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詞介紹,概念和特點,制定,控制,背景,產生背景,必要性,地位,作用,特點,全局性,長遠性,抗爭性,綱領性,相對穩定性,戰略內容,戰略的實施,實施,控制,重大關係和體系,決策難點,分類,企業中的關係,
名詞介紹
經營戰略是企業面對激烈變化、嚴峻挑戰的環境,為求得長期生存和不斷發展而進行的總體性謀劃。現代管理教育如MBA、CEO12篇及EMBA等認為經營戰略應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上的經營戰略是指運用
戰略管理工具對整個企業進行的管理,在經營戰略的指導下進行,貫徹戰略意圖,實現
戰略目標;狹義上的經營戰略是指對企業經營戰略的制定,實施和控制的過程所進行的管理。
更具體地說,經營戰略是在符合和保證實現企業使命的條件下,在充分利用環境中存在的各種
機會和創造新機會的基礎上,確定企業同環境的關係,規定企業從事的事業範圍、成長方向和競爭對策,合理地調整企業結構和分配企業的全部資源。從其制定要求看,經營戰略就是用機會和威脅評價和未來的環境,用優勢和劣勢評價企業現狀,進而選擇和確定企業的總體、長遠目標,制定和抉擇實現目標的行動方案。
概念和特點
企業戰略是一種計畫,用以整合組織的主要目標、政策與活動次序。經營戰略,是指企業面對激烈變化的環境,嚴峻挑戰的競爭,為謀求生存和不斷發展而做出的總體性、長遠性的謀劃和方略,是企業家用來指揮競爭的經營藝術。1.經營
戰略管理的概念:從廣義上看,經營戰略是指運用戰略對整個企業進行的管理,在經營戰略的指導下進行,貫徹戰略意圖,實現
戰略目標;狹義上看,是指對企業經營戰略的制定,實施和控制的過程所進行管理。
2.戰略管理的特點
1)全程性;
2)未來性;
制定
1.形成戰略思想,要求形成新的概念、新的思路、為指導戰略的制定和實施。
3.擬定、評價和選擇戰略方案,包括
戰略目標、戰略重點、
戰略方針、戰略階段和戰略對策等內容。
4.戰略方案的落實和在實施中修改完善,從時間和空間上加以落實。
控制
1.戰略控制是指在
戰略計畫實施過程中,及時發現偏差、採取糾正措施的活動。
2.戰略控制的步驟
1)確定控制標準;
2)檢查實施,衡量成效,尋找偏差。
3)分析原因,採取措施,糾正偏差。
3.選擇控制方式,一般包括:
1)避免控制;
2)直接控制,主要有具體活動控制、成果控制、人員控制等。
5.選擇控制方式,要考慮控制的可行性和控制要求、控制量和
控制成本。
背景
產生背景
1.企業經營戰略是
市場經濟發展條件提出的,首先產生於已開發國家的企業
,到70年代很多國家的企業開始了“戰略制勝”的年代,進入80年代初,我國企業紛紛開始了研究戰略問題。
2.提出經營戰略問題重要性:
1)需求結構的重大變化,需求由低層次向中高層次轉化,趨同性需求向個性化,多樣化需求轉變,向生產廠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生產競爭的日趨激烈,要求企業必須高瞻遠矚,未雨綢繆,以便在將來的競爭當中立於不敗之地。
3)科學技術不斷進步,要求企業不斷變革已有的技術產品,必須從長計議,進行戰略規劃。
4)資源供應日益緊張,特別是資源型企業必須提早考慮未來資源枯竭時,企業如何生存的問題,作出長遠性的規劃,有步驟地進行研究開發。
5)社會、政府、顧客對企業的要求越來越高,限制越來越多,因此治理“三廢”,保護環境,是企業必須從大局出發,進行規劃,認真加以解決的一個重大問題。
6)
