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難得一知音

人生難得一知音

《人生難得一知音》利用一塊魚腦凍石隱含棉花紋似雲似霧肌理的特徵,刻畫出在茫茫人世間人們渴求“知音”願望,用散點透視技法把零星分布著的一些灰色條塊和乳白色條紋,用微畫雕方式來展現古往今來幾段知音相遇場景,通過高山流水,雲霧繚繞,來拉近時空距離,使作品渾然一體。《人生難得一知音》以圖像化方式給人以啟迪:知音是不論年齡、性別和貧富貴賤,是彼此心的聯動,高山流水韻依依,千古知音最難覓,人生得一知己足矣!請珍惜身邊的知心朋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人生難得一知音
  • 材質:魚腦凍石
  • 規格:13.0×10.0×3.0㎝
  • 技法微畫雕
  • 作者:初山
  • 編碼:S219
  • 年代:1995年
  • 材質魚腦凍石
作者信息,作品賞析,

作者信息

初山,曾用名邵山,出生於福州馬尾朏頭村,現已退休居福州市鼓樓區。 八十年代開始便致力於微觀雕刻藝術的研究,走出一條用現代畫技巧來表現文化、歷史、社會、人生和科普知識的初山微畫雕技法。題材廣泛,寓意深刻,每個作品都流露出鮮明的個性。其作品文化底蘊深厚,深受藝術愛好者推崇和喜愛。 近期作品有《神女雕》、《三山繾綣幾千秋》、《歲月雕》、《虎踞龍盤話古城》、《阿房宮雕》和《三十年前話閩江》等。(詳見初山_中文百科)

作品賞析

魚腦凍石《後觀石錄》稱其為“半脂”,因狀如煮熟的魚腦而得名。石質溫潤瑩潔,半透明,肌理隱含棉花紋,產量稀少,十分難得,是水坑中的珍品。該塊魚腦凍石隱含棉花紋特別明顯,似雲似霧,零星分布著一些灰色條塊和乳白色條紋,作品巧妙利用色澤紋理差異,透過雲霧繚繞的大千世界,刻畫出古往今來知音相遇場景,通過高山流水,雲霧繚繞,來拉近時空距離,使作品渾然一體。高山流水韻依依,千古知音最難覓,“知音”是彼此心的聯動,“只有你的心才能理解我的衷情;只有你的眼才能看穿我的生平…”,作品以圖像化方式給人留下豐富的聯想:“千金易得,知音難求”,請珍惜你身邊的知音朋友!
藝術作品《人生難得一知音》另面藝術作品《人生難得一知音》另面
高山流水,得遇知音
一幅壯麗的高山流水圖懸掛在我們面前,水流以萬馬歸槽之勢,爭先恐後的墜入山谷,永遠的消失在地下。先秦琴師俞伯牙曾在這地方彈琴,他傾聽著嘩嘩作響的流水聲,舉目眺望,只見浪花激濺,山鳥翻飛,鳴聲入耳;山林樹木,鬱鬱蔥蔥,如入仙境一般。一種奇妙的感覺油然而生,耳邊仿佛響起了大自然那和諧動聽的音樂。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彈奏,音隨意轉,把大自然的美妙融進了琴聲,俞伯牙體驗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境界。
高山流水,得遇知音高山流水,得遇知音
他彈了一曲又一曲,正當他完全沉醉在優美的琴聲之中的時候,猛然看到一個人在岸邊一動不動地站著。伯牙吃了一驚,手下用力,“啪”的一聲,琴弦被撥斷了一根。“先生,您不要疑心,我是個打柴的,回家晚了,走到這裡聽到您在彈琴,覺得琴聲絕妙,不由得站在這裡聽了起來。” 那人對他說。
伯牙心想:一個打柴的樵夫,怎么會聽懂我的琴呢?於是他就問:“你既然懂得琴聲,那就請你說說看,我彈的是一首什麼曲子?”
