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伊莉莎白·阿瑪莉婭·歐根妮
- 外文名:Elisabeth Amalie Eugenie
- 國籍:德國
- 出生地:德國慕尼黑
- 出生日期:1837年12月24日
- 逝世日期:1898年9月10日
簡介,生平,挫折和逝世,神化,
簡介
伊莉莎白·阿瑪莉婭·歐根妮(Elisabeth Amalie Eugenie,1837年12月24日-1898年9月10日),但通常被家人與朋友暱稱為西西(Sisi,或又常譯寫為茜茜),是巴伐利亞女公爵與公主,後來成為奧地利皇后兼匈牙利王后。
西西這個名字經常在小說和電影裡被錯寫為Sissi,西西本人簽名時可能使用Lisi,但因為手寫體的字母往往難區分而被誤解為是Sisi。
生平
1853年伊莉莎白隨她母親與姐姐海倫赴奧地利伊舍,原定計畫是海倫應當在那裡引起其表哥、奧地利皇帝弗蘭茨·約瑟夫一世的注意。 但出乎意外的是弗蘭茨·約瑟夫一世竟然愛上了未滿16歲的伊莉莎白。 兩人於1854年4月24日在維也納結婚。 弗蘭茨·約瑟夫將伊舍的行宮作為結婚禮物送給了伊莉莎白。 此後這座行宮被改建成了一個E字形。
從一開始伊莉莎白就很難接受哈布斯堡王朝宮廷內所使用的嚴格的宮廷規矩,因此她在皇宮裡非常孤立。她本人喜歡騎馬、讀書和藝術,而這些又是維也納宮廷無法理解的。婚後她很快生了三個孩子:索菲(1855年—1857年)、吉賽拉(1856年—1932年)和太子魯道夫(1858年—1889年)。但被婆婆蘇菲剝奪子女們的撫養權,她與弗蘭茨·約瑟夫之間的關係開始惡化,遺傳下來的精神不穩定也越來越明顯。 她的兒子出生後不久她就離開了奧地利長期旅行,其中去了馬德拉、英國和匈牙利。
此後不久她生了她的第四個孩子,瑪麗·瓦萊麗(1868年—1924年),這次她堅持要按自己的方式撫養這個孩子。 這是伊莉莎白與她丈夫弗蘭茨·約瑟夫短暫和好的日子, 她是伊莉莎白的愛女,也是父母之間的傳話筒。 但此後不久伊莉莎白就又開始了她漫無目的的旅行生活。1890年她開始在希臘的科福島上建一座宮殿。她稱這座宮殿為阿喀琉斯宮,並在宮前樹立了一座阿喀琉斯的像。伊莉莎白非常喜歡阿喀琉斯,因為兩人同樣的倔強。但後來她對這座宮殿又喪失了興趣,1907年這座宮殿被賣給了德國皇帝威廉二世。
挫折和逝世
伊莉莎白乘輪船Miramar在地中海航行,她喜愛的地點有蔚藍海岸的Cap Martin,那裡的旅遊業在19世紀下半葉剛剛開始;瑞士的日內瓦湖;奧地利的Bad Ischl,她在那裡渡過夏天;科孚。皇后還訪問了當時北方皇室沒有去過的國家:葡萄牙、西班牙、摩洛哥、阿爾及利亞、馬爾他、希臘、土耳其和埃及。旅行不僅變成了她生活的意義,而且幫助她逃避自己。
1898年9月10日,在瑞士日內瓦,伊莉莎白和Sztaray伯爵夫人沿著日內瓦湖邊的勃朗峰濱湖路步行,準備登上日內瓦號輪船前往蒙特勒,被義大利年輕的無政府主義者盧伊季·盧切尼用一把磨尖的銼刀刺中心臟。她遭到襲擊後,不知道她的病情嚴重程度,還繼續登船。直到除去緊身衣,周圍人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終因流血過多身亡,時年60歲。她的最後一句話是:“出了什麼事?”據報導,盧切尼本來想刺殺奧爾良公爵,但奧爾良公爵臨時將他的行程改變了。盧切尼事後說:“我只想要殺死一名皇室成員,不在意是什麼人”。而伊莉莎白當時雖然匿名在日內瓦逗留,但報紙上還是報導了她的行蹤,因此盧切尼決定刺殺伊莉莎白。
她被葬在維也納的皇家墓室里。
神化
伊莉莎白總是覺得她與1856年在巴黎逝世的海涅同心相契,將她自己看作海涅的學生,說海涅親自告訴她怎樣寫詩。她決定她在1880年代寫的詩在1950年被發表。實際上這些詩一直到1980年代才被發表。
20世紀80年代,伊莉莎白被封存70多年的詩歌體日記得以重見天日。布莉吉特·哈曼(Brigitte Hamann)女士出版了伊莉莎白的詩歌和繪畫,在進行解析後,撰寫了一本傳記:《伊莉莎白:不情願的皇后》(Elisabeth, Kaiserin Wider Willen),首次向人們完整展示了和過往影視演繹截然不同的,伊莉莎白真實的一生。
1992年9月3日,取材於這部傳記,一部由麥可孔策編劇,席維斯李維作曲的音樂劇伊莉莎白,首演於維也納大劇院並創下了當地票房的歷史紀錄,“重振維也納戲劇藝術的輝煌”,自此成為迄今最成功的德語音樂劇。儘管維也納原版停演於1998年4月25日(正巧是伊莉莎白逝世一百周年),它依然極受歡迎,各個不同版本在其他歐洲城市紛紛上演:匈牙利,荷蘭,瑞典,德國,義大利,芬蘭。日本寶冢歌劇團從1996年開始上演日本版,並在劇中添加了幾首新的歌曲。2003年,《伊莉莎白》再次回到了維也納大劇院,並在2005年12月4日落幕。從2003年開始,已有30萬人觀看了這部音樂劇的維也納版現場,
在維也納的霍夫堡皇宮里有一個展示她的私生活的伊莉莎白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