產業結構的調整,企業需要根據變化了的情況,主動謀劃適應外部環境產業結構的調整,提高自身的競爭能力。
必要性
在於:
2)迎接國際市場競爭的挑戰。
4)科學安排企業高層工作的要求。
地位
經營戰略決策是關係企業前途命運的重要工作,在企業管理中處於核心地位,原因在於:
1)企業經營戰略決策決定著企業最基本的經營行為,是企業基本行為的選擇。
2)企業經營戰略決策工作,是企業管理周期的中心環節,包括四個階段:
(2)戰略方案的擬定、評價和選擇的工作。
(3)戰略方案規劃工作;
(4)戰略的實施和控制工作。
3)企業經營戰略決策方案是全體職工的行動綱領。
作用
企業的經營戰略主要有以下作用:
1.通過制定經營戰略,對企業外部環境和內部條件的調查分析,明確企業在市場競爭中所處的地位,對於企業增強自身經營實力有了明確的方向。
2.企業有了經營戰略,就有了經營發展的總綱,發揮企業的整體效益,有利於調動職工民眾的積極性。
3.便於國家和有關部門對企業進行指導,有利於巨觀經濟和
微觀經濟的有機結合和協調發展。
特點
全局性
企業的經營戰略是以企業的全局為對象,根據企業總體發展的需要而制定的。它所規定的是企業的總體行動,它所追求的是企業的總體效果。雖然它必然包括企業的局部活動,但是,這些局部活動是作為總體行動的有機組成部分在戰略中出現的。這樣也就使經營戰略具有綜合性和系統性。
長遠性
企業的經營戰略,既是企業謀取長遠發展要求的反映,又是企業對未來較長時期(五年以上)內如何生存和發展的通盤籌劃。雖然它的制定要以
企業外部環境和企業內部條件的當前情況為出發點,並且對企業當前的生產經營活動有指導、限制作用,但是,這一切也都是為了更長遠的發展,是長遠發展的起步。凡是為適應環境條件的變化所確定的長期基本不變的行動目標和實現目標的行動方案,都是戰略。而那種針對當前形勢靈活地適應短期變化,解決局部問題的方法都是戰術。
抗爭性
企業經營戰略是關於企業在激烈的競爭中如何與競爭對手抗衡的行動方案,同時也是針對來自各方面的許多衝擊、壓力、威脅和困難,迎接這些挑戰的行動方案。它與那些不考慮競爭、挑戰而單純為了改善企業現狀、增加經濟效益、提高管理水平等為目的的行動方案不同。只有當這些工作與強化
企業競爭力量和迎接挑戰直接相關、具有戰略意義時,才能構成經營戰略的內容。應當明確,市場如戰場,現代的市場總是與激烈的競爭密切相關的。經營戰略之所以產生和發展,就是因為企業面臨著激烈的競爭、嚴峻的挑戰,企業制定經營戰略就是為了取得優勢地位,戰勝對手,保證自己的生存和發展。
綱領性
企業戰略規定的是,企業總體的長遠目標、發展方向、發展重點和前進道路,以及所採取的基本行動方針、重大措施和基本步驟,這些都是原則性的、概括性的規定,具有行動綱領的意義。它必須通過展開、分解和落實等過程,才能變為具體的行動計畫。
相對穩定性
由於經營戰略規定了企業的發展目標,具有長遠性,只要
戰略實施的環境未發生重大變化,即使有些變化,也是預料之中的,那么企業經營戰略中所確定的戰略目標、
戰略方針、戰略重點、
戰略步驟等應保持相對穩定,不應該朝令夕改。但在處理具體問題、不影響全局的情況下,也應該有一定的靈活性。
經營戰略的上述特性,決定了經營戰略與其他決策方式、計畫形式的區別。根據上述經營戰略的特性,我們又可以說,經營戰略是企業對具有長遠性、全局性、抗爭性、綱領性和相對穩定性的經營方案的謀劃。
戰略內容
1.戰略思想,即指導經營戰略制定和實施的基本思想,是企業
領導者和職工民眾在生產經營中發生的各種重大關係和重大問題的認識和態度的總和,對企業經營者和職工民眾在生產經營活動中,起著統率作用、靈魂作用和導向作用。
2.
