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記者這樣寫新聞》是2011-11-01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人民日報記者這樣寫新聞
- 作者:趙興林
- 出版時間:2011年11月01日
- 出版社:人民日報出版社
- ISBN:9787511506474
《人民日報記者這樣寫新聞》是2011-11-01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
《人民日報記者這樣寫新聞》是2011-11-01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信息作 者: 趙興林 編版 次: 1頁 數:裝 幀: 平裝開 本:所屬分類: 圖書>新聞出版>新聞學、新聞事業內容簡介《人民日報...
我這樣做記者是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的一部作品,作者是田流 內容介紹 老一輩新聞人對人民、對黨和國家的一腔赤誠和一生務實,那樣的人生信仰、職業素養無不叫人感動。作者介紹 筆名田流 蘇蔚 亦農 主要作品:《王運升》《發揚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草原上》《怎樣寫通訊報導》《縣委書記》《星火集體農莊》《田流...
《人民日報記者說:好稿怎樣寫到位》是2023年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好稿怎樣寫到位》是“人民日報記者說”系列的第五本書。本書是作者近些年在工作期間有關編輯、改稿的經驗總結,結合具體案例,對比初稿與見報稿,從真實、結實、平實三方面,著重探討報導寫作中的文風問題,對好稿的好文風做了細緻...
《人民日報寫作課:學會斷舍離》是一本2023年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費偉偉。內容簡介 人民日報作為黨中央機關報,擁有一支素質過硬的編輯記者隊伍,采寫了大量影響時代的新聞精品,屢次斬獲中國新聞獎。人民日報出版社作為人民日報獨特地位和職責使命在圖書出版領域的重要延伸和體現,有責任和義務將人民日報開門辦...
《新聞寫作方法論》是由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的新聞專業教材。主要闡述新聞寫作的特點、基本要素、客群心理、寫作手法等具體實際信息內容,幫助人們更好掌握新聞寫作方法,提升新聞寫作水平。是新聞專業學生、新聞從業人員與愛好者的學習用書。1993年出版第一版,2010版為最新版本。內容提要 《新聞採訪方法論》的成功,自然...
楊立新,男,新聞學和書法學雙博士,先後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首都師範大學中國書法文化研究院,分別師從方漢奇先生、歐陽中石和劉守安先生。現為人民日報社總編室一讀室主任,主任編輯;併兼任中國傳媒大學中國書寫文化研究中心教授、文化部中國詩酒文化協會天恆詩書畫院顧問、遼寧省當代文學研究會《文苑春秋》雜誌...
受黨中央☆、中組部和報社領導的布置,以人民日報頭條新聞、通訊配重要評論的形式,出色地完成了煤炭部、郵電部、四川省、江蘇省等幾個部、省整黨和調整領導班子的采寫任務,推動了整黨深入和全國省部級領導班子的調整。此外,揭批“農業學大寨”極左思潮危害,揭批“關係岡”的危害等通訊、評論,尖銳潑辣,直指要害...
曾在德興市郵電系統乾過臨時工作,後考入江西富家塢銅業有限責任公司黨委宣傳部、都市消費報、東南快報、青年時報從事記者、編輯工作,現供職於杭州日報報業集團,主管每日商報旅遊休閒欄目,擔任新聞總監。主要作品 從業十幾年來,他先後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解放軍報》等國家級新聞媒體發表文章數百篇。19...
本報上海9月22日電記者呂網大報導:我國優秀跳高運動員朱建華今天下午在上海虹口體育場舉行的第五屆全運會田徑決賽中,跳過2.38米,打破由他本人保持的2.37米世界男子跳高紀錄。(《人民日報》)六要素導語的長處是具體、完整。它可以獨立成一條訊息。但內容太多,主次不分,重點不突出,就像掛滿手帕、褲衩到襯衣...
田流,原名張丙蔚。直隸(今河北)完縣人。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2年畢業於華北聯合大學文藝學院。人物經歷 1945年後,歷任《晉察冀日報》記者,《人民日報》記者、農村新聞編輯部副主任、國內政治新聞編輯部副主任,國家計委政治工作組組長,中共中央工交政治部辦公室副主任,《人民日報》記者部主任,《報告文學...