聽了伯牙的問話,那打柴的人笑著回答:“先生,您剛才彈的是孔子讚嘆弟子顏回的曲譜,只可惜,您彈到第四句的時候,琴弦斷了。” 打柴人的回答一點不錯,伯牙不禁大喜,忙邀請他上船來細談。接著伯牙又為打柴人彈了幾曲,請他辨識其中之意。當他彈奏的琴聲雄壯高亢的時候,打柴人說:“這琴聲,表達了高山的雄偉氣勢。”當琴聲變得清新流暢時,打柴人說:“這後彈的琴聲,表達的是無盡的流水。” …
伯牙聽了不禁驚喜萬分,自己用琴聲表達的心意,過去沒人能聽得懂,而眼前的這個樵夫,竟然聽得明明白白。沒想到,在這野嶺之下,竟遇到自己久久尋覓不到的知音,於是他問明打柴人名叫鐘子期,和他喝起酒來。倆人越談越投機,相見恨晚,結拜為兄弟。約定來年的中秋再到這裡相會。
鐘子期灑淚而別後第二年中秋,伯牙如約來到這地方,可是他等啊等啊,怎么也不見鐘子期來赴約,於是他便彈起琴來召喚這位知音,可是又過了好久,還是不見人來。第二天,伯牙向一位老人打聽鐘子期的下落,老人告訴他,鐘子期已不幸染病去世了。臨終前,他留下遺言,要把墳墓修在江邊,到八月十五相會時,好聽俞伯牙的琴聲。
聽了老人的話,伯牙萬分悲痛,他來到鐘子期的墳前,淒楚地彈起了古曲《高山流水》。彈罷,他挑斷了琴弦,長嘆了一聲,把心愛的瑤琴在青石上摔碎了。他悲傷地說:我唯一的知音已不在人世了,這琴還能彈給誰聽呢?”
綜上所述,伯牙在荒山野地彈琴,樵夫鐘子期竟領會出“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驚道:“善哉,子之心而與吾心同。”鐘子期死後,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絕弦,終身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
“知音”是心有靈犀,不分年齡、不論貴賤的。
兩位“知音”的友誼感動了後人,人們在他們相遇的地方,築起了一座古琴台。直至今天,人們還常用“知音”來形容朋友之間的情誼。 千古傳誦的詩篇:“摔碎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在對誰彈!春風滿面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 啟迪著人們珍惜友情。
琵琶聲攪帝王心,三千寵愛在一身
作品左方有這座被宮牆緊緊圍住的驪宮,驪山行宮規模空前,堂皇殿宇、迤邐相望,畫閣亭樓,金碧輝煌,配以自然山色,溫泉煙霧,松柏翠綠,山花爛漫,如錦似繡的園林風光,成為人間仙境。  “驪宮高處入青雲,仙樂風飄處處聞”,宮裡徐徐地奏歌慢慢地舞蹈,管弦之聲聚而不散。皇上整天看,總也看不夠。唐玄宗楊貴妃沉浸於歡歌笑語中。
琵琶聲攪帝王心,三千寵愛在一身琵琶聲攪帝王心,三千寵愛在一身
這難道僅僅只是男女間之戀情嗎?這是一對知音共同的嚮往。
誰說千古帝王都薄情,君不見“馬嵬坡前寸腸斷,隆基至死戀玉環”。
唐玄宗楊貴妃的愛情千百年來不知感動著多少人,難道他們之間僅局限於男女愛戀和性渴望嗎?不,由愛戀而更進了解從而成為知己、知音古來有之;而由男女知音、知己相互親密也是人之常情。現代科學認為愛情是通過激素作用而產生的一種生物程式,天然的愛情是有時限的,試想,開創"開元盛世"身為一代帝皇的唐玄宗之所以傾心於一個宮人,既因為唐玄宗與楊貴妃是知音、是知己喔!
