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齋藤實
- 外文名:さいとう まこと
- 國籍:日本
- 民族:大和族
- 出生地:陸奧國
- 出生日期:1858年12月2日
- 逝世日期:1936年2月26日
- 職業:首相、海軍大臣
- 畢業院校:江田島海軍兵學校
- 軍銜:海軍大將
簡介,年譜,明治時期,大正時期,昭和時期,首相,社會背景,個人背景,人格原因,政友入閣,政策主張,倒閣運動,人物軼聞,
簡介
1858年12月2日出生於陸奧國(岩手縣),仙台藩一門水澤伊達家家臣齋藤耕平長子。1873年 入海軍兵學寮(後來的江田島海軍兵學校)學習,1879年4月20日, 海軍兵學校6期畢業。1884年以海軍中尉任駐美國副武官,1894年任少佐侍從武官, 1897年防護巡洋艦秋津洲號大佐艦長, 1898年二等巡洋艦嚴島號艦長,1898年在第一次大隈重信內閣當山本權兵衛海相的次官,晉升海軍少將,海軍中將,任海軍艦政本部部長,1906年任第一次西園寺內閣海相,任職長達8年,晉升男爵(1908)海軍大將(1912),1914年4月16日因西門子事件辭職,編入預備役。1919年任朝鮮總督,1927年 任維也納裁軍會議全權代表,1929年再任朝鮮總督,1932年任首相兼外相,1934年總辭職。1935年12月任內大臣,1936年在二·二六事件中遇害,終年78歲。
海軍大臣齋藤實
![海軍大臣齋藤實 海軍大臣齋藤實](/img/4/7cc/cGcq5CN4EzYzQzM1YTM3EDZyIDOhJjYyETM4U2LptWa3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年譜
明治時期
明治6年(1873)10月27日海軍海軍兵學寮
明治11年(1878)1月14日乾行乘組
明治11年(1878)6月18日金剛乘組明治12年(1879)2月6日筑波乘組
1884年美國留學公使館付武官時的齋藤
![1884年美國留學公使館付武官時的齋藤 1884年美國留學公使館付武官時的齋藤](/img/3/4a4/cGcq5iNiVTMlRDMzYzM0YWM2Q2NmFzMlJTO5E2LptWa3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明治12年(1879)7月3日海軍兵學校回校
明治13年(1880)2月17日乾行乘組
明治13年(1880)5月27日扶桑乘組
明治14年(1881)10月19日海軍海軍學校學術課畢業
明治15年(1882)9月8日海軍少尉任官
明治16年(1883)3月2日扶桑乘組
明治17年(1884)2月8日軍令部工作(二課四課)
明治17年(1884)2月25日海軍中尉晉升
明治17年(1884)4月24日美國差遣
明治17年(1884)9月19日駐美國公使館附,海軍武官侯補校官(明治21年10月26日)
明治21年(1888)2月14日參謀本部海軍部工作
明治21年(1888)5月14日海軍參謀本部工作
明治22年(1889)3月9日海軍參謀部第一課員
明治22年(1889)4月17日高雄炮術長、水雷長分隊長
明治22年(1889)7月29日常備艦隊參謀
明治24年(1891)7月23日海軍參謀部工作
明治24年(1891)12月14日海軍參謀部第三課員
明治25年(1892)6月3日高雄副長實習
明治27年(1894)9月7日侍從武官
明治28年(1895)2月20日和泉副長
明治28年(1895)5月17日常備艦隊參謀
明治29年(1896)11月6日富士返航委員(英國出差)
明治29年(1896)11月21日富士副長
明治30年(1897)12月1日海軍中佐晉升
明治31年(1898)11月12日海軍次官、將官會議議員見習。
齋藤實
![齋藤實 齋藤實](/img/1/0ac/cGcq5yNzcTN0YTYhFDZ4kDZyEzMmBTYiVWZiVzLptWa3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明治33年(1900)1月12日海軍次官、臨時建築部長
明治33年(1900)5月19日海軍省總務長官兼軍務局長
明治33年(1900)5月20日晉升海軍少將、將官會議議員
明治33年(1900)10月25日海軍省總務長官兼臨時建築部長