戰略目標,是指企業以戰略思想為指導,根據主客觀條件的分析,在戰略期內要達到的總水平,是經營戰略的實質性內容,是構成戰略的核心,正確的戰略目標是評價和選擇經營戰略方案的基本依據。
3.戰略重點,是指那些對於實現戰略目標具有關鍵性作用而又具有發展優勢或自身需要加強的方面,是企業資金、勞動和技術投入的重點,是決策人員實行戰略指導的重點。
4.戰略方針,是指企業為貫徹戰略思想和思想
戰略目標、戰略重點,所確定的生產經營活動應遵循的基本原則、指導規範和行動方略,起著指導作用、指針作用和準則作用,包括綜合性方針和單項性方針;目的性方針和手段性方針。
5.戰略階段,是根據戰略目標的要求,在規定的戰略期內,所劃分的若干階段。
6.戰略對策,又稱
經營策略,是指為實行戰略目標而採取的重要措施和重要手段,具有階段性、方針性、具體性、多重性的特點。
戰略的實施
實施
實施原則
1.目標分解、任務合理的原則。
2.統一領導、組織協調的原則;
3.突出重點、兼顧全局的原則;
4.適應變化、機動靈活的原則。
具體工作
1、建立相應的組織
2、合理配置戰略資源,制定預算和規劃
4、建立行政支持系統,實現有效的戰略控制
控制
戰略控制是將預先制定的戰略目標與反饋回來的
戰略執行信息進行比較,以檢查戰略計畫與實際執行的偏離程度並採取措施糾正偏差的一系列活動的過程。
一般由三方面活動組成:一是制定戰略評價標準,二是進行實際成效與標準的對比分析,三是針對偏差採取糾偏行動。
戰略控制標準有成效標準和廢棄標準,如果是戰略偏差落入廢棄標準範圍,則原有戰略應廢棄。
戰略控制的三個基本要素:
1)戰略評價標準是指預定
戰略目標或標準,是戰略控制的依據。一般由定量和定性兩方面的標準組成。
2)實際成效是戰略實施過程中實際達到的水平。
3)
績效評價:將實際成效和預定目標或標準進行比較,出現三種情況:超過目標或標準、正好相等和低於目標。低於目標表明戰略目標沒實現,應採取修正措施或做戰略調整。
戰略控制的方法分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後控制。
重大關係和體系
一、經營戰略的領導
1.企業家作為企業高層領導者的主要職責是為企業確定使命和戰略目標,指引企業謀求謀發展的方向,即控制和實施企業經營戰略,。
2.企業
戰略家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品德高尚,志向高遠;思維敏捷,知識淵博;
心理健康、個性優異;足智多謀,能力超群;身體健康,精力充沛。
3.戰略管理與戰略領導班子,即企業需要有一個團結合作、精幹高效的戰略領導班子來管理企業,需要遵循的原則是:
1)選擇首要領導的原則。
2)首要領導組閣的原則。
4)合作、和諧原則。
二、經營戰略組織
1.組織結構和經營戰略的關係
企業的組織結構是指企業中各種勞動分工與協作方式的總和,規定著組織內各個組成部分的任務、職責、權力和相互關係,企業的組織結構要服從於企業經營戰略,為實現經營戰略服務。
2.可供選擇的組織結構類型包括:
決策難點
1)戰略決策對象的複雜性。
2)決策信息的不確定性。
3)決策條件和結果的風險性。
4)方案評價的困難性。
分類
企業經營戰略可以按其層次、態勢、規模和行業市場競爭特性等幾方面進行分類。
按企業經營決策層次分類
大型企業經營戰略是一個龐大複雜的大系統,可以分解為不同層次的子系統。一般來講,對於大型企業,企業經營戰略包括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是公司級戰略;第二層次是事業部級戰略;第三層次是職能級戰略。公司在制定
總體戰略時要考慮下一層次的情況;而下一層次的戰略應服從和體現上一層次的戰略意圖。
按企業經營態勢分類
根據企業所處的環境以及環境的未來發展趨勢而確定的企業總的行動方向。它有三種基本類型:
1.
