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命運:變遷與規則

人類命運:變遷與規則

《人類命運:變遷與規則》跨學科、多視角地通過局部地域、典型史實梳理人類文明。書中按社會動物、部落文明、父權文明、皇權文明、資本文明的演進過程,藉助大量史實,對比文明遺存,探究歷史疑惑。從人類需要不斷“認識自己”來講,本書以史為鑑,尊重自然、尊重本真、尊重傳承,感知人類生存危機,祈望人人從極簡克己做起,增強民族自信,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基本介紹

  • 書名:人類命運:變遷與規則
  • 作者:丹溪草
  • 類別:文化理論,人類學
  • 出版社:智慧財產權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0年10月
  • 頁數:306 頁
  • 定價:78 元 
  • 開本:16 開
  • ISBN:9787513070546
內容簡介,目錄,作者簡介,專家評論,作品思想,人性的原生屬性,母系文明衰敗,原古人類環境評估,傳統逆商政策,規則,讀者評價,社會影響,參考資料,

內容簡介

《人類命運:變遷與規則》作者遵循人類學的基本規則與研究方法,將研究視野置於人類敬滲欠自起源至今的整個發展歷程。拋開預設立場,揭去浮華和遮蔽,掘進至人類社會發展的內在部分,起底了人類命運變遷與規則的深層秘夜習櫻灑密。
本書通過對多段人類歷史變遷的考證,對比各種文明遺存,探究歷史疑惑,勘察人類命運軌跡,反思人與自然、人與萬物、人與社會、人與人、人與金錢、人與物慾的各種關係,感知人類命運在當代的生存危機,以及未來的各種不確定。
本書還始終在家與國、大與小、巨觀與微觀、個體與群體、歷史與當代、當代與未來之間保持一種張力,讓我們認識和理解“變遷”與“規則”更有朵影頸譽了深切的體會。
書中敘述放眼自然,從蜜蜂、螞蟻等“社會動物”開篇,順勢推出人類社會發展的部落文明、父權文明、王權文明和資本文明,並以“理想秩序追夢”收尾,全面展現了人類進化的自然規則、社會規則,脈絡清晰,視野宏闊,觀點鮮明,不少學者和媒體給予高度關注。

目錄

第一章社會動物
1社會動物的世界
2抱團共生及人性的天成:人性的原生屬性
變遷屬性
3人類起源之謎:原始人群生態
4誘發基因突變的革命性大遷徙
5人類大腦生理結構的進化及憂患因子之謎
6原始交流的各表其表,表表與共
7原始敬畏和天理法則
第二章部落文明
1定居部落的轉折性起步
2神奇的阿卡人
3亞馬孫部落的佐伊人和烏惹人
4原始部落是“現代文明”的鏡子嗎?
5原始農牧業、工具進步和人類的走向
6生命敬畏時期的最高規則:原始崇拜和原始禁忌
7母系文明的極盛與割禮由來假想
8穿透靈魂的藝術記錄
第三章父權文明
1母系文明衰退與生育限制猜想
2大家化小家與個體權益意識
3從父系文明到男權規則的鞏固
4從斗性活動、首領爭奪到世襲傳承
5奴隸的產生及階層社會的萌芽
6獨一無二的華夏文明傳承
7苦思冥想和腦神經的突變進化
8遊牧(漁獵)部落與交通工具的第一次革命
第四章王權文明
1奴隸的貢獻和超大部落的出現
2人類社會階層的分化
3古希臘雅典的城邦共和
4法的起源
5斯巴達克起義和愷撒大帝的故事
6炎黃子孫與武王之治
7商鞅變法和早期土地制度
8良法與淋鞏挨惡法
9人類命運在悠悠和匆匆之間躊躇
10令人恐懼的微世界和獵巫運動
第五章資本文明
1威尼斯和羅馬教皇的騎兵團
2文藝復興更像是美妙的冬筍
3大航海時代和殖民擴張掠奪
4封建王權的終結和財產資格參政權
5印刷術的創造和法國大革命
6工業革命的里程碑
7田園牧歌情懷和“重農抑商”策略
8帝國的瓜分之爭與世界大戰
9美洲西進淘金熱和美利堅合眾國的崛起
10資本的野性和冷酷
第六章理想秩序追夢
1烏托邦世界的理論探索
2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艱難探索
3俄國革命的勝利和蘇聯的探索
4東方醒獅的創舉
5人類站在新十字路口
感恩與致謝(代後記)

