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仁禮景范,父親是鹿兒島藩士。慶應3年(1867年)奉藩命留學美國。明治5年(1872年)海軍出仕,任海軍少佐。此後歷任
海軍兵學校校長、東海
鎮守府司令長官、中艦隊司令官等職位。明治17年(1884年)出任新設立的
海軍省軍事部部長。明治18年(1885年)晉升中將。明治19年(1886年)以後歷任參謀本部次長、海軍參謀本部長、
橫須賀鎮守府司令長官、
海軍大學校長。明治25年(1892年)出任第二次伊藤內閣海軍大臣。傾注全力充實
日本海軍的軍備。明治26年(1893年)任樞密顧問官。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海軍中堅
明治4年9月7日(1871年10月20日)任
兵部省六等出仕,明治4年11月4日(1871年12月15日)任兵部省會計局分課監督。明治5年2月27日(1872年4月4日)明治政府廢止兵部省,分置陸、海軍兩省,明治5年3月8日(1872年4月15日)以
海軍省六等出仕、任海軍少佐。明治5年4月18日(1872年5月24日)免監督差事,任海軍省會計局分課兼營繕掛,明治5年11月2日(1872年12月2日)任秘史局分課。明治5年11月14日(1872年12月14日)以海軍中堅幹部充任
橫須賀海軍提督府詰。明治5年11月18日(1872年12月18日)任海軍少丞。明治6年(1873)1月27日海軍提督府隔日出勤。明治6年(1873)3月13日免海軍提督府詰。明治6年(1873年)6月15日——29日兼任軍務掛。明治6年(1873年)11月10日乘坐“春日丸”號軍艦巡航
中國海,進行海路研究,明治7年(1874年)5月24日歸京。明治7年(1874)6月5日 提督府出勤、水兵本部出勤。明治7年(1874年)6月10日晉升海軍大佐,兼海軍少丞、水兵本部出勤。明治7年(1874年)8月4日——10月23日代理中艦隊指揮官。明治7年(1874年)9月24日專任海軍少丞。明治7年(1874)10月23日乘坐“高雄丸”號武裝運輸船巡視
九州。
“
江華島事件”後,明治8年(1875)12月23日,仁禮景范奉派朝鮮國釜山浦在勤,同年12月28日指揮日本艦隊護衛日本全權辦理大臣
黑田清隆、
井上馨登入與朝鮮
李朝政府交涉,迫使
朝鮮王朝簽訂《日朝修好條規》(
江華島條約)。明治9年(1876年)3月17日歸朝。明治9年(1876年)8月11日巡視鹿兒島製造所,8月31日免兼官。明治10年(1877年)1月11日自鹿兒島歸京。同年2月12日巡視
神戶港。明治10年(1877)3月30日任長崎臨時海軍事務局長。同年4月22日奉派至鹿兒島巡視各地軍務,參與征討叛逆(
西南戰爭)。同年10月5日任鹿兒島暴徒征討殘務取調掛。明治11年(1878年)1月10日任海軍將校以下功勳調查委員。
海軍元老
明治11年(1878)3月12日任東海水兵本營長,明治11年(1878年)4月5日——明治13年(1880年)12月8日任
江田島海軍兵學校校長,在任2年6個月,他全面修改了不再適應時代發展的海軍兵學校規則。明治13年(1880年)2月4日晉升為海軍少將。明治14年(1881年)6月16日——明治15年(1882年)10月12日任東海鎮守府司令長官,明治15年(1882年)6月16日——明治15年(1882年)10月12日兼任海軍機關學校校長,明治15年(1882年)7月31日——明治17年(1884年)1月21日任中艦隊司令官。明治17年(1884年)1月21日免本官,補海軍省軍務局長。明治16年(1883年)12月
樺山資紀任海軍大輔後,仁禮景范與樺山協力推進設定海軍省的外局組織“軍事部”,也就是
軍令部的前身。明治17年(1884年)2月13日任軍事部長。就任後致力于軍事部的許可權集中和海軍省的機構改革。明治17年、18年,為了鎮守府、石炭庫的設定以及制定海軍任務和具體政策而巡視日本沿海。他以東亞局勢急劇惡化為由,主張大規模地擴充海軍。
明治17年(1884年)7月7日《華族令》頒布,仁禮景范以功勳特授
子爵爵位,列入
華族。明治18年(1885年)2月26日隨
參議·特命全權大使
伊藤博文伯爵赴
清國辦理締約。明治18年(1885年)6月29日晉升為海軍中將。明治18年(1885年)8月22日任國防會議議員,明治19年(1886年)2月4日兼補將官會議議員。明治19年(1886年)3月16日根據參謀本部條例修正案,設定參謀本部海軍部,
軍政、
軍令分離,仁禮景范任參謀本部次長、參謀本部海軍部長,是主張海軍擴張的強硬派。明治21年(1888年)5月14日任海軍參謀本部長、將官會議議員。明治22年(1889年)3月8日補任橫須賀鎮守府司令長官兼將官會議議員,明治24年(1891年)6月17日補任
海軍大學校長兼將官會議議員。仁禮景范執教
海大約1年零2個月,出自其門下的弟子有
島村速雄、
加藤友三郎、小笠原長生等。
第一次
松方正義內閣因“蠻勇演說”和“干涉選舉”行將崩潰之際,仁禮景范以薩摩閥重鎮的身份參與勸退
首相松方正義。明治25年(1892年)8月8日——明治26年(1893年)3月11日任第二次
伊藤博文內閣
海軍大臣。作為
日本海軍的建軍元老,仁禮景范致力於充實海軍軍備,極力推動海軍的軍令權獨立於陸軍把持的參謀本部,使之在統帥權上取得與陸軍平起平坐的對等地位。明治26年(1893年)軍令部設定後擬就任軍令部長(後改為軍令部總長),結果遭到陸軍的反對而受挫。直到
日俄戰爭前夕,軍令部才實現與參謀本部的平行地位。在民黨和文官方面,則批判其對海軍行政改革不熱心,提出辭職。首相伊藤博文以明治26年(1893年)2月的《和協詔敕》(
明治天皇對第2次伊藤內閣和
帝國議會發布的
詔敕)、推進海軍行政改革的政府公約引
在野黨國民協會黨首西鄉從道入閣擔任
海相。仁禮景范辭任後被編入
預備役,明治26年(1893年)3月11日——明治33年(1900年)11月22日任樞密顧問官。明治29年(1896年)2月1日編入後備役。明治30年(1897)11月19日任議定官。明治33年(1900年)11月22日病逝,享年70歲。
榮典
1874年(明治7年)11月5日-從五位;
1878年(明治11年)1月4日-勛三等旭日中綬章;
1882年(明治15年)12月26日-金杯一個、花瓶一對;
1882年(明治15年)12月29日-勛二等旭日重光章;
1885年(明治18年)4月29日-銀杯一對、花瓶一對;
1886年(明治19年)10月20日-從三位;
1893年(明治26年)6月29日-勛一等
瑞寶章;
1897年(明治30年)12月27日-從二位;
家族
仁禮景范的長子仁禮景一曾任“初瀨”號戰列艦分隊長、海軍少佐,戰死於
日俄戰爭。三子仁禮景雄是日本著名的昆蟲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