穩定戰略。這種戰略強調的是投入少量或中等程度的資源,保持現有的產銷規模和
市場占有率,穩定和鞏固現有的競爭地位。這種戰略適用於效益已相當不錯、而暫時又沒有進一步發展的機會、其他企業進入屏障又較大的企業。按照不同情況又分為:
(1)無變化戰略,即按原定方向和模式經營,不作重大調整;
(2)利潤戰略,即在已取得的市場優勢基礎上力圖在短期更多地獲利;
(3)暫停戰略,即為了鞏固已有的優勢,暫時放慢發展速度。
2.
發展戰略。這種戰略適用於企業有發展和壯大自己的機會,其特點是:投入大量資源,擴大產銷規模,提高競爭地位,提高現有產品的
市場占有率或用新產品開闢新市場,這是一種進攻型的態勢。具體包括:
(1)垂直
一體化戰略,即在原有經營領域的基礎上分別從前向或後向開拓發展;
(2)
水平一體化戰略,即在技術經濟性質類似的經營領域內橫向擴大發展;
(3)
多角化戰略。即向完全不同於原有的經營領域擴大發展。
3.緊縮戰略。又稱“撤退戰略”,這種戰略適用於外部環境與內部條件都十分不利,企業只有採取撤退措施才能避免更大的損失的情況。具體包括:
(1)削減戰略,即逐步減少生產或收回資金,但不完全放棄,以等待時機;
(2)放棄戰略,即對無法挽回的產品等經營領域予以轉讓,收回資金另作他圖;
(3)
清算戰略,即企業無力扭虧增盈,瀕臨破產時予以清算,整體轉讓。
按企業規模分類
1.
中小型企業經營戰略。隨著市場的充分發育,市場交易費用不斷降低,中小企業專業化強、管理方便,在國民經濟發展中占重要地位。適合中小企業的經營戰略有:小而專、小而精戰略。即通過
細分市場,選擇能發揮企業自身專業化優勢而進行生產經營的戰略;鑽空隙戰略。即通過調查,發現市場供應空缺之處,憑藉中小企業快速靈活的優勢,進入空隙市場;經營特色戰略。由於中小企業容易接近顧客,能夠通過使自己的產品或服務具有與眾不同的特色來吸引消費者,從而取得成功。承包、聯營戰略。即中小企業緊密地依附於一個大企業或企業集團,接它們的長期定貨,成為它們的一個加工承包單位或
聯營企業。
2.
大型企業經營戰略。大型企業一般都有經濟規模的要求,即生產或加工過程要達到一定規模才能顯示其經濟效益。制定企業戰略應考慮其規模大、管理層次多、
信息傳遞慢、對市場環境變化反應相對遲鈍等不足,發揮其
規模效益等長處,避免其短處。
按戰略目標分類
企業基本競爭戰略、企業的發展戰略、企業文化戰略。
按戰略層次分類
1.總體戰略,是指企業內外環境進行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對市場需求、競爭狀況等主要因素進行綜合分析後,所確定的統率和指導企業全局和長遠發展的謀劃和方略。
2.職能戰略,又稱為分戰略,是指按不同的
專業職能對總體戰略進行落實和具體化的戰略。
企業中的關係
1.企業與投資者的關係。2.企業與顧客的關係,有顧客就有市場,市場是企業經營市場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點,
目標市場,即確定那些顧客作為企業的服務對象是企業的一個重大戰略決策課題,主要包括:服務與被服務關係、賣與買的關係、選擇與被選擇的關係、爭奪與被爭奪的關係。
3.企業與供應者的關係,是指為保證企業進行生產經營活動所需要的各種要素的來源單位。
4.企業與競爭者的關係,是指與本企業爭奪銷售市場和資源的對手,是相互爭奪的關係、控制與反控制的關係。
5.企業與經銷者的關係,是生產與流通的關係,也是賣方與買方的關係,服務與被服務的關係,選擇與被選擇的關係,爭奪與被爭奪的關係。
6.企業與政府的關係,即管理與被管理的關係。
7.企業與社區的關係,熱心社會公益事業的發展,保護社區生態環境,有利於樹立企業良好的形象,提高企業的知名度和美譽度,贏得社區的廣泛支持。
8.企業與其他方面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