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
研究人口自身發展規律和人口與社會、經濟、環境諸因素間內在本質聯繫的方法論,以及對其數量關係進行調查、統計、分析、研究所運用的各種方法的總稱。
研究方法
人口學方法論作為一門綜合性、實踐性很強的社會科學,科學的人口學研究應以馬克思主義為其方法論基礎。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為科學地揭示和闡明一定的社會生產方式下人口運動的規律,正確認識和分析人口與社會經濟發展的相互關係提供了理論指導;唯物辯證法則是探討人口內在因素及其與社會經濟等外在因素間的本質聯繫、防止形上學和單純數量分析的科學方法論;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所揭示的經濟規律,特別是不同社會經濟制度中的基本經濟規律,為正確認識人口與經濟這一核心關係提供了依據;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則是研究人口發展前景,尤其是社會主義條件下人口發展前景的基礎。以這些方法論原則為指導,人口學研究還廣泛地運用科學抽象法、歷史比較法、巨觀分析與微觀分析等許多具體的理論性研究方法。
人口學一般研究方法它是考察人口狀況及其變化,探討人口內在因素及人口與社會、經濟、環境等諸因素間的相互關係而運用的各種統計、數理分析和社會研究方法的總稱。客觀、準確、全面地占有資料是人口學分析的前提條件。人口學研究根據不同的需要和可能,採取了形式、特點各異的調查統計方法來蒐集、整理資料。主要方法有:人口普查方法、遵循隨機原則的人口抽樣調查方法和連續記錄人口事件的生命統計方法。為深入地研究一些專門問題,人口學也運用其他非全面性的調查方法,如重點調查、典型調查等等。還利用回顧性調查和跟蹤調查等方法來適應縱向歷史分析的要求。
同期人分析和同批人分析是人口學所特有的兩種基本統計分析方法。同期人分析法主要是通過對一定時空範圍內的人口現象或事件進行量的測度與描述,說明其發生的頻率和水平。人口學中的絕大部分人口統計指標都屬於同期人指標,如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婦女平均生育年齡等等。而同批人分析則是對同時發生某一人口事件(如出生、結婚、生育)的一批人所進行的連續觀察與分析。進一步考慮到實際同批人方法的局限性,人口學還發展、運用了假定同批人分析法。它的特點就是將某一時期人口群體所發生的人口事件作為同批人在各不同時期發生的相應事件來看待。在人口學分析中有特殊作用的生命表、生育表和結婚表等就是按此方法編制的,人口淨再生產率、平均世代間隔等專門指標也是在其基礎上計算的。
適應於定量分析和實證研究多方面的需要,人口學廣泛運用和迅速發展了各種數理分析方法。普遍利用數學算式及其方程來反映人口狀態與變化,是人口學分析最通常的做法。其中,包括較為簡單地說明人口狀況或計算有關指標的各種人口公式,如人口平衡公式和年齡中位數算式等等;也包括相對複雜的描述人口動靜態特徵的各類基本方程,如推算人口出生數的積分方程、進行人口預測的矩陣方程,以及探討婦女生育與替代過程的差分方程等。
旨在反映人口現象與結構併力圖闡釋人口運行機制的人口學模型,在人口學研究中也得到廣泛套用。依據不同的標準,人口學模型可有不同的分類和形式。根據所涉及的內容主要可以分為:人口增長模型、人口再生產模型、人口遷移與分布模型、人口經濟模型及人口社會經濟生態系統綜合模型等。人口學模型既可以是連續型的,也可以是離散型的。各類模型的具體表達方式和特徵也各不相同。其中如:人口增長模型主要是通過一些函式表達式來反映人口自身的發展趨勢與規律,這些函式包括人口指數增長函式、邏輯斯蒂函式等;而將人口作為內在變數的巨觀人口經濟生態系統模型,則採取了聯立方程式體系的形式。
在為數眾多的人口學模型中,除了包括有大量的套用性模型(其中有不少經驗模型)之外,也包括有部分理論模型。最典型的理論模型是反映人口內在邏輯關係的穩定人口模型與靜止人口模型(後者是前者在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時的一個特例),它們對於表達人口內在特徵與發展趨勢有特殊意義,是進行人口再生產研究的有力分析工具。