唐玄宗多才多藝,楊玉環天生麗質,其音樂才華在歷代后妃中鮮見。加上優越的教育環境,使她具備有一定的文化修養,性格婉順,精通音律,擅歌舞,並善彈琵琶。 “素手弄琵琶,琵琶聲聲訴衷情;信手低眉續續彈,彈盡心中無限事…”;唐明皇也很喜歡舞蹈,相傳著名的《霓裳羽衣舞》的曲調,就是唐明皇根據河節度使楊敬述將從印度傳進來的《婆羅門曲》來潤色改編、創作而成的。唐明皇個人能夠演奏多種樂器:琵琶、二胡、笛子、羯鼓,無一不通、沒有不曉。無怪乎那位萬人之上的大唐皇帝竟“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了。根據常理推斷,已步入老年的唐玄宗寵愛楊貴妃,可能不僅是貪圖美色和床笫之歡,更是將她當作生活體貼入微、凡事知心解意、猶能迎合自己嗜好的精神伴侶。 音樂讓他們倆相知、長廝守。
古往今來,有幾位帝王將相會如此鐘情於一位女子?
白居易的一首長篇敘事詩;《長恨歌》是一個重大的歷史題材和政治
題材,同時又是一個來自民間的具有悠久傳統的人性題材、心理題材。唐玄宗這位封建統治階級的皇帝同樣也是普通人,一個有愛欲、有苦惱、有錯誤、有缺點的人情味十足的痴情皇帝,和百姓一樣是有血有肉的人,不是神!
長安城中的太極宮,玄宗陷入對往事的追憶長安城中的太極宮,玄宗陷入對往事的追憶
有傳說楊貴妃並未死於馬嵬驛,而是流落於民間。俞平伯先生在《論詩詞曲雜著》中對白居易的《長恨歌》和陳鴻的《長恨歌傳》作了考證。他認為白居易的《長恨歌》、陳鴻的《長恨歌傳》之本意,蓋另有所長。如果以“長恨”為篇名,寫至馬嵬已足夠了,何必還要在後面假設臨邛道士和玉妃太真呢?職是之由,俞先生認為,楊貴妃並未死於馬嵬驛。當時六軍譁變,貴妃被劫,釵鈿委地,詩中明言唐玄宗“救不得”,所以正史所載的賜死之詔旨,當時決不會有。陳鴻的《長恨歌傳》所言“使人牽之而去”,是說楊貴妃被使者牽去藏匿遠地了。白居易《長恨歌》說唐玄宗迴鑾後要為楊貴妃改葬,結果是“馬嵬坡下泥中土,不見玉顏空死處”,連屍骨都找不到,這就更證實貴妃未死於馬嵬驛。值得注意的是,陳鴻作《長恨歌傳》時,唯恐後人不明,特為點出:“世所知者有《玄宗本紀》在。”而“世所不聞”者,今傳有《長恨歌》,這分明暗示楊貴妃並未死。
還有一種說法認為,楊貴妃逃亡日本,而楊貴妃則由陳玄禮的親信護送南逃,大約在今上海附近揚帆出海,到了日本油谷町久津。日本山口縣“楊貴妃之鄉”建有楊貴妃墓。
楊貴妃下落何處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唐玄宗至死從未見到他的知音戀人楊貴妃,
“但教心似金鈿堅,天上人間會相見。
臨別殷勤重寄詞,詞中有誓兩心知。
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琵琶聲攪帝王心,三千寵愛在一身”,李隆基專寵楊貴妃的愛情故事,實是李隆基和楊貴妃一對知音的傳世史話,“千金易得,知音難求”,“長恨歌”為這對知音留下餘韻,給讀者以聯想、回味的餘地。
忽聞水上琵琶聲,潯陽江頭有知音
白居易在其被貶到潯陽城時,一日宴別好友,巧遇一位極善琵琶的女子,可曾想白居易與此女子可謂同病相憐,一是白居易被貶至潯陽,而琵琶女身世飄零,於是在《琵琶行》白居易發出“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極致惆悵感慨。琵琶聲把白居易琵琶女的心在一起。
忽聞水上琵琶聲,潯陽江頭有知音忽聞水上琵琶聲,潯陽江頭有知音
