭舊址創構孔子廟正殿三間、前門一間以及四周垣牆。明萬曆十四年(1586年),孔子廟正殿三間空殿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