明治36年(1903)10月27日兼艦政本部長
明治36年(1903)12月5日海軍次官
明治37年(1904)2月3日兼海軍省軍務局長
明治37年(1904)2月11日大本營海軍軍事總監軍務部長
明治37年(1904)6月6日晉升海軍中將
明治38年(1905)1月7日兼教育本部長艦政本部長
明治38年(1905)11月7日海軍次官兼海軍省軍務局長
明治38年(1905)12月19日海軍次官兼艦政本部長
明治39年(1906)1月7日海軍大臣
明治40年(1907)9月21日男爵敘爵
大正時期
大正元年(1912)10月16日海軍大將晉升大正3年(1914)4月16日待命
朝鮮総督斎藤
![朝鮮総督斎藤 朝鮮総督斎藤](/img/a/045/cGcq5CMhFDNhZWNzI2M3I2Y2YmZ4ETNiVjN4AzLptWa3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大正3年(1914)5月11日預備役編入
大正8年(1919)8月12日朝鮮總督
大正13年(1924)2月11日勛一等旭日桐花大綬章
大正14年(1925)4月9日子爵子爵
昭和時期
昭和2年(1927)4月19日日內瓦海軍裁軍會議全權
昭和2年(1927)12月10日辭朝鮮總督
昭和2年(1927)12月11日編入 預備役
昭和2年(1927)12月17日樞秘顧問官
昭和3年(1928)11月17日海軍退伍
斎藤實銅像(水沢公園)
![斎藤實銅像(水沢公園) 斎藤實銅像(水沢公園)](/img/9/dfe/cGcq5SOilTMxgzY2MDOmFGOzETZygjM4YWOyI2LptWa3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昭和4年(1929)8月17日朝鮮總督
昭和6年(1931)6月17日辭職
昭和7年(1932)7月6日免兼
昭和9年(1934)3月3日兼文部大臣
昭和9年(1934)7月8日辭職
昭和10年(1935)12月26日內大臣
昭和11年(1936)1月31日議定官
首相
社會背景
對一個組織來講,選擇什麼樣的領袖至關重要。如果在平時沒有緊迫危機的時候,可以通過徵求周圍人的意見,再由某一個人作出最終判斷或者以能夠號召大家的支持為標準確立領袖人選。迄今選擇領袖的模式基本是這個樣子。但是面臨重大危機,特別是整個組織都處於危機邊緣的時候,選擇什麼樣的領袖就是一個直接關係到這個組織生死存亡的重大問題。在這種情況下被想定的領袖類型非常有限。要么是那種不管三七二十一的權威型,要么是注重全體一致的調整型,要么是依靠人格魅力的號召眾望型,要么是幾個因素都有的混合型。但不管什麼類型,都必須具備打破危機局面的能力。
齋藤實就是在這種日本未曾經歷過的危機狀態下登上首相寶座的。當時由於血盟團刺殺了財、政界要人,特別是犬養毅首相在“五·一五事件”中被暗殺,既存政治體制面臨劇烈轉型。對於身負推薦首相重任的元老西園寺公望來說,選擇繼任首相關係到國家存亡。西園寺本來打算推出立憲政友會的總裁鈴木喜三郎繼續推行政黨內閣。可是代表“憲政”的犬養毅首相被暗殺說明選擇僅以政黨為基礎的政治家擔任首相是不現實的。這次暗殺還說明,僅靠過去的顯赫“名聲”無法得到軍方和國民的支持,新首相具備可以看到的“業績”比什麼都重要。右翼政客森恪和軍部打算推出法西斯教父平沼騏一郎繼任首相也被西園寺否決了。
權威型政治家面對擁有“物理”上實力的軍方很可能無法充分發揮指導能力,有重蹈犬養毅覆轍的危險。另一方面,日本經濟走入死胡同,外交上如何處理滿洲問題成為國際聯盟關注的焦點,調整型政治家缺乏臨機應變能力,幾乎無法發揮作用。因此可供選擇的人選範圍就更加局限了。
個人背景
齋藤是如何被選中的呢?他在就任首相的半年以前,第二次若槻內閣末期就成為繼任首相候選人。西園寺打破以往由他一人單獨決定首相人選的慣例,和首相代理高橋是清、內大臣牧野伸顯、東鄉平八郎元帥以及前首相們逐個進行商談。雖然不清楚每個人推薦了誰,但肯定為齋藤擔任首相創造了環境。
齋藤實