琵琶女,琵琶技藝超群,白居易如此描述“十三學的琵琶成,名數教坊第一部”,“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而且此女年少時是何等的國色天香“曲罷曾叫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白居易在被琵琶女的命運激起的情感波濤中坦露了自我形象。“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臥病潯陽城”的那個“我”,是作者自己。作者由於要求革除暴政、實行仁政而遭受打擊,從長安貶到九江,心情很痛苦。當琵琶女第一次彈出哀怨的樂曲、表達心事的時候,就已經撥動了他的心弦,發出了深長的嘆息聲。當琵琶女自訴身世、講到“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乾”的時候,就更激起他的情感的共鳴。同病相憐,同聲相應,潯陽江頭有知音!於是創作了傳世名篇:“琵琶行”。
在曲子接近終結時,白居易這樣寫道: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在一聲“裂帛”般的音響之後,一切都歸於靜寂,唯有秋月映照江心。置身斯時斯境,同懷天涯淪落之感的作者與彈者心境如何,不難想見;而由此剎那間寧靜所構成的音響空白,也給讀者留下了涵詠回味的廣闊空間。
永恆知音傳奇
在作品左上角,一座山間別墅映入我們的眼帘,英國愛德華八世正和美國離婚女子沃麗絲-辛普森夫人悠閒地散步在山間小路上,一輪滿月徐徐升起,他們有說不完的人生感慨。這位溫莎公爵與沃麗絲一起在法國幸福地生活了35年。1972年,78歲的溫莎公爵病逝,沃麗絲在對丈夫的思念中度過人生最後的14年。沃麗絲每天都要將丈夫的遺物整理好,並一直保持他生前的模樣。在她的晚年整理了回憶錄,並整天沉浸在她丈夫喜歡的音樂中。
“富貴於我如浮雲”,溫莎公爵臨終時愛德華對妻子說道:“沃麗絲,我永遠都不後悔我的選擇……”。是什麼力量促使這位英國公爵毅然決然放棄王位而選擇“愛情”呢?原來,王位有很多人都想得到,而知音卻永世難求,是他們的共同付出和享有。永遠是共同的付出。他的決定遭到了包括首相鮑爾溫在內的謀臣們的一致反對,而愛德華八世卻回答:“我現在考慮的惟一問題就是自己配不配當沃麗絲的丈夫,和她在一起就是我永遠的幸福……無論當國王還是不當國王,我都要娶沃麗絲,為了達此目的,我寧願退位。”
美麗邂逅成就永恆知音傳奇美麗邂逅成就永恆知音傳奇
沃麗絲·沃菲爾德,她既沒有漂亮的容貌也沒有超人的才華。可是1931年王太子在倫敦第一次遇到沃麗絲時,就為她通曉事理、舉止瀟灑的風度所傾倒,沃麗絲雖已近中年,但依然窈窕如初。王子對沃麗絲一見傾心,沃麗絲深知愛德華人生志向,他們的心是彼此相通的,“即使因為和你在一起我一無所有,我也沒有怨言,比起你來,王冠、權杖和御座都不重要。”這得到知音高於一切的誓言使沃麗絲在各種誹謗、咒罵聲中得到安慰。
英國歷史絕無僅有的國王驚世駭俗的一舉曾引起舉世轟動,他們美麗邂逅成就永恆知音傳奇。
許多王室故事和當權者,已經變成一頁枯萎的歷史,沒什麼人記得他們。可是我們所有人都知道,有一個國王為了知音放棄了一切。我們也因此懂得了知音情愛的代價,懂得了生命會因為這知音情愛而永遠美麗。
維羅納城是青年男女膜拜的知音情愛場所