作者簡介

丹溪草,籍貫浙江義烏,出生於寧波慈谿。先後求學於溫州師範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杭州大學歷史多屑專業,浙江省委黨校哲學專業,清華大學經濟管理,中央黨校培訓班等。從事地方行政、經濟、社會管理等工作35年,長期堅持人類學,歷史學研究和寫作,曾在《中國防汛抗旱》《中外科技信息》《中國水利》《旅遊學刊》《中國青年》《中國旅遊報》《浙江日報》《旅遊導報》《浙江經濟》等報刊雜誌,著有幾十篇論文、作品。曾主持完成浙江省社科聯學術課題。

專家評論

中國文化藝術研究院休閒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國內休閒學的開拓者馬惠娣女士稱《人類命運:變遷與規則》,是一本“充滿史學與哲學功力的大視野、大格局、大手筆之作”。展現了作者史學與哲學背景固有的功力及駕馭“全局”的能力,亦使整部書的謀篇布局呈現闊達之勢。
著名語言學家潘悟雲評說這書:“內容非常豐富,既有學術性,又有可讀性”。
知名評論家潘江濤《叩問人生》評:“奇文共欣賞,好書大家讀”。
王景新教授認為,“是一部反思人類發展歷史、思考人類未來命運的著作。”“作者認為要突破歷史和認知的局限,從命運共同體高度去思考人類族群的存在意義”。
北企幾探大博士後易佳樂悼判只撰文說“對於國家的出現,作者認為主要有三方面基本條件:首先,人類藉助工具實現生產創造能力的提升,社會生產力得以發展;其次,父系文明帶來人口不斷聚居;最後,不同族群部落間的征戰和妥協,促進社會階層的出現。”
吳警兵在人民日報社《民生周刊》發表文章稱:“你能看到多遠的過去,就能預見多遠的未來。這是我讀完丹溪草《人類命運:變遷與規則》後最真切的感受。”
沈文華(著名文學評論家、中國國際新聞雜誌社專家智庫委員會執行主席)說:讀閱這本書,的確讓人感受到“認識到自己的渺小,這個世界一定會更美好。”“翻看這本書的狀態,寬慢來,弗著急。”

作品思想

人性的原生屬性

人性的原生屬性指人類在進化的過程中,滿足生存基本需要,與生俱來的屬性,如對於飢餓和安全的威脅,嬰兒與生俱來即存在明顯的反映。這是人的天性,也是一切生命的通性。

母系文明衰敗

“雖然和經濟條件、生產力發展有必然聯繫,但是女性繁衍生育的先天約束是限制其進一步發展壯大的根本原因。”

原古人類環境評估

人類族群在當時的動物世界中雖然“屬於比較邊緣的種群”,生存環境卻並非現代人想像的那樣“十分惡劣”——“諸如此類的認知往往都是我們基於自己生活環境比較下的認知”。因為原始人類思想單純,“為了活著”而採集、捕獵、漁捕的現實生活,“應該更加無憂無慮,體能也強壯許多,甚至比現代人要快樂滿足。”

傳統逆商政策

中國數千年傳統,為何堅定固守“重農抑商”政策,是在破壞社會規律中新生產力的形成,自毀發展之路嗎,丹溪草認為:“華夏文明的傳承者不是不懂資本積累,也不是不屑資本積累,而是早就洞察了資本的本性,明了了資本積累後社會、環境、自然、觀念產生的各種變化”,“國之危也”。作者給出了“華夏文明有意給資本這個潘多拉的盒子上了封條”的判斷。

