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任昉與南朝士風
- 作者:楊賽
- 出版時間:2021年
-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 ISBN:9787100155892
任昉是宋、齊、梁三朝著名的文學家、地理學家、小說家、目錄學家、政治家,學問家,他對南朝的社會生活、文化生活產生了重要影響。對任昉進行全面、系統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學術意義。相信此書之出,將為南朝任昉與士風研究,樹立起一座界...
任昉與南朝士風 》是2021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圖書,楊賽著。內容簡介 本書是全面系統研究南朝文人任昉的一本專著。全書採用考論並舉、文史互證的辦法,以《梁書》《南史》任昉本傳為基本線索,對史志、類書、總集、別集、家譜中的相關史料進行分級和分類。作者善於抓住任昉研究所涉及的難點、疑點、熱點問題,層層開掘...
任昉的方誌學成就集中體現於《地記》一書中。《地記》是任昉在陸澄《地理書》的基礎上增補84部志書彙編而成,總計252卷。主要保存了從漢代至南朝蕭齊時期的方誌。任昉編纂《地記》時,收書極廣,但凡記載地表人文、自然地理現象的書籍,統統收錄。這其中,不但包括總志和區域志,還包括專述異物、都邑、行記、...
文章以主客問答的形式對南朝士大夫階層的人情世態作了無情的揭露和鞭撻,文筆尖銳犀利。曾作《辨命論》反對鬼神之說,《辨命論》的主旨是說明人的窮通都由天命決定,既非人事,也不是鬼神所能影響的 。目錄學 因齊末兵火戰亂,延及秘閣,藏書散失。梁建國初,缺書甚多。秘書監任昉領職於秘閣內,親加校點,...
《任昉研究》是2014年6月1日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兆祿。內容簡介 李兆祿編著的這本《任昉研究》採用文獻與思辨相結合、作品與史書相印證等方法,對南朝著名文士任昉及其作品進行系統深入研究。首先,考察任昉的家世與生平。突出門風對其影響,揭示諸如任昉成為“蘭台聚”領袖的條件、“終建武中位不過...
南朝學者任昉在做人、為官、著述等方面皆有突出表現。他歷官宋、齊、梁三代,為時流所重,曾任吏部郎、御史中丞、秘書監、郡太守等職。任昉擅長載筆,為“竟陵八友”之一,與“一代詞宗”沈約齊名,其詩作被鐘嶸列為中品。任昉藏書萬卷,校國家秘書,編四部書目。任昉為人視親至孝,好交友朋,獎掖士友。...
《地記》,地方志書。南朝宋任昉(460—508)撰。二百五十二卷。任昉的方誌學成就集中體現於《地記》一書中。《地記》是任昉在陸澄《地理書》的基礎上增補84部志書彙編而成,總計252卷。主要保存了從漢代至南朝蕭齊時期的方誌。任昉編纂《地記》時,收書極廣,大凡記載地表人文、自然地理現象的書籍,統統收錄。...
著有《任昉與南朝士風》,發表論文60餘篇,創作歌曲20首,整理傳唱詩詞歌曲200首,主編教材4部,曾獲國家藝術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霍英東教育基金、上海市人才發展資金等多項課題資助,獲得省部級創作獎、研究獎、教學獎多項,培養了大量人文與藝術相結合的創新型人才。圖書序言 韓锺恩序 關...
出版專著《中國音樂美學原範疇研究》(中、英文版)、《任昉與南朝士風》《先秦樂制史》《樂記集校集注》《中國音樂文學》等,主編、創作《唱響中國夢》原創歌曲集、《唱響新時代》原創歌曲集,創作歌詞六十多首,發表論文一百多篇,整理傳唱古譜詩詞歌曲一千多首,主編《中國歷代樂論選》《中華古譜詩詞精粹》《...
著有《中國音樂美學原範疇研究》(中、英文版)、《任昉與南朝士風》、《先秦樂制史》、《樂記集校集注》、《中國音樂文學》等,主編《唱響中國夢》《唱響新時代》《聽見新江南》原創歌曲集,作詞50多首,發表論文100多篇,整理傳唱古譜詩詞歌曲1000多首,主編教材《中華古譜詩詞精粹》、《中國歷代樂論選》、《...
