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與醫學

人文與醫學

人文與醫學課程是復旦大學建設的慕課、國家精品線上開放課程、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該課程於2015年春季首次在智慧樹網平台開課,授課教師是陳勤奮、聞玉梅、俞吾金、王賓等。據2021年9月智慧樹網顯示,該課程已運行15學期,累計選課23.37萬人,累計學校516所,累計互動81.64萬次。

該課程共十一章,以學科交叉、整合方式對人文醫學作初步介紹,並引導學生討論,旨在為醫科生進入專業學習前進行醫學哲學思維及醫學道德等方面的教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人文與醫學
  • 類別:慕課、國家精品線上開放課程、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
  • 授課教師:陳勤奮、聞玉梅、俞吾金、王賓等
  • 建設院校:復旦大學
  • 授課平台:智慧樹網
  • 首開時間:2015年春季
課程性質,課程背景,課程定位,適應專業,課程簡介,課程大綱,開課信息,教學目標,學習預備,考核標準,所獲榮譽,教師簡介,

課程性質

課程背景

醫學是科學與藝術的對話,生與死的對話。當遺傳工程和生物技術給傳統倫理道德帶來衝擊,當醫患矛盾影響著醫生的從醫行為和人們的就醫行為,當醫療費用的重負和衛生資源的不足成為社會矛盾的焦點,針對這些問題,中國工程院院士、復旦大學教授聞玉梅,復旦大學俞吾金教授和彭裕文教授開設了該課程來解讀醫學中的人文因素。

課程定位

人文與醫學課程幫助越來越多包括醫學專業和非醫學專業的年輕學子,辨析哲學、文學、心理學、法學、倫理學、美學等與醫學的關係,介紹醫學科學的發展、健康與疾病的轉換,探索中外醫學中的哲學智慧,教會學生從人文的角度對醫患關係、醫療改革、健康中國、公共衛生安全等各種醫學現象、事件進行思考總結,在培養跨學科思維能力的同時,更好地理解醫學是人學,傳遞給學生人文觀與價值觀。

適應專業

人文與醫學課程主要面向哲學類專業學習。

課程簡介

該課程共十一章,第一章主要回顧人類的早期的醫學歷史和其中的人文內涵;第二章主要論述了達爾文進化論應該理解為達爾文演化論;第三章解釋了如何用巨觀和微觀的技術手段來闡明外界環境因素和人類健康的相互作用;第四章主要介紹了什麼是健康,什麼是疾病,它們與人文之間的關係及意義;第五章對醫學模式的基本內涵做了界定,結合醫學實踐,回顧了醫學模式的歷史演變;第六章從生命永恆的角度出發,介紹了克隆的概念、套用前景和倫理學問題;第七章主要說明了審美活動與人類生存有著密切的關係;第八章用一批醫學家的故事揭示中西醫結合事業的偉大意義;第九章闡述了在疾病的診斷和治療中整體與局部、全面與重點、經驗與證據、科學和藝術、智商與情商的辯證關係;第十章主要介紹《西氏內科學》對醫患關係的詮釋,並通過幾則故事闡述王振義院士、顧玉東院士和林果為終身教授等醫學家眼中的醫患關係;最後一章則介紹了老齡化社會下的人文醫學。

