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母乳益生菌

人體母乳益生菌(Human Milk Probiotics,簡稱HMP),又稱人體母乳微生物群,指人類母乳中可能是嬰兒腸道中共生,共生和潛在益生菌的來源的細菌成分。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定義,益生菌為「當達到足夠數量時,能對宿主帶來健康好處的微生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人體母乳益生菌
  • 外文名:Human Milk Probiotics,簡稱HMP
  • 別名:人體母乳微生物群
益生菌簡介,產品特點,優點,

益生菌簡介

存在
母乳蘊含乳酸菌,初生嬰兒透過母乳餵哺可以獲取天然的乳酸菌,母乳亦被視為共生食物。健康母親所生產的母乳中的正常細菌含量約為每毫升10的五次方菌落形成單位(cfu)。母乳內含的細菌群落相當複雜,在所有母乳樣本中可檢測的超過100種可操作的分類單位中,只有9種菌類是所有樣本共有的(鏈球菌,葡萄球菌沙雷氏菌假單胞菌棒狀桿菌,羅爾斯頓菌,丙酸桿菌,鞘氨醇單胞菌和大腸桿菌科),但個別母體裏的母乳細菌群落卻一直穩定。母乳亦是嬰兒腸道中活葡萄球菌,鏈球菌,乳酸菌,雙歧桿菌,丙酸桿菌,棒狀桿菌和密切相關的革蘭氏陽性菌的主要來源。

產品特點

母乳一直被視為無菌的,直至十多年前科學家首次從健康母親的乾淨母乳中發現乳酸菌的存在。 研究指出母乳中的多個菌類,包括乳桿菌屬葡萄球菌屬腸球菌屬雙歧桿菌屬的細菌菌株,會透過母乳餵哺傳到嬰兒體內,因此由母乳餵哺的嬰兒的腸道微生物群成分與其母親的母乳成分相近似。 研究亦指出母乳及嬰兒腸道微生物群具有相似性,增加人體母乳益生菌在飲食上的接觸有著支持嬰兒腸道微生物群的發展,以及對嬰兒免疫系統發展作出貢獻。
人體母乳益生菌會收到不同因素的影響,例如母親自身的BMI、嬰兒性別、生產方式及母乳餵哺模式等等。有研究表明,在懷孕和哺乳期間未接受任何抗生素治療的婦女的母乳中有更多的乳酸桿菌和雙歧桿菌含量。
在所有母乳細菌當中,乳桿菌為最常見的菌種,並且由於其潛在的益生菌作用而受到關注。在乳桿菌種裏面,有三個具益生菌作用的品系能夠益生菌作用獨立分隔出來,分別是發酵乳桿菌CECT5716、加氏乳桿菌CECT5714 和唾液乳桿菌CECT5713。
發酵乳桿菌是人類母乳中最常見的菌類之一,它是在1994年從人類糞便樣本分析中發現的,對消化道酸鹼度及膽汁具有極高的耐受性,對於其益生菌作用極為明顯。 由於其免疫增強和抗微生物能力,發酵乳桿菌的抗感染特性亦見顯赫。
乳腺炎是與哺乳有關的常見炎症性疾病。 兩項不同的研究表明,發酵乳桿菌可以通過減少被認為是致病因素的鏈球菌屬數量來改善乳腺炎狀況。發酵乳桿菌除了對孕婦及哺乳中的婦女有益處外,亦可以有助減低嬰兒腸道及上呼吸道感染風險。
唾液乳桿菌CECT5713源於一個月大由母乳餵哺嬰孩的糞便樣本中抽取而來,研究指出由母乳餵哺的嬰孩的腸道微生物群反映了其母親的乳汁細菌成分。經過RAPD和PFGE 分析顯示唾液乳桿菌CECT5713存在於天然母乳中。唾液乳桿菌CECT5713會生產乙酸鹽,L-乳酸鹽和過氧化氫,或有助解釋其在研究中對大部分標記生物的抗菌活性功效。再者,唾液乳桿菌CECT5713在模擬腸道極端環境下仍有高存活率。
加氏乳桿菌CECT5714是從腸道樣本中抽取而來,屬於嗜酸乳桿菌複合物的一種,被廣泛運用於不同的乳製品中,例如乳酪。一個雙盲隨機對照研究發現加氏乳桿菌CECT5714對過敏反應中涉及的免疫參數有其影響,例如減少血漿中IgE的數量和增加調節性T細胞。含有加氏乳桿菌CECT5714的益生菌產品還增強了先天性和特異性免疫參數,可以改善普遍兒童的健康狀況。

