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信息
人格與犯罪
ISBN:978-7-5620-6876-1
作者:王太寧 著
出版日期:2016-08
版次:1-1
開本:32
頁數:290
字數:260千字
裝訂:平裝
讀者對象:
圖書狀態:上架
內容簡介
目前犯罪研究大體發展為兩種進路,其一是觀察犯罪,並尋求犯罪發生的原因及嘗試預防,即犯罪學,其二是觀察犯罪的歸責,並評價、反思歸責過程以嘗試減少犯罪,即刑法學。犯罪是人的行為,雖然不能準確地說出犯罪究竟在人類社會的什麼時間出現,但不可否認犯罪是伴隨著人類社會的一種常見社會現象。在觀察犯罪的時候,首先犯罪是作為人的行為進入觀察者視野的;其次,犯罪被視為特定的人在特定的時空環境中的行為。雖然可以從不同的維度和水平如經濟、亞文化、鄰里、性別、智力等角度去尋找犯罪的原因,但任何原因究其本意都是為了說明特定的人(犯罪人)為什麼做特定的行為(犯罪),或者不做特定的行為;在尋找犯罪對策的時候,各種措施的目的也是通過改變特定的因素,如經濟、居住環境、認知學習等,來改變或影響特定的人使其不做特定的行為。刑法學研究也是如此。在當代,首先進入刑法學視野的必然是人的行為,其次,刑罰後果或者處遇措施是作用於人本身的,目的是改變人的行為模式以達到預防和恢復的效果。雖然犯罪學學派林立,不同理論有不同的敘事風格,學者也有不同的研究品味,但是,犯罪研究逃避不開的前提仍然是:該如何看待人和人的行為?如何才能改變或影響人的行為?這種嘗試是否有效?因此,犯罪研究應該有一種敞開的胸懷,融合其他學科的研究成果,並結合自身的研究目的反思、整合現有的研究結論。即借用現有關於人、人的行為的科學研究,來解釋和分析犯罪現象。
囿於視野和能力所限,此處的借鑑僅僅是借鑑了心理學中的人格理論,並且對於人格做了擴大的理解。
作者簡介
王太寧 女,回族,1979年生,遼寧瀋陽人,吉林大學刑法學博士。現任昆明理工大學法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曾在《中外法學》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
圖書目錄
昆明理工大學法學文庫、法學譯叢總序(1)
導言(1)
第一章 人格理論(3)
一、人格概念(3)
二、研究回顧(5)
三、人格模型(16)
四、人本主義(26)
五、人格連續體(29)
六、行為結構(42)
第二章 人格與犯罪學(59)
一、反思犯罪學研究中的人(59)
二、狹義人格與犯罪學(70)
第三章 人格與犯罪統計(85)
一、犯罪定義差異(86)
二、犯罪統計誤差(97)
三、回到真實世界(107)
第四章 犯罪人差異(112)
一、基於認識論的犯罪理論梳理(112)
二、犯罪人差異(121)
第五章 犯罪內部描述(148)
一、學者敘事(150)
二、自我敘事(160)
三、公眾敘事(167)
四、和平共處(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