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為本的城市客運交通與土地使用模式規劃研究

以人為本的城市客運交通與土地使用模式規劃研究

《以人為本的城市客運交通與土地使用模式規劃研究》是2019年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郭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以人為本的城市客運交通與土地使用模式規劃研究
  • 作者:郭亮
  • 出版社: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 ISBN:9787112228850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在快速城市化和機動化發展的過程中,我國城市交通的發展面臨著相當的困境:私人機動化的快速發展造成了嚴重的交通擁堵並使城市交通效率低下,社會階層的分化使弱勢群體難以獲得更好的機動性並加劇了交通資源分配的不公,在人車對立中交通事故不斷,交通環境也使人倍感冷漠……由此也促使我們來思考城市交通的根本目標——以人為本。
論文分析了有關機動性與可達性、效率與公平、交通環境與安全等概念和相關性,以此為基礎導出了城市交通以人為本的內涵。鑒於城市客運交通與土地利用模式是交通問題產生的根源,因此論文在城市交通結構與空間布局發展、交通系統與功能街區建設以及交通設施與用地環境控制等三個層面建立起相對應的研究架構。在當前相關理論研究和實踐的基礎上,通過對國內一些城市發展的現狀進行對比分析,在巨觀層面提出了以“基本用地單元”為基礎、面向普通公交導向的空間布局模式,在中觀層面提出了“基本用地單元”與交通設施協調發展模式,在微觀層面提出了滿足效率基礎上的“基本用地單元”分區環境控制措施。
在上述研究基礎上,論文指出應對現有城市和交通規劃編制的技術和方法進行相應的變革。同時也要通過土地聯合開發和公交優先發展的政策對公交導向的城市空間發展加以保障。

圖書目錄

第1章 緒論
1.1 研究的緣起
1.1.1 交通擁堵問題
1.1.2 交通公平性的問題
1.1.3 交通安全問題
1.2 研究的背景
1.2.1 快速城鎮化發展
1.2.2 快速機動化發展
1.3 研究的意義
1.4 研究內容及組織框架
1.5 研究方法
第2章 相關研究與理論框架
2.1 相關概念和研究架構的界定
2.1.1 人的需求與出行目的
2.1.2 相關概念的解釋
2.1.3 城市交通以人為本的內涵
2.1.4 研究的理論框架
2.2 相關理論研究的評述
2.2.1 城市巨觀層面的研究和實踐
2.2.2 城市中觀層面的研究和實踐
2.2.3 城市微觀層面的研究和實踐
2.3 已有研究成果的不足
2.3.1 當前我國城市交通發展戰略層面的困惑
2.3.2 有關城市功能街區發展理論的不足
2.3.3 有關交通環境設計理論的不足
2.4 本章小結
第3章 城市交通結構與空間布局發展
3.1 相關因素的影響
3.1.1 城市規模
3.1.2 地形條件和經濟發展程度
3.1.3 城市空間布局結構
3.2 有關客運交通結構與空間布局模式的理論和實踐
3.2.1 公交導向的相關理論介紹
3.2.2 公交導向城市發展的類型
3.2.3 我國城市空間結構的發展現狀
3.3 城市空間結構與交通發展模式的適應性機制探討
3.3.1 城市綠色交通發展背景
3.3.2 研究對象與分析框架
3.3.3 城市空間結構與交通發展特徵
3.3.4 不同空間結構下的交通建模與分析
3.4 城市空間結構與交通模式相關性的案例分析
3.4.1 四城市公交發展與用地空間結構布局的比較
3.4.2 交通結構與相關特徵分析
3.4.3 四城市相關特徵的交叉對比
3.4.4 相關特徵比對的結論
3.5 公交導向的土地使用模式規劃和推進策略
3.5.1 常規公交導向的城市土地使用模式
3.5.2 常規公交導向土地使用模式的進一步發展
3.5.3 規劃的推進策略
3.6 小結
第4章 城市交通系統與功能街區建設
4.1 城市街區的內涵與屬性
4.1.1 發展與內涵
4.1.2 形式與功能
4.1.3 尺度與規模
4.2 街區用地與交通設施的相互影響分析
4.2.1 城市用地的交通需求
4.2.2 交通設施與功能街區可達性
4.2.3 不同交通方式系統
4.2.4 交通方式系統整合
4.3 公交導向的城市用地發展
4.3.1 軌道交通站點地區土地使用控制
4.3.2 國外的實踐
4.3.3 我國城市公交站點地區土地使用現狀與問題
4.4 面向綠色出行的多類型街區主導環境要素影響機理
4.4.1 街區基本類型特徵
4.4.2 確定相關影響要素
4.4.3 模型原理及過程
4.4.4 篩選主導環境要素
4.4.5 多類型街區出行環境模式構建
4.4.6 多類型街區出行環境模式最佳化
4.5 城市重要功能街區交通與土地使用模式的對比
4.5.1 四個城市中心地區的相關特徵比較
4.5.2 城市中心區用地布局和交通模式比較
4.5.3 相關特徵對比分析結論和啟示
4.6 “基本用地單元”的規劃和推進策略
4.6.1 道路網密度的確定
4.6.2 “基本用地單元”的規劃模式
4.6.3 現狀發展模式的改善
4.6.4 規劃方法的套用
4.7 小結
第5章 城市交通設施與用地環境控制
5.1 微觀交通設施與用地環境要素及相互影響
5.1.1 交通方式間的干擾
5.1.2 交通設施環境與用地環境的影響
5.1.3 交通設施環境對交往行為的影響
5.1.4 交通設施環境對街道空間品質的影響
5.2 相關的理念與實踐
5.2.1 步行交通系統化
5.2.2 步行商業街與空間活力
5.2.3 城市住區與交通安寧
5.2.4 交叉口的效率與安全
5.3 城市微觀交通設施環境的實例分析
5.3.1 武漢市街道口亞貿廣場人行天橋
5.3.2 遵義丁字口節點
5.3.3 重慶沙坪壩中心區主要交通節點
5.3.4 武漢市典型住區交通環境研究
5.3.5 當前實踐中的主要問題
5.4 人本導向的交通環境設計對策
5.4.1 安全的交通組織與供應5.4.2 舒適的交通設施
5.4.3 愉悅的交通空間
5.5 基於“基本用地單元”的“交通環境區
5.5.1 “交通環境區”規模的確定
5.5.2 “交通環境區”的交通方式組織
5.5.3 “基本用地單元”的交通環境控制
5.6 小結
第6章 規劃的實施保障
6.1 對當前規劃方法的改進
6.1.1 總體規劃——綜合交通規劃階段
6.1.2 詳細規劃——交通影響分析階段
6.2 制度和政策保障
6.2.1 土地聯合開發制度
6.2.2 公交優先發展政策
6.3 本章小結
第7章 結論和展望
7.1 主要結論
7.1.1 進一步明確了以人為本城市交通的內涵
7.1.2 城市交通結構與空間布局發展
7.1.3 城市交通系統與功能街區建設
7.1.4 城市交通設施與用地環境控制
7.1.5 對規劃方法的思考
7.1.6 規劃的實施保障
7.2 進一步的研究方向
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