![齋藤實 齋藤實](/img/3/401/cGcq5yN4QWY5E2M0ImNwI2NiJGM5EDZhRTMiBzLptWa3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第一,齋藤不是政治家;第二,他是一名軍人。要控制軍方,由熟悉軍隊體系的軍人擔任首相是再適合不過的了。由於陸軍牽扯的利益關係太多,所以相比之下由海軍軍人擔任首相更穩妥一些。第三,他是海軍重臣。齋藤繼山本權兵衛之後擔任海相,從第一次西園寺內閣到第一次山本權兵衛內閣共五屆內閣長達八年時間,至少可以期待他對海軍擁有發言權。第四,與西園寺關係深。他是第一、第二次西園寺內閣成員,和牧野伸顯也有舊交。第五,符合昭和天皇提出的條件。天皇在“五·一五事件”後提出,下任首相應“具備出眾的人格”、“絕對不能是接近法西斯主義者”、“外交以國際和平為基礎,努力使對外關係圓滿順暢”等條件。齋藤曾任維也納裁軍會議全權代表,擅長英語,是實現國際和平的最佳人選。而且他和法西斯主義毫無牽連,人品極佳。
人格原因
政友入閣
齋藤決定出任總理後,他邀請民政黨總裁若槻禮次郎入閣,並請求民政黨給予合作。他還請政友會新總裁鈴木喜三郎從政友會中推薦閣員。雖然兩位黨首相沒有入閣,但民政黨入閣的有山本達雄內相、永井柳太郎拓殖相。政友會入閣的有高橋是清藏相、鳩山一郎文相、三土忠造鐵道相。貴族院則派出農相、商務相、郵政相人選,從而成立了舉國一致內閣。齋藤自己兼任了責任重大的外相。齋藤花了很大功夫,使這內閣既不是政黨內閣也不是軍人內閣,並囊括了很多實力派人物。這屆內閣期間屢有閣員因病或說錯話而辭職,齋藤都成功的挑選其他實力派人物接任。
昭和7年的齋藤內閣閣僚
![昭和7年的齋藤內閣閣僚 昭和7年的齋藤內閣閣僚](/img/4/40c/cGcq5CMkFDM0UDZkZWMhZzM2EjNzETNkBjZjhzLptWa3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政策主張
在政策方面,犬養毅內閣藏相高橋是清留任,延續了上屆內閣的財政政策。內閣還打出“自力更生”的口號,展開了以土木基建為中心的“匡扶時局工程”。但是由於以海軍預算為中心的軍費開支急速增加,財政收入嚴重不足,積極財政政策的收效極為有限。
在意識形態方面,以信奉共產主義的京都大學瀧川幸辰教授被停職(瀧川事件),佐野學等在獄中轉向為機會,政府開始對共產党進行殘酷鎮壓,共產黨陷於毀滅狀態。政府還為了防止政界介入官界事務,修改了文官任命限制令。
倒閣運動
1932年9月,日本正式承認滿洲國,簽署了《日滿議定書》。10月2日,李頓調查團發表了調查報告書。在第二年召開的國際聯盟特別大會上,以42票對1票否決了日本的主張。此前,關東軍進攻中國熱河省,國際聯盟成員國對日本的看法進一步惡化。3月,日本宣布退出國際聯盟,開始走上孤立化道路。使得軍費激增,人民生活更加困苦不堪。齋藤內閣無論怎么對農村救濟都是杯水車薪。為了迴避危機,齋藤對軍部的有關行動進行了不同層次的工作,但都不成功。而且這些工作大多是由主管大臣去作的。時局需要內閣作出機敏的反應,但齋藤內閣沒有做出人們期待的成果,因此被稱為“怠工內閣”。這屆內閣中充滿實力派人物,與其說要發揮首相領導力,不如說是在努力落實各項現實政策。
高橋蔵相 (左) 和齋藤內大臣
![高橋蔵相 (左) 和齋藤內大臣 高橋蔵相 (左) 和齋藤內大臣](/img/7/0de/cGcq5yM4YmY4EjN4czMmZmNyUWNiFDZhNTN4MzLptWa3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對齋藤內閣的倒閣運動一直沒有停止。軍部討厭齋藤的自由主義者氣味,中島久萬吉商工相在設立日本制鐵時的貪污嫌疑被暴露;雜誌刊登出“足利尊氏讚美論”;鳩山文相的樺太工業受賄嫌疑;“明糖事件”等都成為醜聞。很明顯,這些炒作都是為了推翻齋藤內閣。最後以帝國人造絹絲股票買賣貪污事件(帝人事件)為由,內閣不得不總辭職。
齋藤出於政策延續性考慮,在辭職以前已經著手準備由海相岡田啟介擔任下任首相,可見他為政策能夠得到落實操碎了心。後來齋藤擔任了內大臣,被認為是“維護現狀派”,在1936年“二·二六事件”中和高橋是清藏相一起被殺害。
人物軼聞
齋藤少年時代就被稱為水澤的三秀才之一,是個勤奮用功的人。他自己後來說自己生來不會是偉人,但也不是平庸之輩,只是一直在努力做事,時間就這樣慢慢的過去了。
齋藤的外國朋友很多,年輕的時候因為在美國工作了4年,所有和美國人特別親近。美國駐日大使約瑟夫·C·格魯就是他的好朋友。他的英語是歷代總理中最好的,在重要場合都不需要翻譯。連他的日記都是英文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