規則

規則也是人類遵循適者生存法則演化變遷的結果。所謂規則,是對應於社會動物而言,為協調個體、自然、社會之間,對內或對外的各類關係,以維護共同利益而形成的基本約定。

讀者評價

葫蘆妹 2020-11-13關於歷史,關於人類,關於變與不變。 發人深思的一本書。
無名草137800394 2020-11-17人類過往文明的每一段,都足以引起我們的深思。人類必須團結面對貧困危機、自然環境容量危機、人類文明自毀危機、人類綜合焦慮危機等四大共同敵人。人類何去何從。
乾里之行始於足 2020-11-17本書的人性進化論,滿足人性基本需要,與生俱來的原真求生的本能,恰恰是人性的真善美。👏
破天 2020-11-17規則也是人類遵循適者生存法則,對社會動物而言,為協調個體、自然、社會之間,對內或對外的各類關係,以維護共同利益而形成的基本約定。人類在與大自然抗爭的同時,更是人類自己與自己抗爭。
聖潔門業 2020-11-17丹溪草的《人類命運:變遷與規則》這一部反思人類發展歷史、思考人類未來命運的著作[強][強][強]人類社會發展👌
逗先生 2020-11-22以史為鏡,從巨觀的人類命運角度見事、觀己、觀心,有不同的感悟。
愛麗絲.九號星軌 2020-11-22讀這本書,讓我想起《人類簡史》,很深奧但是細看非常有意思。
哥塢翁 2020-11-22認識到自己點渺小,世界一定更美好,尊重自然,好書。
三千弱水 2020-11-22近期讀過的一本好書,發人深省。時勢造就英雄,但最後也只是一抔黃土,更何況渺小的我們。在整個歷史洪流中,人類越來越需要注意合作和共贏。

社會影響

《人類命運:變遷與規則》全國公開發行引發媒體熱議,新華社客戶端半月談人民日報社民生周刊“學習強國”學習平台 、中國網農民日報 浙江日報 聯誼報鳳凰新聞網易 今日頭條惠州日報等均有書評推薦。
該書在噹噹網的新書熱賣榜列歷史書籍的81位。

參考資料

對比文明遺存 探究歷史疑惑:《人類命運:變遷與規則》反思人類發展歷史、思考人類未來命運
《人類命運:變遷與規則》:跨學界新視野的反思
人類命運:變遷與規則
獨闢蹊徑,鑑往知來—讀丹溪草《人類命運:變遷與規則》
3大航海時代和殖民擴張掠奪
4封建王權的終結和財產資格參政權
5印刷術的創造和法國大革命
6工業革命的里程碑
7田園牧歌情懷和“重農抑商”策略
8帝國的瓜分之爭與世界大戰
9美洲西進淘金熱和美利堅合眾國的崛起
10資本的野性和冷酷
第六章理想秩序追夢
1烏托邦世界的理論探索
2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艱難探索
3俄國革命的勝利和蘇聯的探索
4東方醒獅的創舉
5人類站在新十字路口
感恩與致謝(代後記)

作者簡介

丹溪草,籍貫浙江義烏,出生於寧波慈谿。先後求學於溫州師範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杭州大學歷史專業,浙江省委黨校哲學專業,清華大學經濟管理,中央黨校培訓班等。從事地方行政、經濟、社會管理等工作35年,長期堅持人類學,歷史學研究和寫作,曾在《中國防汛抗旱》《中外科技信息》《中國水利》《旅遊學刊》《中國青年》《中國旅遊報》《浙江日報》《旅遊導報》《浙江經濟》等報刊雜誌,著有幾十篇論文、作品。曾主持完成浙江省社科聯學術課題。

專家評論

中國文化藝術研究院休閒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國內休閒學的開拓者馬惠娣女士稱《人類命運:變遷與規則》,是一本“充滿史學與哲學功力的大視野、大格局、大手筆之作”。展現了作者史學與哲學背景固有的功力及駕馭“全局”的能力,亦使整部書的謀篇布局呈現闊達之勢。
著名語言學家潘悟雲評說這書:“內容非常豐富,既有學術性,又有可讀性”。
知名評論家潘江濤《叩問人生》評:“奇文共欣賞,好書大家讀”。
王景新教授認為,“是一部反思人類發展歷史、思考人類未來命運的著作。”“作者認為要突破歷史和認知的局限,從命運共同體高度去思考人類族群的存在意義”。
北大博士後易佳樂撰文說“對於國家的出現,作者認為主要有三方面基本條件:首先,人類藉助工具實現生產創造能力的提升,社會生產力得以發展;其次,父系文明帶來人口不斷聚居;最後,不同族群部落間的征戰和妥協,促進社會階層的出現。”
吳警兵在人民日報社《民生周刊》發表文章稱:“你能看到多遠的過去,就能預見多遠的未來。這是我讀完丹溪草《人類命運:變遷與規則》後最真切的感受。”
沈文華(著名文學評論家、中國國際新聞雜誌社專家智庫委員會執行主席)說:讀閱這本書,的確讓人感受到“認識到自己的渺小,這個世界一定會更美好。”“翻看這本書的狀態,寬慢來,弗著急。”

