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繼昉

任繼昉

任繼昉,文學博士,三級教授。中國訓詁學研究會會員,中國語言學會會員,國際中國語言學會會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任繼昉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河南省信陽市固始縣
  • 出生日期:1955年5月1日
  • 職業:教授
個人簡介,著作目錄,論文目錄,書稿目錄,主持項目,

個人簡介

任繼昉,1955年5月1日生於河南省信陽市固始縣。1973年春高中畢業,先後任教於村國小、鄉中學;1979年秋考入開封師範學校,於1982年夏畢業留校任教;1984年秋考入河南大學中文系攻讀漢語史,師從於安瀾先生,於1987年夏獲文學碩士學位;1987年春考入杭州大學中文系攻讀漢語史,師從蔣禮鴻先生,於1989年底獲文學博士學位。1992年1月聘為副教授,1994年11月聘為教授,現任中南大學文學院三級教授。中國訓詁學研究會會員,中國語言學會會員,國際中國語言學會會員。

著作目錄

1.《漢語語源學》,專著,重慶出版社科學學術著作出版基金1992年資助出版,2004年5月再版。
2.《新文化古代漢語》(參編),教材,廣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1月。
3.《中國語言學人名大辭典》(參編),嶽麓書社,1997年7月。
4.《詞語源流考》(合著),中央文獻出版社,2004年12月。
5.《釋名匯校》,國家古籍整理出版專項資金資助出版,齊魯書社,2006年。
6.《毛澤東學生時期文稿詳註》,中央文獻出版社,2012年11月。
任繼昉
任繼昉
任繼昉
任繼昉

