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組織模組化的經濟分析

企業組織模組化的經濟分析是一篇博士論文,論文的作者是王相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企業組織模組化的經濟分析
  • 外文名:Economic analysis of corporate organization modularity
  • 論文作者:王相林
  • 導師:陳明森
  • 學科專業:產業經濟學
  • 學位級別:博士論文
  • 學位授予單位廈門大學
  • 學位授予時間:2007
  • 關鍵字:企業管理 組織管理 產權 生產管理 經濟分析
  • 館藏號:F270
  • 館藏目錄:2009\F270\68 
中文摘要
自馬歇爾開始,經濟學家就已日益認識到組織對經濟效率的重要性,企業理論、制度經濟學、產業經濟學等以組織作為重要研究對象的學科的繁榮也反映了這一點。尤其在經濟發展階段的跨越時期,組織這個馬歇爾筆下的第四生產要素並不比資本、勞動、土地等有形生產要素的作用小,能夠率先進行組織轉型的國家往往收穫大量的組織轉型租金,成為經濟後來居上的典範。經濟史上,美國、德國快速地超過了老牌經濟強國大英帝國,與其率先採用現代企業組織不無關係。日本在戰後的崛起與其採用相對具有彈性化、網路化的精益生產方式不無關係。同樣,美國在20世紀90年代重現經濟活力與企業組織的廣泛深入的模組化也息息相關。 企業組織是一個開放的系統,組織的變遷受企業組織外部環境的影響,其中技術和市場的變化起決定性作用,制度支持體系起輔助性作用,本文在這一理論框架下分析了企業組織模組化的機理,認為企業組織模組化的主要動因是現代信息技術的興起、個性化需求的發展和經濟全球化。上述因素客觀上要求大規模定製生產方式取代傳統的大規模製造方式,而大規模定製生產方式的客觀需要就催生了技術的模組化,技術的模組化消除了產品系統各組件之間的相互依賴性,為組織的模組化提供了可能,當經濟中具備現實的制度支持體系時,人們去尋求組織變遷租金的動力就會促使企業組織模組化。企業組織的模組化在邏輯上分為兩個步驟,先是企業組織的縱向分離,繼而再網路化,這就形成了模組化生產網路。在模組化生產網路中,具備高度自治性的企業依靠標準化的協定來傳遞知識,這種知識就是所謂的編碼知識,協定的標準化保證了編碼知識的交換,甚至在全球範圍內交換。這與經濟地理學所大量關注的關係生產網路有著本質的不同。 企業組織的模組化改變了傳統的產業結構,價值鏈的模組化使錢德勒時代的大型縱向一體化企業縮小了生存空間,這改變了產業組織結構,競爭得到了強化, “看不見的手”又再度取代了“看得見的手”的主導地位。本文通過分析價值鏈模組化後產業組織結構的嬗變,提出並進一步詮釋了競爭性壟斷市場的含義。 企業組織模組化給組織所帶來的最大的變化可以歸結為:分權化、競爭強化和組織的開放性三點,這三個因素促進了企業組織模組化效率的提高。本文還進一步通過分析企業組織模組化的產權含義,指出企業組織模組化績效來源的本質是:產權界定→市場擴展→價值創造。 技術的模組化並不必然會形成組織的模組化,這一過程還需要制度的支持體系,而制度支持體系的建設要服從市場機能擴展以推動選擇的多樣化這一總的目標,同時制度支持體系的建設必須遵從比較制度理論中的制度互補性原則,整體推進制度建設,本文根據這一原則,提出了一攬子制度建設的建議,它包含:產權制度、金融渠道、勞動契約、標準化制度、合理的裁決糾紛的制度以及管理實踐制度等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