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窪地是指通過發揮政策、環境、機制的優勢,著力營造廣納八方英才的人才環境,形成人才流入門檻降低、流動成本減少、人才環境良好的人才聚集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人才窪地
- 類型:經濟術語
人才窪地是指通過發揮政策、環境、機制的優勢,著力營造廣納八方英才的人才環境,形成人才流入門檻降低、流動成本減少、人才環境良好的人才聚集地。
人才窪地是指通過發揮政策、環境、機制的優勢,著力營造廣納八方英才的人才環境,形成人才流入門檻降低、流動成本減少、人才環境良好的人才聚集地。人才窪地的內容人才“窪地”的集聚效應怎樣才能最大化?其一,人才流入的渠道要多、要廣...
是一個地區最大的比較優勢之一。只要我們牢牢把握住了這點,就抓住了營造“窪地效應”的大方向。其次,在綜合分析、對比本地資源、人才、技術的基礎上,找出本地的比較優勢,優先發展優勢行業。比如 湖南省竹業資源居全國之首,就可考慮發展...
(永字〔2020〕13號)和《中共永修縣委 永修縣人民政府印發的通知》(永字〔2018〕35號)精神,通過加大對教育投入,切實抓好教育人才隊伍建設,使教育人才引得進、留得住、出成效,形成教育人才窪地和品牌,促進我縣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為認真貫徹《中共中央關於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中發〔2016〕9號),全面落實省委十屆七次全會精神和《中共四川省委關於全面創新改革驅動轉型發展的決定》(川委發〔2015〕21號),最大限度激發人才創新創造創業活力,現就深化人才...
我們聚力打造“政策窪地”,堅持“外地能給的濰坊也能給、外地已給的濰坊最優惠”,強化了區域人才政策比較優勢,在不少方面取得新突破,實現了“人無我有、人有我優”,彰顯了濰坊人才政策的領先性、競爭力和美譽度。主要特點 一是...
比如,中國市場的巨大投資潛力和發展空間,吸引到越來越多的國際投資者的目光,使外資投入持續增加,這樣就說中國在全球經濟中產生了窪地效應;也可以形容江浙一帶對人才的吸引,說其民間資本的持續發展產生了窪地效應;而當解釋藍籌股在弱市...
2020年9月22日,省委常委、組織部長黃建發來到東南數字經濟發展研究院,考察了數字經濟人才平台建設情況。他指出,要做好人才服務、完善配套設施、構建生態系統,打造四省邊際的“政策高地、人才窪地”。地圖導航 浙江省柯城區芹江東路288號...
啟動未來科技城建設以來,東湖高新區人才聚集效應更加明顯,一年來新增博士800餘名,成為名副其實的人才窪地 建設思路 借鑑北京未來科技城建設思路,武漢未來科技城按照“國際領先、世界一流”的標準建設,以光電子信息、生物醫藥、能源環保...
三是推進人才窪地建設,提供更強有力的人才支撐。堅持黨管人才原則,持續推進人才體制機制改革和人才發展環境最佳化。聚焦高質量發展要求,突出“高精尖缺”導向,健全高質量人才培養鏈和供應鏈,加強高層次、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對標“三高四...
魯朗創客空間 魯朗創客空間項目,於2016年6月啟動,是林芝首個創業產業園區,占地20324.54平方米,總投資約1.3億元,旨在成為創客空間的孵化基地、高科技人才的窪地、精準脫貧的平台及藏藝術文化的展示基地。
2012年7月4日,原省委常委、長沙市委書記陳潤兒實地調研長沙(國家)廣告產業園區,提出要把園區建設成為科技孵化的園地、人才聚集的窪地、廣告產業的基地和文化創意的高地。2012年10月27日,原國家工商總局局長周伯華,在第十九屆天津國際...
謝德文,男,漢族,1963年8月生,中共黨員,大學本科,1983年參加工作,曾任四川省廣安友誼中學黨委書記、校長,先後被授予全國先進工作者、四川省特級教師、四川省優秀教育工作者、四川省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專家、廣安十大傑出人才等榮譽稱號...
推進以湖海塘為核芯、玉泉溪為綠谷的中央創新城,實現“創新智谷”和“生態綠谷”雙谷融合,全力打造金華產業熱地、浙中人才窪地、全省科創高地。積極推進湖海塘新區平台、玉泉溪產業生態軸、金帆街省級文化創意示範帶建設,重點發展企業研發中...
重慶市教委國際合作與交流處處長李世玉在講話中,對我校錢煦生物醫學工程研究院成立表示熱烈祝賀,並提出三點希望:第一,築巢引鳳,將研究院建設成為引智聚才的人才窪地;第二,強化特色,將研究院建設成為科研合作的靚麗名片;第三,發揮...
人才公寓組團 為創新創業人才提供低成本的集體宿舍、單身公寓以及高管公寓等產品,打造人才窪地。園區設計 澳洲環境設計大師設計園區環境,中央水景,園林建築,高度體現嶺南山水特色。植披外牆,雨水循環系統充分體現低碳環保理念。商務配套 “...
2、按照“配套設施齊全、環境優美宜居、拎包即可入住”原則,提供8000套精裝修免租金人才公寓,努力打造人才安居窪地。3、對落戶中原科技城的科技創新類企業和科研機構,給予3年內辦公用房租金全額補貼;根據企業和人才對中原科技城作出的...
學院發揚“高舉旗幟、凝心聚力、獨闢蹊徑、海納百川”的精神,秉承“政治建院、專家立院、人才強院、民主管院、學術興院”的理念,加強隊伍建設、課程建設、教學改革、人才培養、學科建設、科學研究,致力打造思想高地、紅色陣地、人才窪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