論文目錄

1.《釋“隳突”》,《文史知識》1982年第8期。中華書局主辦。
2.《〈詩經〉比喻管窺》,《開封師專學報》1985年第1期。
3.《讀新編諸子集成本〈商君書錐指〉》,《中國哲學史研究》1987年第2期。
4.《漢語語源研究的方式、方法、階段論》,《語言研究》1987年第2期。
5.《〈漢語大字典·木部〉指瑕錄》,《古漢語研究》1989年增刊。
6.《語源研究的立體式方法》,《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1990年第4期。
7.《觀察人腦黑箱奧秘的視窗——〈語言與思維關係新探〉》,《博覽群書》1991年第1期。
8.《許慎的語源研究》,《說文解字研究》第一輯,河南大學出版社,1991年。
9.《以“經”“緯”為例說明語源研究對漢語教學的重要性》,香港《詞庫建設通訊》創刊號,1993年。
10.《“伏羲”考源》,《傳統文化與現代化》1994年第3期。
11.《“烤雞”和“燒雞”》,香港《詞庫建設通訊》第5期,1994年。
12.《“不律謂之筆”的重新審視》,《古籍整理研究學刊》1995年1.2期合刊。
13.《大學者的一件小事》(回憶蔣禮鴻先生),《光明日報》 1995年6月14日第11版。
14.《黃侃與〈釋名〉研究》(部分),《黃侃學術研究》,武漢大學出版社,1997年5月。
15.《黃侃與〈釋名〉研究》(全文),《古籍整理研究學刊》1998年第1期。
16.《“華夏”考源》,論文,《傳統文化與現代化》1998年第4期。
17.《〈漢語詞源詞典a-ài〉樣稿》,《第二屆國際暨第四屆全國訓詁學研討會論文集》,台灣師範大學,1998年12月。
18.《“茶煙”“菸草”解》,《古籍整理研究學刊》1999年第1期。
19.《〈漢語源流大詞典〉編纂芻議》(合作),香港《語文建設通訊》總63期,2000年4月。
20.《〈漢語歷史大詞典〉:21世紀的辭書工程》,《中華新論》第1卷,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年6月。
21.《漢語語源研究與詞典編纂》,《中華學人理論文獻》,2000年12月。
22.《徐復先生的語源研究》,《漢語詞源研究》第一輯,吉林教育出版社,2001年2月。
23.《溫故知新 舉一反三——巧用詞源知識幫助語文教學的探討》,《2000國際語文教育研討會論文選》,香港大學,2001年12月。
24.《王念孫的〈釋名〉校語》,《文獻》2002年第1期。
25.《“羅鍋”理據考》,《辭書研究》2002年第2期。
26.《〈釋名·釋地〉匯校》,《古籍研究》2002年第3期。
27.《“訓詁學”課程創新教育的探索》,《中國教育導刊》,2002年第23期。
28.《從“一馬平川”釋義看辭書編纂》,《中國世紀英才論著精粹》,2002年。
29.《何來“幸運鳥”》(合作),《翻譯與文化論叢》第二輯,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2003年1月。
30.《斷港絕航 重開津逮——評新編諸子集成本〈商君書錐指〉》,《姜亮夫 蔣禮鴻 郭在貽先生紀念文集(漢語史學報專輯)》總第三輯,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5月。
31.《唐詩宋詞中“茶煙”的統計分析》,《語言科學》第2卷第4期2003年7月。
32.《“轉注字也是半形半聲的字”——於安瀾先生“轉注”觀的啟示》,《說文學研究》,崇文書局,2004年1月。
33.《徐復先生的語源研究》,《樸學之路——徐復教授九十壽辰學術討論會論文集》,江蘇教育出版社,2004年1月。
34.《網路文學作品中“東東”的統計分類》,《人文前沿——網路文學與數字文化》,中南大學出版社,2005年3月。
35.《老樹開新花 舊學培新知——訓詁學課程的改革創新研究》,《中國教育教學文集》,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5年5月。獲中國教育學會《中國教育學刊》社大型系列叢書論文評選活動一等獎。
36.《國學》,《光明日報》 2006年1月24日第5版。
37.《說“文”談“字”》,《光明日報》2006年2月21日第5版。
38.《“和”的源流及其研究的改進》,光明日報2006-02-21-5《中國人從“和”而來》連結(未署名)
39.《說“詩”》,《光明日報》2006年4月5日第5版。
40.《從古籍整理著作排校的困難看“繁簡字一一對應”的必要》,香港《語文建設通訊》總83期,2006年4月。
41.《釋“崋、華、夏”》,《文字學論叢》第三輯,中國戲劇出版社,2006年7月。
42.《“意象”研究的回顧與前瞻》,《新時期文學理論回顧與展望》,中南大學出版社,2006年9月。
43.《“胡同”:譜系關係新視野》,《中國語文》2006年第5期。
44.《“不經染”——不耐髒》,《紅樓夢學刊》2006第6期。
45.《〈“歸去來兮”辨〉獻疑》,《周口師範學院學報》2007年第1期。
46.《原本〈玉篇〉殘卷與〈釋名〉的校勘》,《漢語新探》,崇文書局,2007年2月。
47.《“和”文化源流研究構想》,《年度國學2006》,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年5月。
48.《讓古舊課程煥發青春活力——古代漢語教學改革三部曲》,《現代教育理論與實踐指導全書》,人民日報出版社,2007年10月。
49.《“和以七弦”解》(與許崢合作),《語文學刊》2008年第1期。
50.《“傳播”源流考》,《周口師範學院學報》2008年第3期。
51.《“染臉”查詢記》,《紅樓夢學刊》2008第3期。
52.《網路與治學》,《網路·網路文學·公共空間》,中南大學出版社,2009年12月。
53.《於安瀾先生誄》,《於安瀾先生紀念集》,河南大學出版社,2009年
54.《網路與治學》,《網路·網路文學·公共空間》,中南大學出版社,2009年12月。
55.《“儒”名源於“濡潤”說》,《光明日報》2011年4月4日第3版。
56.《〈易〉,源於“賜予”嗎?》,《光明日報》2011年8月1日第15版。
57.《“廉”的詞義、詞源探索》,《語言科學》2011年第5期。
58.《青年毛澤東的國學觀》,《光明日報》2011年12月12日第15版。
59.《“經”論》,《光明日報》2012年6月4日第15版。
60.《釋“介”》,《中南大學學報》2012年第3期。
61.《“和”文明起源考(文字篇)》,《中南大學學報》2012年第5期。
62.《“和”文明起源考(語音篇)》,《中南大學學報》2013年第5期。
63.《“會當水擊三千里,自信人生二百年”的網路考據》,《網路與文學變局》,中國文史出版社2014年5月。

書稿目錄

1.辭彙研究法
2.套用語言學
3.詩律詳解
4.古音今用
5.廣告語言創意
6.《文中子》今譯
7.《中華“和”文明之源》系列
8.《毛澤東文稿詳註》系列
9.《毛澤東語言詞典》系列
10.《毛澤東用典》系列

主持項目

1. 釋名匯校 ,國家古籍整理領導小組項目,1995年。
2. “和”文化源流研究 ,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2006年(批准號:06BZX013;結項證書號:20110287)。
3.毛澤東學生時期文稿詳註,國家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後期資助項目,2013年( 批准號:12FDJ004
;結項證書號:20135169)
4.釋名詁林,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2015年(批准號:15BYY106)。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