《人民日報》關於《北京醫院出國人員努力節約外匯》的報導,全文對事實的表述,它所使用的就是樸實的語言。其中寫道: 到日本考察的人員,不講排場,不擺闊氣,不亂花一分錢。出國前做衣服,服裝費都沒有達到國家規定的標準。有的該做四件衣服的,只做了三件。到了國外,住便宜的簡易旅館,吃大眾化的飯菜,外出...
[王旭明]:此外,特別高興的是今天有許多媒體參加今天的新聞發布會,特別要感謝新華網和人民網兩家網站做現場直播。下面開始提問。[人民日報記者]:大家都知道,在國外民辦教育的發展到了一定的水平,而且很多優質的教育資源都是在民辦教育這塊。我們國家剛剛起步,請問周部長,您能不能預測一下將來民辦和公辦是不是真正...
鐘嘉同志到人民日報海外版工作24年來,一直兢兢業業,任勞任怨,是一個認真負責、業務嫻熟的編輯,也是一個吃苦耐勞、文筆凝練的記者。鐘嘉同志長期以來,認真貫徹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熱愛黨的新聞工作和社會主義新聞事業。她堅持黨的新聞宣傳方針政策,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
著名新聞理論家、教育家。晉冀豫解放區新聞事業的締造者之一、新中國新聞事業的奠基人之一、新中國新聞教育的奠基人之一、中國經濟傳媒的奠基人之一,經濟日報原總編輯,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研究所第一任所長,原《人民日報》副總編輯、社務委員。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系第一任主任、教授,原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主席團委員...
《總編手記:版面背後的故事(新聞四部曲)》是梁衡寫的圖書。內容簡介 《總編手記:版面背後的故事》是著名學者、新聞理論家梁衡先生在新聞領域的代表作之一。收錄了2000年到2006年底,作者在《人民日報》任副總編期間的策劃和改稿記錄,以及退休後為報紙寫的少量時評。全書分明理篇、寫作篇、編輯篇、策劃篇、記者篇...
李克林(1916年9月-2003年8月),原名李振瀛,也曾用名李熒。河南鄧縣人。1916年9月生於鄧縣崗岔樓村。曾任《人民日報》農村部主任,是參加了人民日報創建的為數不多的女編輯(記者)之一。為著名學者李銀河之母。2003年8月逝世。人物生平 李克林,原名李振瀛、李熒,河南鄧縣(今鄧州市)人,1916年9月生於崗...
或者說,新聞評論立意的深刻性取決於分析的透闢性。從認識論上講,就是要透過現象揭示本質,著力分析它的內部聯繫,儘可能對事物的變化與運動有規律性的認識。在第7屆中國國際新聞獎評選中榮獲一等獎的人民日報評論《兩種歷史觀的較量》,對當時日本國內的一場輿論戰進行評論:一方是《朝日新聞》,堅持正視歷史、檢討...
梁衡提出“三點一線法”時,還是一個活躍在採訪第一線的30多歲的青年記者,20年後,已是人民日報副總編的梁衡談及這一公式時,反覆強調——“三點一線法”是我1982年在基層當記者時總結出的方法。這裡有幾個要點:1.堅持唯物論,新聞必須是事實;2.堅持辯證法,這個事實必須是在全局中有積極作用,要體現黨和...
人民日報社首部微電影《高考40年,有努力就有遠方》人民日報社首部系列微紀錄片《20年,香港正青春》動畫短視頻《刻度上的五年》兩會Rap動畫《Word兩會我做主》H5《總理給你送快遞》《人大新聞發布群,傅瑩邀請您加入群聊》《看!有人把十三五畫出來了》等 參與節目 主持《厲害了我的兩會》《十九大開講啦》《兩會...
要保證新聞紀實作品的真實性,唯有深入採訪,沒有其它捷徑可走。首先,採訪以前一定要準備充分。在確定一個採訪對象後,要廣泛蒐集與之相關的背景和外圍材料,然後擬定採訪提綱。其次,要多方採訪,多側面的採訪。《人民日報》的幾個記者在蘭考實地採訪了兩三個月。徐遲這樣的大作家寫《歌德巴赫猜想》,在中科院跟著...