針對經常出現的人口資料不完整、不準確的情況,人口學發展了間接估算方法。這類方法主要是利用可獲得的有關資料,依照人口要素間的內在邏輯關係或經驗模型,對所需的人口指標進行估算和評價。其中主要包括生育率間接估計法、死亡率間接估計法等。對未來人口發展趨勢進行推測的人口預測,也運用專門的推算、分析方法,如直接預測法、要素構成法等等。
隨著現代科學的迅速發展,特別是先進計算機技術的開發套用,人口學研究開始陸續使用一些新的分析方法和研究技術。如伴隨著系統論、控制論等新學科的興起和發展,系統分析方法、最佳化方法、價值工程方法等在人口動態分析、人口規劃與決策及人口實踐研究中得到了一定的套用。計算機技術引入人口學分析,則使得大規模數據處理和浩繁的模型運算工作變得更加準確、高效。仿真技術的運用,實現著對人口動態過程的巨觀與微觀模擬。同時,利用計算機系統建立人口資料庫和信息網路,為加快人口學研究的步伐,推動學科的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此外,還不斷提出了各種利用現代數理分析方法構建的反映人口出生、死亡、婚姻和生育現象的新的人口動態模型。儘管現代科學技術的進步與發展,為建立更複雜的人口學模型和進行更困難的人口定量分析創造了更大可能性,提供了更多的手段,但這些研究方法未必一定能導致正確的結果和科學的結論。只有當這些模型和數理分析方法真正反映了人口過程與人口社會經濟現象的內在變化機制時,它們才是有效的和合理的。因此,運用有關的模型和方法進行人口學分析時,必須以正確的理論為指導,聯繫決定人口差異與變化的社會經濟因素,避免形式主義的單純數量分析,作出科學、正確的結論。
人口學是一門綜合性的邊緣學科,在研究內容上與許多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學科有所交叉和兼容(儘管研究角度不同)。因而,它在具有眾多特有的調查、統計、分析、研究方法的同時,也套用統計學、社會學等學科常用的一些方法。例如,與統計學類似,人口學也廣泛套用回歸分析、相關分析、因素構成分析(見因子分析)等方法;為獲取所需資料,人口學還利用文獻法(見文獻研究)、典型調查法等社會學慣用的方法。系統分析方法等更是為包括人口學在內的現代科學研究所普遍採用。
人口學技術性方法指為有效地利用一般研究方法、更好地獲得研究結果而運用的特殊實現方法和具體操作技術的總稱。為進一步合理而有效地運用各種一般性研究方法進行人口學的調查、統計、分析,保證所得結果的可靠性,人口學研究在實施的過程中,針對不同情況,採取大量通用或專用的具體的操作、控制技術和方法。例如,在人口學的各類調查中,運用問卷、訪問等諸種實施技術;在人口抽樣調查中,採取分類抽樣、機械抽樣、整群抽樣等不同的組織方法;在生命統計中則使用登記、匯總上報的形式等等。對人口資料的整理、匯總,也採用逐級整理與集中整理、手工匯總與機器匯總等多種組織實施方法。人口學的分析、研究更是廣泛利用不同層次、不同特點的多種技術性方法。其中,既有普遍適用的方法和技術,如標準化技術、聚類分析方法、圖表手段等等,也有相對於某一研究方法的特殊操作技術和實現方法。
隨著計算機技術在人口學統計分析中日益深入運用,出現了許多專用的或通用的軟體系統。它們的套用、推廣及不斷改進和完善,對推動現代計算技術在人口學研究中的普及和拓展,更有效地實現研究目的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人口學方法發展的歷史過程古代的中外思想家們關於人口數量多少、增長快慢對國家的政治、經濟、軍事意義的考察極為關注,但由於時代的局限,他們對人口自身各要素的數量規律則很少注意。依據人口資料,利用科學方法探討人口自身發展規律始於17世紀。1662年英國的J.格蘭特發表了《關於死亡表的自然和政治的考察》一書。他通過建立第一個人口“生命表”,並分析人口性別比、死亡模式及發展趨勢,開創了利用人口統計資料研究人口數量發展規律的先例。此後,人們對人口資料及有關人口現象的關注和考察迅速增多。在19世紀前的相當一段時期內,不少學者豐富和發展了格蘭特的研究。他們通過對地區性人口資料的分析,或嘗試編制人口生命表,或研究人口結婚、生育、死亡及增長的特點與趨勢,構成了早期人口統計分析的基本特徵。18世紀末期美國率先開始的近代人口普查,則為蒐集全面的人口資料,推動人口學的發展進一步創造了客觀條件。