風期,漢語詞語,拼音是fēng qī,意思是猶風信、風度品格、 猶友誼、情誼等。解釋 1.猶風信。2.風度品格。3.猶友誼、情誼。4.風光。出處 南朝·梁·任昉《為庾杲之與劉居士虬書》:“勝寄冥通,諒有風期之遲。”隋·虞世基《秋日贈王中舍》詩:“伊昔風期早,金蘭信為寶。”唐·杜甫《秋日夔府詠懷...
家邦,漢語詞語,拼音為jiā bāng,意思是指家與國,亦泛指國家。釋義 本指家與國,亦泛指國家。出處 1、《詩·大雅·思齊》:“刑於寡妻,至於兄弟,以御於家邦。”2、 南朝·梁·任昉《為蕭揚州薦士表》:“臣位任隆重,義兼家邦,實欲使名實不違,徼幸路絕。”3、宋·蘇轍《門下侍郎孫固乞致仕不...
南朝 梁 任昉 《贈郭桐廬出溪口見候》詩:“客心幸自弭,中道遇心期。”《南史·向柳傳》:“我與 士遜 心期久矣,豈可一旦以勢利處之。”唐李嶠《鹿》:道士乘仙日,先生折角時。方懷丈夫志,抗首別心期。4、期望。《南齊書·豫章王嶷傳》:“居今之地,非心期所及。”唐 袁郊 《甘澤謠·紅線》:“...
69.讀任昉《劉先生夫人墓誌》並論南朝墓誌文體格―――讀《文選》札記.《〈昭明文選〉與中國傳統文化:第四屆文選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吉林文史出版社.2001 70.青燈有味說讀書 《古典文學知識》.2001.5 71.漢魏六朝文學札記 《論學談言見摯情—洪順隆教授逝世周年紀念文集》.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2002.1 7...
《奏彈劉整》是南朝文學家任昉創作的彈事文。蕭統創作的《文選·卷四十》。沈約《齊紀》曰:整(劉整),宋吳興太守兄子也。歷位持節都督交、廣、越三州也。作品原文 御史中丞臣任昉稽首言:臣聞馬援奉嫂,不冠不入,氾毓字孤,家無常子。是以義士節夫,聞之有立,千載美談,斯為稱首。臣昉頓首頓首!死罪...
華北地區的河北、山西一帶有相關的崇拜活動。如南朝任昉的《述異志》記載冀州(今河北)有樂名《蚩尤戲》,民人頭戴牛角而相抵;在太原的村落中人們祭蚩尤神。傳說蚩尤戰敗,身首異處,其墓即“蚩尤冢”也有多處,亦有民祭祀。山東省巨野縣還在2001年斥資重建蚩尤墓並修建了“蚩尤廣場”。根據蚩尤為黃帝六相,首管...
69.讀任昉《劉先生夫人墓誌》並論南朝墓誌文體格―――讀《文選》札記.《〈昭明文選〉與中國傳統文化:第四屆文選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吉林文史出版社.2001 70.青燈有味說讀書 《古典文學知識》.2001.5 71.漢魏六朝文學札記 《論學談言見摯情—洪順隆教授逝世周年紀念文集》.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2002.1 7...
(27)下帷:閉門苦讀。南朝梁任昉《贈王僧孺》詩:“下帷無倦,升高有屬。”此謂閉門。(28)愀(qiǎo巧)然:憂傷貌。《荀子·富國》:“愀然憂戚。”(29)“季子游困”二句:典出《史記·蘇秦列傳》:“〔蘇秦〕出遊數歲,大困而歸。兄弟嫂妹妻妾竊皆笑之,曰:‘周人之俗,治產業,力工商,逐什...