風景綺麗迷人的維羅納是義大利最古老、最美麗的城市之一。這座寫滿仇恨和戰爭歷史的 小城曾一直被人們看作軍事重鎮、歷史古城,直到莎士比亞的《羅密歐與朱麗葉》問世。維羅納就是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故鄉,自然也成為世界青年男女膜拜的愛情場所。
英國劇作家莎士比亞寫於1594年的《羅密歐與朱麗葉》,講述的是羅密歐與朱麗葉二人於舞會一見鐘情後,方知兩方家族有深刻的世仇,13歲的朱麗葉美若天仙。羅密歐上前向朱麗葉表示了自己的愛慕之情,朱麗葉也對羅密歐有好感。可是,當他們對雙方的身份真相大白之後,羅密歐仍然不能擺脫自己對朱麗葉的愛慕。他翻牆進了凱普萊特的果園,正好聽見了朱麗葉在視窗情不自禁呼喚羅密歐的聲音。顯然,雙方一見鐘情,心有靈犀,他們相愛很深,彼此都為得遇知音而不知所措。 最後二人為了在一起,朱麗葉先服假毒,醒來發現羅密歐自盡,也相繼自盡。
維羅納城是青年男女膜拜的知音情愛場所維羅納城是青年男女膜拜的知音情愛場所
昨天的仇敵,今日的情人,最美的心,最真的情,心已相許;若無羅密歐,愛棲何處?石爛海枯,生死與君同途;愛到深處,生死難分; 知音已去,今世已空,何惜此身?我願以死隨君,問世間幾多相知!……
本劇曾被多次改編成歌劇、交響曲、芭蕾舞劇、電影及電視作品。法國作曲家古諾曾將此劇譜寫為歌劇,著名的音樂劇《西城故事》亦改編自本劇。俄國作曲家柴可夫斯基譜有《羅密歐與茱麗葉幻想序曲》,作曲家普羅高菲夫則為該劇編寫芭蕾舞樂曲,均獲得大眾的喜愛。而1996年電影版名為《羅密歐與茱麗葉 後現代激情篇》由好萊塢藝人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及克萊爾·黛恩斯主演,於1997年柏林影展獲得多個獎項。2001年,法國音樂家Gerard Presgurvic獨力將本劇改編成法文音樂劇,巴黎首演之後就陸續在世界各地巡迴,2007年四月曾到台北表演,於2008年到香港和中國大陸演出。外有電視動畫版,由日本動畫公司GONZO負責製作,於2007年4月4日播放。
一本《羅密歐與朱麗葉》劇作,五百多年來竟牽動世上千百萬人的心,一對相知相愛的男女為了知音,什麼金錢、地位、名譽…甚至生命都可以不要,失去知音也便失去了一切,這可以也是人性的“弱點”但同時也是人類精神的高層次需求。
心理學家的研究還發現,越是難以得到的東西,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越高,價值越大,對人們越有吸引力。“羅密歐與朱麗葉效應”值得深思。之所以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愛情如此堅貞,是因為凱普萊特和蒙太古兩大家族的粗暴敵對而造成的。這一“效應”在《紅樓夢》中的賈寶玉和林黛玉、《陰謀與愛情》中的斐迪南和露伊斯、《西廂記》中的張群瑞與崔鶯鶯等人身上都得到了充分的驗證。
將軍拔劍南天起 我願做長風繞戰旗
蔡鍔曾在青雲閣的普珍園結識名妓小鳳仙蔡鍔當時33歲,小鳳仙17歲,小鳳仙識英雄、重英雄,兩人心生愛意.他們踏香尋梅,互吐知音情結。從蔡鍔贈小鳳仙兩聯中也可看出倆人的一番真情:不幸美人終薄命;古來俠女出風塵。其地之鳳毛麟角;其人如仙露名珠。
在天津,小鳳仙不露痕跡地掩護了蔡鍔,隨後在“高山流水”的琴曲中,小鳳仙吐露了悲慘身世和除國賊之心愿,彼此終於覓到知音。
袁世凱登極前夕,起義迫緊,蔡松坡與小鳳仙暢遊京畿一帶名勝古蹟,招搖過市,故意令人有目共睹。小鳳仙藉此掩護蔡鍔離開北京,自己被投入監獄。“將軍拔劍南天起 我願做長風繞戰旗 ”,為知音願做一切事的!