優點

免疫調節特性
從初生嬰兒首次接觸微生物的時候,便會開始建構嬰兒自身的腸道微生物群,這個建構過程對於免疫系統的發展極為重要。腸道微生物群的不同成分會影響具有重要免疫組分的某些疾病的發生率,例如過敏或炎症等。 益生菌的免疫調節作用在動物病理模型中也得到體現,從人體提取的益生菌種可以有助提升老鼠的天然和獲得性免疫反應。 再者,人體母乳益生菌中的加氏乳桿菌CECT5714及棒狀乳桿菌CECT5714亦在動物實驗模型中降低了牛乳蛋白過敏的病發率及嚴重性。最近研究指出,發酵乳桿菌CECT5716在動物實驗模型中對腸道炎症有正面影響,有助減輕炎症反應及減低腸道損傷風險。
研究指出,患有絞痛症狀的兒童可能存在腸道微生物群的不平衡,在對糞便樣本的分析發現,與未患絞痛的兒童相比,患有絞痛症狀的嬰兒的大腸菌群計數較高,但乳酸桿菌計數則較低。 另一方面,益生菌已被證明可影響腸道運動和感覺神經元,以及腸道的收縮活動,並發揮抗炎作用。
抗菌作用
對細菌和病毒感染的保護是益生菌最常見的聲明之一,現時已經有不同的研究解釋了益生菌抗微生物活性的功效。一些試管研究表明某些益生菌菌株能夠產生對抗微生物的化合物,如過氧化氫和有機酸等,它們可抑制大腸桿菌沙門氏菌和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菌的生長。
研究亦指出母乳中的菌類能夠通過增加粘蛋白產生和降低腸滲透性來改善腸屏障功能,可是與腸道產毒細菌競爭營養物質和上皮細胞腸道受體結合位點才是益生菌主要的抗感染機制。舉例而言,乳酸桿菌和雙歧桿菌可通過定植於兒童腸道的和與病原微生物競爭營養來抑制病原微生物如鼠傷寒沙門氏菌產氣莢膜梭菌的生長,從而防止其粘附於腸道中。共生細菌在腸道定植也對於維持免疫系統的穩定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些細菌能刺激TH1反應並抵消新生兒免疫系統TH2反應,從而降低壞死性小腸炎等炎症過程的發生率。
對胃腸道的好處
人們越來越關注腸道微生物群對於改善胃腸功能和營養吸收的運作原理,不同研究亦指出人體母乳益生菌會在腸道定植,因此增加了糞便樣本的乳桿菌數量,從而改變腸道微生物群成分。 再者,分子分析亦表明,這些細菌在人體腸道中具有代謝活性,增強了功能性代謝物如丁酸鹽的產生,丁酸鹽是結腸細胞的主要能量來源,在調節腸道功能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糞便水分和糞便頻率和體積的增加亦可能與丁酸的糞便濃度增加相關。相似地,在一個兒童臨床實驗中,加氏乳桿菌CECT5714的使用亦使糞便乳桿菌數量增加。在同一實驗中,接受了益生菌療程的兒童的糞便水中含有的細胞毒性低於對照兒童的樣本。另一臨床實驗表面加入了鼠李糖乳桿菌LGG的嬰兒配方奶粉可以改善新生兒的生長模式,同時表明嬰兒營養素的生物利用度亦被提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