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伊作衡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籍貫:黑龍江齊齊哈爾
- 出生日期:1912年
- 逝世日期:1943年5月7日
- 字:任之
個人生平,英雄事跡,堅貞不屈,致子遺囑,慷慨就義,後世紀念,
個人生平
伊作衡,字任之。1912年生,黑龍江省齊齊哈爾人。
童年就讀於私墊,由塾師取名作衡,字任之。3年後,受父命到永隆重裕商號學徒。1929年,他說服父親考入當時的省立第一中學。他為人坦白、熱誠,頗受同學們的擁戴,被選為學生會幹事。1930年秋加入中國國民黨。
1931年11月,日本侵略軍占領齊齊哈爾。1932年5月,伊作衡和梁伯龍、賈士吉等20多名同學,先後離開家鄉到北平。伊作衡先後入崇實、崇慈中學就讀。1934年轉入國立東北中山中學。
中山中學在學生中組織三青團、勵志社,對進步學生的愛國行為實行鎮壓、迫害。伊作衡和非國民黨的進步學生保持交往,常常把學校準備迫害進步同學的訊息告訴他們。伊作衡傳遞的這些訊息,對當時進步學生有很大幫助。學校開除進步學生,伊作衡據理力爭,當眾指責訓育主任曹重三不是辦教育,是摧殘青年。不久,訓育主任藉口伊作衡外出不按時返校,宣布開除他的學籍。伊作衡轉到弘達補習學校學習,並投身於“一二·九”愛國運動。學運期間,中山中學反鎖校門,不準學生外出活動。學校中的進步組織發動同學,派出女生項雲霞找到伊作衡。伊作衡用弘達學校的油印機,連續兩夜將中山中學的宣傳品印出,把校外的學運訊息傳進去。中山中學學生終於衝出校園,參加了愛國學生運動。
1936年,伊作衡考入輔仁大學教育系,年底與羅實秋(羅淑蘭)結婚。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1938年秋,伊作衡從輔仁大學休學,接受國民黨地下抗日組織“東北調查室”派遣,出任東北調查室哈爾濱分室主任,同時擔任東北調查室主任石墨棠的聯絡員,在錦州建立交通接頭站。伊作衡公開身份是《營口新報》錦州總支社社長。伊作衡以記者身份,奔走在哈爾濱、吉林、長春、瀋陽、四平、大連、營口等地,收集情報,宣傳反滿抗日,發展組織,結識了許多有骨氣、懷有救國之心的各階層熱血青年,使關於日偽的情報來源日漸擴大,大量的機密情報由伊作衡撰稿,由羅實秋密寫在《營口新報》上,轉寄到天津英租界內的東北調查室總機關。
1939年底,天津英租界內的機關被日本侵略者查抄。伊作衡和支社的戰友,奉命離開錦州返回北平。
1940年5月,伊作衡去西山,遭特務跟蹤。當夜,被北平日本憲兵隊逮捕,關押在沙灘憲兵隊刑訊室。6月,伊作衡越獄未成。經羅實秋營救,7月,得到保外就醫的假釋。被釋當天,伊作衡出走天津英租界義慶里。
1941年6月22日,蘇德戰爭爆發後,日本關東軍陰謀進犯蘇聯。國民黨東北調查室、東北黨務辦事處,合併為“東北現地動員委員會”。伊作衡被從日本召回,任命為該會哈爾濱地區負責人。伊作衡潛回東北後,積極開展地下工作,往返於哈爾濱、齊齊哈爾、訥河、嫩江、北安一帶,並打入偽軍中。這期間他多次與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組織接觸。在1941年秋的一次會晤中,伊作衡和中共代表推心置腹地表示:大敵當前,要萬眾一心團結抗日。伊作衡潛回東北後,積極開展地下工作。伊作衡在齊齊哈爾他父親停業的倉庫中召集會議,宣傳反滿抗日,研究制訂行動計畫。由於伊作衡善於做啟發教育工作,短短的時間裡,就發展國民黨成員十幾人。
1941年12月15日,伊作衡被日本憲兵逮捕。
1943年2月13日,偽齊齊哈爾高等法院特刑庭對伊作衡以“叛國罪”判處死刑。伊作衡預定5月6日午夜越獄,因獄中戒備森嚴,越獄計畫失敗了。
1943年5月7日,伊作衡英勇就義。
1945年8月15日日本侵略者投降後,從監獄裡解放出來的高方、劉丹華、陳錫昌等國共兩黨的難友,來到龍江義地,在伊作衡的墓前進行弔唁,把刻著“抗日烈士伊作衡之墓——同獄難友立”的花崗岩石碑立在他的墓前。
1982年3月29日,伊作衡以抗戰殉難者入祠台灣“忠烈祠”。
1988年1月14日,政治協商齊齊哈爾市委員會、中共齊齊哈爾市委統戰部、齊齊哈爾市人民政府民政局,聯合舉辦了“反滿抗日愛國志士伊作衡先生骨灰安放追思紀念會”。中共齊齊哈爾市委、市政府、市政協和市內各民主黨派,均送來花圈表示悼念。參加紀念會的有齊齊哈爾市各界代表200多人,還有伊作衡後人及家屬10多人。會後,伊作衡骨灰安放於“齊齊哈爾市革命公墓”。
英雄事跡
堅貞不屈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伊作衡被召回國,任國民黨東北動員委員會哈爾濱地區負責人,同時擔任哈爾濱、呼蘭、慶城、綏化、克山、訥河、嫩江一帶的軍政聯絡工作。
1941年12月15日,伊作衡從克山回來,父母看到他疲憊不堪,留他在家休息。午夜過後,房頂上傳來咚咚的腳步聲,只見院內黑影閃動,伊作衡迅速把一卷材料和一個小本子塞進灶膛深處,回過頭來告訴妻子一個通訊地址,要妻子在他被捕後立即把訊息通知出去。敵人剛用槍托砸門,他便從容地把房門打開。一群敵人瘋狂地向他撲來,他神色自若地說:“不要這樣,這裡有老人,有孩子,你們不是為我來的么!走吧!走吧!”