護國討袁戰爭勝利結束。蔡鍔卻操作勞成疾,在日本就醫時逝世。此時,小鳳仙靜坐船頭撫瑤琴,思念知音,一根琴弦突然崩斷,小鳳仙一愣,似乎心有靈犀,馬上明白了什麼,珠淚頓時湧出。在中央公園公祭蔡鍔時,小鳳仙身披黑紗,送有輓聯:九萬里南天鵬翼,直上扶搖,憐他憂患餘生,萍水相逢成一夢;十八載北地胭脂,自悲淪落,贏得英雄知己,桃花顏色亦千秋。
蔡松坡與小鳳仙踏香尋梅,互吐知音情結蔡松坡與小鳳仙踏香尋梅,互吐知音情結
將軍逝世後小鳳仙因無法忘懷,又來到青雲閣找尋將軍的記憶,並又在此遇到她的後來丈夫,因為她的丈夫長相很像將軍,之後她便隱姓埋名,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八十年代在青雲閣原址拍攝的電影《知音》是根據蔡鍔將軍與小鳳仙的知音情愛故事改編,世人為之感懷。並演繹了一段名流千古的愛情故事。
其實,蔡鍔小鳳仙的一段情並非傳說所說的單純“男女戀情”,而是共同的理想和心心相印的知音之情。據蔡鍔長子蔡端先生回憶,其生母潘夫人給他講過,有一次蔡鍔陪家眷去看戲,開場前指著包廂里一年輕女子對潘夫人說:她就是小鳳仙。從這個細節里至少可以得出兩個信息:一、蔡鍔看戲是和家人在一起而不是和小鳳仙出雙入對,說明他倆的關係並非純粹的“偷情”;二、蔡鍔和小鳳仙的交往並不背著家人。況且男女知音肉袒相見亦人之常情。
李桂蘭在回憶小鳳仙時說:“繼母特別喜歡一張照片,她總是拿出那張照片靜靜地看,看照片時也從不忌諱我們,那是她和一個年輕將軍的照片。”,“照片裡的男人很英武,肩上有著很大的章,衣服上還有很多金黃色的穗。我就問她,‘這是誰啊’,她還是淡淡地一笑回答,‘這是一個朋友’。” 是的,朋友,一對知音朋友!
以心相許,終成眷屬
男女知音可以拋棄時間、金錢、健康、甚至自由,真心真意同舟共濟,絕不會同床異夢,只會齊心協力。張學良將軍與趙四小姐傳奇般的知音故事膾炙人口,牽動著無數人的心魄。
趙一荻天生麗質,且又聰明靈慧,十四五歲就曾成為《北洋畫報》的封面女郎。她與張學良相識時,兩人一見鐘情,從此墜入愛河。她陪伴張學良72年,是中國現代史上的一位頗具神秘色彩的女性,在與世隔絕的寂寞中,張學良和趙四小姐的悽苦是可想而知的。他們倆人相依為命,張學良把一切希望和歡樂都寄托在趙四小姐的身上,趙四小姐則儘自己全部的力量給張學良以安慰和照料。見過的人都說,趙四小姐經常身著藍衣,腳登布鞋,幾乎洗盡鉛華,終日陪伴在張學良身邊,令人感動。雖然相對來說,她比張學良多些自由,每年都能獲準到美國去探望兒孫,但她每次總是飛去飛回,僅住兩三天,即又回到張學良身邊。 張學良原配于鳳至給張學良寫了回信中說:“趙四小姐是位難得的女子,25年來一直陪著漢卿同生死、共患難,一般人是做不到的。所以我對她也十分敬佩。現在由她陪著漢卿,漢卿高興,我也放心。至於我個人的委屈,同他們所受的無邊苦楚和寂寞比起來,又算得了什麼。”她轉而對長女閭瑛說:“只要能使你父親有安慰之欣悅,我任何事情都答應。“ 于鳳至給張學良寫了回信:“你們之間的愛情是純潔無瑕的,堪稱風塵知己。尤其是綺霞妹妹,無私地犧牲了自己的一切,任勞任怨,陪侍漢卿,真是高風亮節,世人皆碑。其實,你倆早就應該結成絲夢,我謹在異國他鄉對你們的婚禮表示祝賀!”1964年3月,結髮妻子的離婚手續,從美國寄到張學良手中。1990年1月30日,于鳳至在睡夢中安然逝去。1964年7月4日,張學良與趙一荻正式結婚。他們都實現了心愿。
趙一荻病逝夏威夷醫院,張學良無限依戀趙一荻病逝夏威夷醫院,張學良無限依戀
人海茫茫,知音難求
傳奇故事更多的是知音情節
