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念
企業再造也譯為“
公司再造”、“
再造工程”( Reengineering)。它是1993年開始在美國出現的關於企業經營管理方式的一種新的理論和方法。所謂“再造工程”,簡單地說就是以
工作流程為中心,重新設計企業的經營、管理及運作方式。按照該理論的創始人原美國
麻省理工學院教授
邁克·哈默(M·Hammer)與
詹姆斯·錢皮(J·Champy)的定義,是指“為了飛越性地改善成本、質量、服務、速度等重大的
現代企業的運營基準,對工作流程(business process)進行根本性重新思考並徹底改革”,也就是說,“從頭改變,重新設計”。為了能夠適應新的世界
競爭環境,企業必須摒棄已成慣例的
運營模式和
工作方法,以
工作流程為中心,重新設計企業的經營、管理及運營方式。
基本內容
企業再造理論認為,企業再造活動絕不是對原有組織進行簡單修補的一次改良運動,而是重大的突變式改革。企業再造是對植根於企業內部的、影響企業各種經營活動開展的,向固有的基本信念提出了挑戰;企業再造必須對組織中人的觀念、組織的運作機制和組織的運作流程進行徹底的更新,要在經營
業績上取得顯著地改進,哈默和
錢皮為“顯著改進”制定了一個目標:“周轉期縮短70%,成本降低40%,
顧客滿意度和企業收益提高40%,市場份額增長25%。”企業再造理論的“企業再造”就是“流程再造”,其實施方法是以先進的
計算機信息系統和其他生產製造技術為手段,以顧客中長期需求為目標,在人本管理、顧客至上、效率和效益為中心的思想的指導下,通過最大限度地減少對產品增值無實質作用的環節和過程,建立起科學的組織結構和
業務流程,使產品質量和規模發生質的變化,從而保證企業能以最小的成本、高質量的產品和優質的服務在不斷加劇的市場競爭中戰勝對手,獲得發展的機遇。
產生背景
企業再造理論(BPR)的產生有深刻的時代背景。20世紀60、70年代以來,信息技術革命使企業的經營環境和運作方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而西方國家經濟的長期低增長又使得市場競爭日益激烈,企業面臨著嚴峻挑戰。有些管理專家用
3C理論闡述了這種全新的挑戰:
(1) 顧客
(Customer)——買賣雙方關係中的主導權轉到了顧客一方。競爭使顧客對商品有了更大的選擇餘地;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顧客對各種產品和服務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2)競爭
(Competition)——技術進步使競爭的方式和手段不斷發展,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越來越多的
跨國公司越出國界,在逐漸走向一體化的全球市場上展開各種形式的競爭,美國企業面臨日本、歐洲企業的競爭威脅。
(3)變化
(Change)——市場需求日趨多變,
產品壽命周期的單位已由“年”趨於“月”,技術進步使企業的生產、服務系統經常變化,這種變化已經成為持續不斷的事情。因此在
大量生產、大量消費的環境下發展起來的企業經營
管理模式已無法適應快速變化的市場。
面對這些挑戰,企業只有在更高水平上進行一場根本性的改革與創新,才能在低速增長時代增強自身的競爭力。
在這種背景下,結合美國企業為挑戰來自日本、歐洲的威脅而展開的實際探索,1993年哈默和
錢皮出版了《再造企業》(Reengineering the Corpration)一書,書中認為:“20年來,沒有一個管理思潮能將美國的競爭力倒轉過來,如
目標管理、多樣化、
Z理論、
零基預算,
價值分析、
分權、
質量圈、追求卓越、結構重整、檔案管理、
走動式管理、
矩陣管理、內部創新及一分鐘決策等”。1995年,錢皮又出版了《再造管理》。哈默與
錢皮提出應在新的企業運行空間條件下,改造原來的工作流程,以使企業更適應未來的生存發展空間。這一全新的思想震動了管理學界,一時間“企業再造”、“
流程再造”成為大家談論的熱門話題,哈默和錢皮的著作以極快的速度被大量翻譯、傳播。與此有關的各種刊物、演講會也盛行一時,在短短的時間裡該理論便成為全世界企業以及學術界研究的熱點。IBM信用公司通過流程改造,實行一個通才信貸員代替過去多位專才並減少了九成
作業時間的故事更是廣為流傳。
主要程式
企業“再造”就是重新設計和安排企業的整個生產、服務和經營過程,使之合理化。通過對企業原來生產經營過程的各個方面、每個環節進行全面的調查研究和細緻分析,對其中不合理、不必要的環節進行徹底的變革。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可以按以下程式進行。
1.對原有流程進行全面的功能和效率分析,發現其存在問題。
根據企業現行的作業程式,繪製細緻、明了的作業流程圖。一般地說,原來的作業程式是與過去的市場需求、技術條件相適應的,並由一 定的組織結構、作業規範作為其保證的。當市場需求、技術條件發生的變化使現有作業程式難以適 應時,作業效率或組織結構的效能就會降低。因此,必須從以下方面分析現行作業流程的問題:
①功能障礙:隨著技術的發展,技術上具有不可分性的團隊工作(TNE),個人可完成的工作額 度就會發生變化,這就會使原來的作業流程或者支離破碎增加
管理成本、或者核算單位太大造成權責利脫節,並會造成組織機構設計的不合理,形成
企業發展的瓶頸。
②重要性:不同的作業流程環節對企業的影響是不同的。隨著市場的發展,顧客對產品、服務需求的變化,作業流程中的關鍵環節以及各環節的重要性也在變化。
③可行性:根據市場、技術變化的特點及企業的現實情況,分清問題的輕重緩急,找出
流程再造的切入點。為了對上述問題的認識更具有針對性,還必須深入現場,具體觀測、分析現存作業流程的功能、制約因素以及表現的關鍵問題。
2.設計新的流程改進方案,並進行評估。
為了設計更加科學、合理的作業流程,必須群策群力、集思廣益、鼓勵創新。在設計新的流程改進方案時,可以考慮:
①將現在的數項業務或工作組合,合併為一;
③給予職工參與決策的權力;
④為同一種工作流程設定若干種進行方式;
⑤工作應當超越組織的界限,在最適當的場所進行;
⑥儘量減少檢查、控制、調整等管理工作;
⑦設定項目負責人(Case maneger)。
對於提出的多個流程改進方案,還要從成本、效益、技術條件和風險程度等方面進行評估,選取可行性強的方案。
3.制定與流程改進方案相配套的組織結構、人力資源配置和業務規範等方面的改進規劃,形成系統的企業再造方案。
企業
業務流程的實施,是以相應組織結構、
人力資源配置方式、業務規範、溝通渠道甚至企業文化作為保證的,所以,只有以流程改進為核心形成系統的企業再造方案,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
實施企業再造方案,必然會觸及原有的利益格局。因此,必須精心組織,謹慎推進。既要態度堅定,克服阻力,又要積極宣傳,形成共識,以保證企業再造的順利進行。
企業再造方案的實施並不意味著企業再造的終結。在社會發展日益加快的時代,企業總是不斷面臨新的挑戰,這就需要對企業再造方案不斷地進行改進,以適應新形勢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