幾天后,一個狂風攪雪的黃昏,兩個便衣特務押著伊作衡走進家門,進行第二次搜查。父親用顫抖的雙手撫摸著他的肩膀,母親也唏噓淚下,伊作衡雙手圍攏雙親,慢慢地跪在他們面前說:“孩子對不起二老,原諒兒子的不孝吧!”他深深叩下頭去。然後轉身握住妻子的手,囑咐撫養好孩子。這時,妻子感到手中有點東西,便把手指慢慢合攏。特務推伊作衡出門後,羅實秋打開手中的小紙團,上面寫道:“×叛變,事態嚴重,速通知瀋陽、齊市轉移。”
伊作衡被捕不久,敵人命其與在押的國民黨地下工作者王常裕對質,王的公開身份是慶城(慶安)縣長,伊一口咬定既無工作關係,也不相識。日本憲兵惱火,對伊灌涼水,然後又令其赤身在冰雪中跑步,直到全身顫抖,面無血色。王常裕因無對證,得以保全,後在台灣當選為立法委員。
因讀進步書籍而被捕的劉丹華、高方,是共產黨外圍組織成員,先後被押到憲兵隊審訊。劉丹華、高方同在一側牢房,伊作衡押在對面一側牢房內,他們通過牢房風口把口供互為串通,終於使敵人一無所獲。抗日戰爭勝利後,劉丹華、高方均擔任了重要工作,當憶起當年獄中鬥爭情景時都說:“伊作衡可幫了我們大忙。”
拘押期間,受到憲兵隊輪番審訊,遭受灌水、上大掛、狼狗咬等酷刑,但敵人卻沒有從他口中獲得任何情況。最後,伊作衡以絕食方式和敵人進行鬥爭。敵人無奈地停止了刑訊。
致子遺囑
忠漢、忠義:
在你們的記憶里,已經沒有了我的影子,因為你們很小的時候,就失去了爸爸!你們的爸爸是為了國家民族而犧牲的。你們的一生教養,我沒有盡到一點兒力量,都要靠你們的母親。她的青年時代,沒有得到一點兒幸福,今後的生活更是苦不可言。在這千辛萬苦之中,她還要擔起你們的教育之責,不但你們感激,就是我在地下也要感激的。所以,當你們在長大成人之後,處處要遵循你們母親的教訓,不可使她有半點傷心!在求學時要努力刻苦用功,不負母望!在社會時要做一良好的青年,如此方不辱家門!你們兄弟之間應互勉互助,方不負父親最後之希望。
父作衡遺囑
中華民國三十二年五月
慷慨就義
1943年2月13日,偽齊齊哈爾高等法院特刑庭對伊作衡以“叛國罪”判處死刑。伊作衡被從法庭押出來時,對守在法庭外的妻子說:“這是意料中的,不要難過,要堅強起來。”接著,他輕聲地告訴妻子,下步計畫已接近形成,有人會告訴你。
審判後,伊作衡利用敵偽法律程式,抗訴偽新京最高法院,以爭取時間,籌劃越獄。伊在牢房裡不顧沉重的鐵鐐,堅持鍛鍊身體。把他會唱的《義勇軍進行曲》、《救亡歌》、《馬賽曲》等歌曲,寫在廢紙上,在“政治犯”中傳看,堅定抗日勝利信心。
偽新京最高法院駁回了抗訴。刑期迫近,伊鎮定自若。通過看守與妻子羅實秋聯繫,制訂了具體的越獄計畫。同時,也作了越獄失敗的最壞準備。給孩子寫了遺囑信:“……你們的爸爸是為了國家民族而犧牲的,你們的一生教養,我沒有盡一點力量,都是靠著你們的母親……你們在成人以後,處處要遵循你們母親的教訓,不可使她有半點傷心!在求學時要努力刻苦用功,不負母望!在社會時,要做一良好之國民……”
預定5月6日午夜越獄,因獄中戒備森嚴,越獄計畫失敗了。
就義前,伊作衡聽到獄警呼叫,知道最後時刻到了。他鎮靜地站起來,走到同監難友高方面前,握住他的手,激動地說:“再見了,要保重身體!”然後走出牢房。在走廊里高聲向難友告別:“難友們,再見了,黑暗不會長久,中華民族解放的日子一定會到來。大家要保重身體啊!”向監門走去,沿途喊著“中華民族萬歲!”“日本必敗!”緩步走向院內的絞刑架。
“浮生如一夢,無志空白頭,殺身應取義,輕死赴國讎。”1943年5月7日,抗日愛國志士伊作衡被日本侵略者以“叛國罪”(偽滿洲國)處以絞刑。伊作衡臨刑前,作詩一首贈給獄中難友,慷慨就義,時年31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