作品思想

人性的原生屬性

人性的原生屬性指人類在進化的過程中,滿足生存基本需要,與生俱來的屬性,如對於飢餓和安全的威脅,嬰兒與生俱來即存在明顯的反映。這是人的天性,也是一切生命的通性。

母系文明衰敗

“雖然和經濟條件、生產力發展有必然聯繫,但是女性繁衍生育的先天約束是限制其進一步發展壯大的根本原因。”

原古人類環境評估

人類族群在當時的動物世界中雖然“屬於比較邊緣的種群”,生存環境卻並非現代人想像的那樣“十分惡劣”——“諸如此類的認知往往都是我們基於自己生活環境比較下的認知”。因為原始人類思想單純,“為了活著”而採集、捕獵、漁捕的現實生活,“應該更加無憂無慮,體能也強壯許多,甚至比現代人要快樂滿足。”

傳統逆商政策

中國數千年傳統,為何堅定固守“重農抑商”政策,是在破壞社會規律中新生產力的形成,自毀發展之路嗎,丹溪草認為:“華夏文明的傳承者不是不懂資本積累,也不是不屑資本積累,而是早就洞察了資本的本性,明了了資本積累後社會、環境、自然、觀念產生的各種變化”,“國之危也”。作者給出了“華夏文明有意給資本這個潘多拉的盒子上了封條”的判斷。

規則

規則也是人類遵循適者生存法則演化變遷的結果。所謂規則,是對應於社會動物而言,為協調個體、自然、社會之間,對內或對外的各類關係,以維護共同利益而形成的基本約定。

讀者評價

葫蘆妹 2020-11-13關於歷史,關於人類,關於變與不變。 發人深思的一本書。
無名草137800394 2020-11-17人類過往文明的每一段,都足以引起我們的深思。人類必須團結面對貧困危機、自然環境容量危機、人類文明自毀危機、人類綜合焦慮危機等四大共同敵人。人類何去何從。
乾里之行始於足 2020-11-17本書的人性進化論,滿足人性基本需要,與生俱來的原真求生的本能,恰恰是人性的真善美。👏
破天 2020-11-17規則也是人類遵循適者生存法則,對社會動物而言,為協調個體、自然、社會之間,對內或對外的各類關係,以維護共同利益而形成的基本約定。人類在與大自然抗爭的同時,更是人類自己與自己抗爭。
聖潔門業 2020-11-17丹溪草的《人類命運:變遷與規則》這一部反思人類發展歷史、思考人類未來命運的著作[強][強][強]人類社會發展👌
逗先生 2020-11-22以史為鏡,從巨觀的人類命運角度見事、觀己、觀心,有不同的感悟。
愛麗絲.九號星軌 2020-11-22讀這本書,讓我想起《人類簡史》,很深奧但是細看非常有意思。
哥塢翁 2020-11-22認識到自己點渺小,世界一定更美好,尊重自然,好書。
三千弱水 2020-11-22近期讀過的一本好書,發人深省。時勢造就英雄,但最後也只是一抔黃土,更何況渺小的我們。在整個歷史洪流中,人類越來越需要注意合作和共贏。

社會影響

《人類命運:變遷與規則》全國公開發行引發媒體熱議,新華社客戶端半月談人民日報社民生周刊“學習強國”學習平台 、中國網農民日報 浙江日報 聯誼報鳳凰新聞網易 今日頭條惠州日報等均有書評推薦。
該書在噹噹網的新書熱賣榜列歷史書籍的81位。

參考資料

對比文明遺存 探究歷史疑惑:《人類命運:變遷與規則》反思人類發展歷史、思考人類未來命運
《人類命運:變遷與規則》:跨學界新視野的反思
人類命運:變遷與規則
獨闢蹊徑,鑑往知來—讀丹溪草《人類命運:變遷與規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