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義心理學的學習理論

人本主義心理學的學習理論

是學習理論的一大派別,主要代表人物有馬斯洛羅傑斯。主張學習即個體自我實現的過程。重視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中心開展學習,教師是學習的促進者。強調學生的情感、需要等因素對學習的作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人本主義心理學的學習理論
  • 外文名:learning theory of humanistic psychology
  • 定義:解釋人和動物學習的性質、過程和影響學習的因素的各種學說
  • 所屬學科:心理學,教育學
基本介紹,中心主張,主要教學觀點,

基本介紹

解釋人和動物學習的性質、過程和影響學習的因素的各種學說。
主要有兩大體系:
(1) 刺激-反應理論。其典型代表是行為主義,它繼承了英國聯想心理學派的思想,以洛克的經驗論為哲學基礎。把學習看做是刺激與反應之間聯結的建立或習慣的形成,認為學習是自發的“嘗試與錯誤”的過程。
(2) 各家又有其獨特學說。如桑代克的聯結主義、赫爾的系統行為理論、斯金納的操作條件作用和格思里的接近條件作用等學習觀。認知理論來源於德國格式塔心理學派,以唯理論為哲學基礎。認為學習是一種組織作用,是對情境的認知、頓悟和理解,是知覺的再構造或認知結構的變化。主要有格式塔學習理論、勒溫的場論和現代認知心理學學習理論如布魯納和奧蘇伯爾的認知結構論等。
兩派爭論主要發生於學習理論發展的中期,主要圍繞學到的是“聯結”還是認知結構,學習過程是試誤還是頓悟展開。兩派有逐漸接近的趨勢。如托爾曼的符號學習論、加涅的累積學習說和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等均對聯結論與認知論兼收並蓄。當前,受認知心理學的強烈影響,以資訊理論為基礎的學習理論成為研究熱點。
當代人本主義心理學的學習理論興起且影響日增。主張培養能夠適應變化和知道如何學習的人,倡導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提出學習是有意義的心理過程,重視教人勝過教書;強調發揮學習者的內在潛能,突出有用的有價值的經驗的學習,學習如何進行學習。又出現兩大學習理論體系與人本主義整合跡象。

中心主張

人本主義是20世紀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在美國出現的一種重要的教育思潮,主要的代表人物是馬斯洛、羅傑斯、凱利等。這些心理學家反對把對白鼠、鴿子、貓和猴子的研究結果套用於人類學習,主張採用個案研究方法。人本主義心理學的主要觀點是:心理學研究的對象是“健康的人”;生長與發展是人的本能;人具有主動地、創造性地做出選擇的權利;人的本性中情感體驗是非常重要的內容。
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會在1962年成立,成立之後的第一任主席布淘金,在其所著《人本主義心理學的挑戰》一書中,宣示了以下六點中心主張:
(1)對人性的了解與研究,不能靠對動物研究的結果來推論。根據動物研究所得資料來解釋人性,無異於忽視了人類的經驗及其心理上異於動物的事實。
(2)對心理學研究主題的選擇,必須以符合人類生存意義為原則。心理學的研究,絕不能為了方法或量計結果的方便, 而盲目採用實驗室研究法。心理學上很多重要問題,只因不適用於採行實驗法而遭到忽略。
(3)研究人類的行為,單憑對外顯行為的觀察是不夠的;必須了解其內在的心理歷程,必須注意其主觀經驗。對外顯行為的觀察研究,並非毫無價值,而是不能只靠觀察法研究所有問題。
(4)所謂理論心理學與套用心理學,二者間不是截然劃分的,而是彼此連續的,甚至有部分是重疊互補的。如在研究上將二者強行分開,勢將對於二者的發展,均有傷害。
(5)從事心理學研究者,在分析處理研究資料時,必須考慮到受試者個別差異的問題研究。以統計學上的平均值來代表團體的心理特徵,難免對結果誤解;見林不見樹的做法,對典型受試者(接受平均值)之外的受試者之心理特徵,將無從知曉。
(6) 心理學的研究,除消極地解決人類的問題之外,應更積極地充實人類的生活,謀求人類的福祉。

主要教學觀點

建立在現代人本主義心理學基礎上的人本主義學習理論,其觀點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 以人性為本位的教學目的觀
人本主義認為,人性本質是善的;人所表現的任何行為不是由外在刺激引起或決定的,而是發自內在、出於當事人自己的情感與意願所做出的自主性與綜合性的選擇;人的學習是個人潛能的充分發展,是人格的發展。馬斯洛指出學習的本質是發展人的潛能,尤其是那種成為一個真正人的潛能;學習要在滿足人最基本的需要的基礎上,強調學習者自我實現需要的發展;人的社會化過程與個性化的過程是完全統一的。因而,許多人本主義教育家認為,教育的根本目標是幫助發展人的個體性,幫助學生認識到他們自己是獨特的人類,並最終幫助學生實現其潛能。人本主義者強調學校教師在教學中應重點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的目標和學習的內容,創設能促進學生學習的良好的心理氛圍,保證學生在充滿滿足感、安全感的情境中,通過教師安排的合適的學習活動,發現學習內容的價值、意義,使學習者成為充分發展的人。
(二) 彰顯主體的教學過程觀
人本主義認為,在教學過程中,應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成為學習的真正主體。人本主義強調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應重視學生的認知、情感、興趣、動機、潛能等內心世界的研究,尊重每個學生的獨立人格,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幫助每個學生充分挖掘自身潛能、發展個性和實現自身的價值。人本主義力圖證明,外部的學習要求與每個人具有的生長趨勢是一致的,學習可以帶來即時的娛樂,並成為興奮的源泉,而不是作為與別人競爭或保證一個人在未來社會中的地位和工具。因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尤其要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設身處地地從學生的角度去理解學習的過程和學習的內容,幫助學生了解學習的意義,建立學習內容與學習者個人之間的聯繫,指導學生在一定的範圍內自行選擇學習的材料,激發學生從自我的傾向性中產生學習傾向,培養學生自發、自覺的學習習慣,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有意義的學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