19世紀以後,不僅調查、統計方法日益改進,獲取的人口資料更加系統和完整,而且人口分析方法也有了較大進展。一方面,繼早期人口統計學派之後,以比利時的L.A.凱特萊為創始人的數理統計學派開始逐漸發展起來。他們將機率論引入人口分析,肯定了大數法則在人口現象中的作用,並運用各種數理統計方法研究人口狀況及其發展規律。另一方面,被視為反映和測度人口過程及其與社會經濟因素間數量關係方法論的“人口統計學”一詞,在19世紀中葉為法國的A.吉亞爾首先提出,其後又有不少學者陸續作出自己的闡釋。這樣,人口統計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逐漸發展起來。19世紀中期,人口學研究中開始流行的社會學派人口理論,也在內容和方法上豐富了人口學的研究。到19世紀末,人口學各種理論學派紛紛建立和發展,人口學方法也得到了長足進展。人口調查和資料的蒐集、整理日趨完善,人口統計分析方法不斷豐富和發展,反映人口內在關係與發展規律的眾多人口模型陸續被提出。
現代人口學發展的主要特徵之一是人口學方法的進展步伐大大加快了。20世紀以來,人口學方法有了許多重大進展。首先,在對以往的人口調查、統計、分析指標體系與方法不斷完善的基礎上,一些重要的人口套用模型和理論模型相繼被提出並得到運用和推廣。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美國人口學家A.J.洛特卡提出的穩定人口模型,它使人口學研究推進到一個新的階段。其次,隨著對開發中國家人口狀況與變化趨勢的日益關注,旨在補充和修正殘缺及不準確人口資料的間接估算方法得到了迅速發展。再者,現代計算機技術在人口學中的套用,極大地拓展了人口學研究的廣度和深度,為人口學方法的更加豐富和完善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最後,現代人口學分析方法日益走向多層次、多樣化的發展道路,綜合比較研究逐漸占有顯著地位。其基本標誌是:一方面,將人口作為內生變數,對人口社會經濟生態環境大系統進行巨觀分析和以個體、家庭為單位對人口動態過程進行微觀分析,已成為人口學方法發展的兩個重要方向;另一方面,主要由形式人口學承擔的定量分析和通過實體人口學實現的定性分析的不斷發展與結合體現了人口學研究的主體特徵。
人口學方法在人口學體系中的地位與作用人口學方法是人口學體系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是開展各項人口課題研究的必要手段和工具。從本質上看,人口學研究就是要以正確的理論為指導,通過合理地選擇和運用不同的數理分析與社會研究方法,來認識人口過程自身及其與諸外在因素間的客觀數量關係、內在本質聯繫及其發展規律,並對未來的人口發展做出科學的預測,從而通過實施相應的人口社會經濟措施,促進和實現人口與社會的協調發展。因此,在現代人口科學研究中,人口學方法正在起到日益重要的作用。
人口學方法是隨著人口科學的不斷發展而日趨完善的。正是為適應人口學多層次、多領域、多角度研究的需要,人口學方法才得以不斷豐富和拓展。同時,人口學方法的日益更新和完善也促進了人口學學科的發展。它不僅使人口學的分析、研究更加完整、深刻和準確,而且推動了人口學向更加專門化和綜合化的方向邁進。
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指導,科學地選擇、利用和發展研究方法,聯繫社會經濟系統的運行機制來認識人口現象及其發展規律,是中國人口學研究的基本方法的特徵,也是今後人口學發展將長期面臨的任務。
參考書目
劉錚、鄔滄萍、查瑞傳編:《人口統計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北京,1981。
蔣正華編著:《人口分析與規劃》,陝西科學技術出版社,西安,1984。
Henry S.Shryock,Jacob S.Siegel,The Methods ɑnd Mɑteriɑls of Demoɡrɑphy,Academic Press Inc, New York,1976.
Manual X UnitedNations,IndirectTechniques for Demoɡrɑphic Estimɑtion,New York,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