《走過那山,蹚過這河》是從事27年新聞工作、具有較深資歷的人民日報記者管志華的新聞匯集,全書記人寫事,文情並茂,娓娓道來,頗具可讀性。由《人民日報》文藝部文藝理論版編輯、知名作家李輝作序。圖書目錄 序 留下這些文化碎片 海上風韻 商人群:與城市崛起相伴 上海會館的源流 上海商人和蘇州文人 “大隆”的...
在新聞導語上設定“懸念”,事情先不直說,吊起讀者的胃口,“逼”得你不得不繼續讀下去。1978年6月25日人民日報刊發了一篇報導,導語是這樣寫的:“國財貿大會上傳說著這樣一件事:上海服裝進出口公司床上用品組的職工,‘救活’了兩隻鴛鴦,挽回了一大筆外匯。”為什麼要“救活”鴛鴦?“救活”了兩隻什麼樣的...
積累素材,鍛鍊自己的實際工作能力,豐富社會經驗,提高自身素質,以便在體驗式採訪中更好地把握事實。參考資料 《當代新聞採訪》劉海貴著 復旦大學出版社 《新聞採訪學新論(修訂本) 》羅以澄 武漢大學出版社 《新聞採訪學》藍鴻文著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新聞採訪寫作》敖廣力著 人民日報出版社 ...
1994年12月16日,《人民日報》、《人民日報海外版》均在三版以一個整版的篇幅刊發。近一個月時間,《人民鐵道》、《遼瀋晚報》、《知音》等全國十幾家新聞媒體和雜誌也刊發或轉載了這篇通訊。緊接著,中國計生委、中央電視台影視部等單位投資,以杜樹人為編劇,拍了五集電視連續劇《我心中的故事》,在遼寧電視...
余智驍工作後,曾到新華社黑龍江分社和河北分社鍛鍊,從事國內新聞報導。在兩個分社,他表現優異,獲得分社領導高度評價。期間,他寫了不少有影響的報導,分別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瞭望》、《半月談》等報刊雜誌上發表。另有一篇內參獲吳邦國委員長和溫家寶總理批示。赴阿富汗 2006年6月到2007年10月,任...
新聞與文學結合後的報告文學是兩棲作品,新聞與散文結合後的散記同樣是兩棲作品。紀行性的散記有巡禮式散記、隨訪式散記、觀覽式散記三種。①巡禮式散記是呈系列采寫或刊出的報導品種。它具體表現在兩方面。一是報刊社根據客群的需要有計畫組織或開設某種限定題材的欄目供作者有的放矢投稿,呈系列刊發。如人民日報在...
獲中國應急管理部2019年度應急管理好新聞一等獎。獲內蒙古自治區脫貧攻堅先進個人。獲第三十一屆中國新聞獎一等獎。獲第三十三屆中國新聞獎一等獎。獲第二十九屆內蒙古新聞獎特等獎。獲第三十屆內蒙古新聞獎特等獎。獲第三十一屆內蒙古新聞獎一等獎。獲首屆內蒙古農牧好新聞一等獎。人物履歷 張棖,人民日報社記者,入選2017年...
例如新華社記者采寫的《40:1與1:10的警示》(《人民日報》1988年8月20日),說的是上海市在三年多的時間裡,引進技術設備1000多項,用外匯10億多美元,但用來消化吸收外來技術的資金僅9600萬人民幣,兩者相比為40:1。而在日本,每引進1美元的技術,卻用10美元進行消化改造,比例為1:10.這兩個數字非常典型...
在我的印象中,趙業輝的名字同很多重大或突發事件緊緊聯繫存一起:伊朗巴姆地震,“神州五號”上天,印度洋大海嘯,珠穆朗瑪峰高程測量……兒年來,他總是積極、主動地前往重大的新聞現場進行採訪,寫出了一大批令人關注的優秀新聞作品。可以說:他是親歷式新聞的忠實踐行者。2007年6月,追隨著人民日報社首任社長、...
新聞操守 方進玉原來是新華社的記者,一個十分出色的記者,深受上級領導賞識,30歲出頭已經是副高級職稱。本來他可以繼續在新華社做他的“皇家”記者,但後來三篇報導改變了他的想法。我現在已經記不起具體是哪三件事,只記得有件是關於的,大概是方進玉在北京的報刊攤街頭發現《人民日報》賣得不如其他類的報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