課程大綱

2016年春季起該課程大綱
第一章 人文與醫學永恆的雙重奏
1.1人文與醫學合奏的魅力與阻力
1.2人文與醫學的發展歷史
1.3尊重生命,關愛生命
第二章 人類的進化與退化
2.1對於人類,頸肩腰腿痛是進化病,還是退化病?
2.2達爾文進化論應該理解為達爾文演化論
2.3人,一半是野獸,一半是天使?
2.4人腦的進化以及怎樣理解遺傳、變異、畸形、返祖現象和先天性疾病?
2.5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死亡是生命終結的自然過程
第三章 內因與外因
3.1基因是決定健康與疾病的重要內因
3.2免疫是人體內的醫生,是內因中維穩的主力軍
3.3接種疫苗的利和弊
第四章 健康與疾病
4.1健康和疾病的概念
4.1.1什麼是健康
4.1.2什麼是疾病
4.2文化對健康和疾病的影響
4.2.1個體所理解的健康與疾病
4.2.2多種文化背景下的健康與疾病
第五章 醫學模式的轉變
5.1醫學模式的基本概念
5.2醫學模式的歷史演變
5.3現代醫學模式的產生及其背景
5.4現代醫學模式的意義及其深化
第六章 生命科技發展與倫理
6.1生命科學與醫學的發展
6.1.1人類對生命永恆的追求
6.1.2再生醫學
6.1.3如何避免使用胚胎幹細胞的倫理學問題?
6.2幹細胞研究和套用中的倫理問題
6.2.1生命倫理學:問題及其方法
6.2.2胚胎的道德地位
6.2.3治療性克隆的前景及倫理觀點
6.2.4生殖性克隆:反對和贊成的倫理爭論
第七章 審美、藝術與醫學
7.1人類生存與審美活動
7.2人體美是審美的出發點
7.3健康的人性是審美的基礎
7.4醫學美學的興起和發展
第八章 傳統醫學與醫學人文
8.1屠呦呦故事的啟示
8.2傳統醫學博大精深,人文底蘊深厚
8.3中西醫結合是傳統醫學現代化的必由之路
8.4現代醫學中國化,傳統醫學國際化
第九章 疾病診斷與治療的辯證法
9.1診斷的辯證法
9.1.1整體與局部、全面與重點
9.1.2辯證地看待化驗的結果
9.2治療的辯證法
9.2.1整體與局部、經驗與證據
9.2.2診療實踐中踐行醫學人文
9.3小結
第十章 對付疾患的同盟者
10.1《西氏內科學》所闡述的醫患關係
10.2醫學大家眼中的醫患關係
10.3我眼中的醫患關係
10.4改善和維護良好的醫患關係
第十一章 老齡化社會的人文醫學
11.1醫學起源於對人的關懷
11.2建築在實驗科學基礎上的醫學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
11.3科學技術應該為人類服務
11.4醫學本應該是充滿人文精神的學科
11.5臨床診療工作中人文精神缺失的現象
11.6新人文主義及其在醫學中的體現
11.7老齡化社會醫學面臨著新的問題
11.8人們自我意識的提高需要醫學人文化
11.9醫學的人文精神在發展中
11.10醫學人文精神對醫生的要求
(註:課程大綱排版從左到右排列

開課信息

開課次數
開課時間
授課教師
學時
參與人數
第1次開課
2015春夏
陳勤奮、聞玉梅、俞吾金、王賓、彭裕文、傅華、劉學禮、湯其群、朱偉、吳根誠、王吉耀、楊秉輝、馬淑蘭
32學時
4920人
第2次開課
2015秋冬
8169人
第3次開課
2016春夏
10834人
第4次開課
2016秋冬
38學時
21891人
第5次開課
2017春夏
30學時
12053人
第6次開課
2017秋冬
8581人
第7次開課
2018春夏
26255人
第8次開課
2018暑假
526人
第9次開課
2018秋冬
27672人
第10次開課
2019春夏
22796人
第11次開課
2019秋冬
27840人
第12次開課
2020春夏
24309人
第13次開課
2020秋冬
21496人
第14次開課
2021春夏
14827人
第15次開課
2021秋冬
待定
(表格內容參考資料

教學目標

該課程的德育(思政)目標為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弘揚崇高醫德,培養學生為健康中國事業做貢獻的職業理想。

學習預備

學習資料
書名
作者
出版時間
出版社
聞玉梅、彭裕文
2017年8月1日
(表格內容參考資料

考核標準

平時成績30分
平時成績=學習進度分(5.0分)+學習行為分(25.0分)。
章測試成績10分
單項類目名稱
卷面分
單項滿分
第一章 單元測試
155
0.7
第二章 單元測試
170
0.8
第三章 單元測試
205
0.9
第四章 單元測試
200
0.9
第五章 單元測試
200
0.9
第六章 單元測試
205
0.9
第七章 單元測試
210
1.0
第八章 單元測試
220
1.0
第九章 單元測試
200
0.9
第十章 單元測試
220
1.0
第十一章 單元測試
220
1.0
表格內容參考資料
見面課成績20分
見面課成績得分=見面課實際得分/見面課總分*權值。
單項類目名稱
單項滿分
時刻準備著——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的硬核力量
5.0
當國力強盛後——我國康復醫學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5.0
“大國工匠”之路
5.0
小透鏡與大視野
5.0
表格內容參考資料
期末考試成績40分
  1. 期末考試得分=期末考試實際得分/期末考試總分*權值。
  2. 採用線上期末考試形式作為期末考試成績。
  3. 試卷:教程考試。

所獲榮譽

2017年12月26日,該課程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認定為“國家精品線上開放課程”。
2020年11月24日,該課程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認定為“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

教師簡介

陳勤奮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血液科副主任醫師、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
聞玉梅中國工程院院士,復旦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
俞吾金,原復旦大學學位委員會副主席,復旦大學哲學學院教授,原復旦大學現代哲學研究所所長。
王賓,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彭裕文,解剖學家,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傅華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預防醫學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復旦大學健康傳播研究所所長。
劉學禮復旦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原理教研室主任,講師。
湯其群復旦大學基礎醫學院教授,復旦大學代謝分子醫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
朱偉,復旦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
吳根誠,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中西醫結合系常務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
王吉耀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內科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楊秉輝,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原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馬淑蘭,復旦大學基礎醫學院講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