《王文憲集序》是南朝文學家任昉為王儉《王文憲集》所作的序文。蕭統將其收錄於《文選·卷四十六》序文類中。序文介紹了王儉生平及其成就等。作品原文 公諱儉,字仲寶,琅邪臨沂人也。其先自秦至宋,國史家牒詳焉。晉中興以來,六世名德,海內冠冕,古語云,仁人之利,天道運行,故呂虔歸其佩刀,郭璞誓以...
蚩尤雖然在儒家典籍中形象負面,但民間一直有崇拜蚩尤的傳統,華北地區的河北、山西一帶有相關的崇拜活動。如南朝任昉的《述異志》記載冀州(今河北)有樂名《蚩尤戲》,民人頭戴牛角而相抵;在太原的村落中人們祭蚩尤神 傳說蚩尤戰敗,身首異處,其墓即“蚩尤冢”也有多處,亦有民祭祀。山東省巨野縣還在2001年斥資...
《為范始興作求立太宰碑表》是南朝文學家任昉創作的一篇表文。被蕭統收錄於《文選·卷三十八》中。吳均《齊春秋》曰:竟陵文宣王子良薨,西昌侯以天子命假黃鉞太宰。蕭子顯《齊書》曰:建武中,故吏范雲上表為子良立碑,事不行。作品原文 《為范始興作求立太宰碑表》臣雲言,原夫存樹風猷,沒著徽烈。...
《劉先生夫人墓誌》是南朝文學家任昉為劉瓛所作的墓誌。南朝梁·蕭統將其收錄 於《文選·卷五十九》。蕭子顯《齊書》曰:太祖為劉瓛娶王氏女。瓛卒,天監元年,下詔為瓛立碑,號曰貞簡先生。王僧儒《劉氏譜》曰:瓛娶王法施女也。吳均《齊春秋》王儉曰:石志不出禮典,起宋元嘉顏延之為王琳石志。作品原文...
”南朝任昉的《奉和登景陽山》詩吟道:“奔鯨吐華浪,司南動輕枻。”詩中的司南即指皇家園池中的指南舟,可是,“指南舟”究竟怎樣導航,至今依然是一個迷。唐代大詩人杜甫的詠《雞》詩云:“氣交亭育際,巫峽漏司南。”意謂夜半零時正,詩人恰聞司南的報時之聲。磁針的發明 指南針的發明應當是在一個很漫長...
2.起於“谷永”說。南朝梁任昉 《文章緣起》謂有 “六言詩,漢大司農谷永作”。這一說法也被許多後人作直接的轉述,不過都缺少應有的論證。3.起於“東方朔”說。東方朔無完篇而有殘句六言存世。李善注《文選》和左思的《詠史八首》時引注了東方朔的六言句子 “合樽促節相娛”“計策棄捐不收”兩句。4.起...
任昉 自幼“聰明神悟”,四歲能誦詩,八歲能文,“雅善屬文,尤長載筆,聲聞藉甚”。叔父任晷誇他“吾家千里駒也”。南朝宋時,舉兗州秀才,拜太常博士。入齊為王儉所重,任丹陽尹劉秉的主簿(辦公室主任)、竟陵王記室參軍,官至中書侍郎、司徒右長史,梁時歷任義興(今江蘇宜興縣)、新安(今浙江淳安縣...
任昉(460年—508年):字彥升,小字阿堆,樂安郡博昌(今山東省壽光市)人。南朝文學家、方誌學家、藏書家,“竟陵八友”之一。任昉幼年時刻苦好學,才華橫溢,知名鄉里。十六歲時,被劉宋丹陽尹劉秉聘為主簿,後被朝廷徵召,任太常博士、征北行參軍。齊永明二年(484年),被丹陽尹王儉聘為主簿。後來進京...
此外,尚有學術論文《〈漢文學史綱要〉之成因及其文學史意義》(《福州大學學報》2010年第2期)、《東漢三輔多士的文學考察》(《學術月刊》2010年第9期)、《漢末、建安時期文學觀念的嬗變》(《浙江社會科學》2006年第6期)、《〈文選〉選文任昉現象”之成因探析》(《文史哲》2009年第4期)、《〈廣絕交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