從古至今人們傳頌的愛情經典,例如范蠡和西施、呂布和貂蟬、李隆基楊玉環羅密歐與朱麗葉溫莎公爵與沃麗絲、蔡鍔小鳳仙、張學良和趙一荻、陳圓圓與吳三桂、李自成之間的愛情故事等等。在今天的流行文化中,無論是電影、電視劇、流行歌曲,愛情仍然是重要的主題。然而人們忽視了一點,那就是男女間的愛情是有時限性的。所以他們的故事更多的是知音情節。
人海茫茫,知音難求人海茫茫,知音難求
所謂“七年之庠”一般是指人們婚姻到了第七年可能會因婚姻生活的平淡規律,感到無聊乏味,要經歷一次危機的考驗(指可能發生婚外情、外遇、偷腥的現象)。當然假若婚姻真的出現問題,不一定為七年,或長或短,可能只要一年、兩年,甚至結婚不久就可能癢起來了。
其實,維持婚姻是需要承擔由此而產生的權利、義務及其他責任的。很多家庭都因子女、親情等原因一直維繫著婚姻關係,而男女間的愛情畢竟在婚後不久便會淡泊,這也是不爭的事實。
傳統觀點認為,人類愛情和性渴望在感情關係確立初期達到極致,而後日益淡漠。情侶間如膠似漆、意亂情迷的浪漫狀態在雙方相處15個月內開始淡化,10年後已經消逝。
現代科學揭示了愛情是通過激素作用的一種生物程式,天然的愛情是有時限的。如此以來,新婚夫婦終生廝守的誓言有多么脆弱?性慾、戀愛和伴侶關係是激素的力量。
男女知音最可能成為伴侶
男女情愛反映了人類異性愛的社會性本質。愛情由情愛和性愛兩個部分組成。人畢竟是人,人類的愛情除性慾表現外,更多的是戀人之間有意識、有目的的交往形式。
男女知音當然盼望能朝夕相處、結伴終生。他們間若條件允許,肌膚之親在所難免,這是人的本性,也是無可非議的。男女情愛是一種複雜的感受,它既包括同性本能和感覺緊密聯繫的簡單感情,也包含與道德感、理智感、美感和人的其他精神生活相聯繫的高尚的社會性情感的豐富內容。設若因道德、理智等諸多因系受制,男女知音或只能停留在精神層面的的相憐相愛,所謂“紅顏知己”或“藍顏知己”實屬不得已而為之的一種虛擬感情的環境。
溫莎公爵捨棄王位迎娶沃麗絲,衝破權勢阻力,成就永恆知音傳奇;羅密歐與朱麗葉以生死之交來報答彼此;一代帝皇唐玄宗雖擁有了楊貴妃卻因荒廢朝政,最終留下長恨;蔡鍔將軍識大體、顧大局雖未能與小鳳仙成為眷屬,但在二人心中都留下難以忘懷思念……
高山流水韻依依 千古知音最難覓
世上如伯牙與鐘子期的知音實在是太少了。孟浩然曾嘆曰“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岳飛無眠之夜也道“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蘇軾自比孤鴻,寫下了“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州冷”句子。賈島卻是“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知音如不賞,歸臥故山丘。”的辛酸。
高山流水韻依依 千古知音最難覓高山流水韻依依 千古知音最難覓
高山流水韻依依,千古知音最難覓。知音是坦誠相對彼此了解,情趣相投互為給予、是彼此間可以不問容顏、不問賢愚、不問貧富的人。他們心有靈犀、心心相印,甚至可以為對方忘我的人。藝術評論家、詩人徐林在一篇《歲月》浮想中,在談到知音時寫道:“只有你的心才能理解我的衷情;只有你的眼才能看穿我的生平…”他們彼此多么了解和理解呀!這樣的人生是最快樂的!是最幸福的,有道是“千金易得,知音難求”,人海茫茫,知音可貴啊! 朋友,請珍惜你身邊的知音朋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