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人參崇拜
- 外文名:Panax ginseng
- 原產於:中國
- 被認為:包治百病
漢人好參,蒙古族與人參,人參與滿族,高麗人參,注意事項,
漢人好參
先秦著述和前四史中未見有關人參的明確記載;人參的最早記載見於漢代緯書和本草。《春秋緯·運斗樞》:“搖光星散而為人參,人君廢山瀆之利則搖光不明、人參不生”。《禮緯·斗威儀》:“君乘木而王有人參生,下有人參上有紫氣”。人參是吉祥的象徵,並與君王有關。《神農本草經》:“人參味甘,主補五臟、安精神、定魂魄,止驚悸,除邪氣,明目、開心、益智,久服輕身延年”。這是對人參藥理作用的經典表述,一直影響到當代。
從《晉書》開始正史中不乏人參的記述。《晉書·石勒傳》載石勒所居武鄉北原山下草木皆有鐵騎之象,家園中生人參,花葉甚茂,悉成人狀。父老鄉親及相者由此想到“此胡(石勒為胡人,晉代北方少數民族)狀貌奇異、志度非常,其終不可量也”。《梁書·阮孝緒傳》雲孝緒至性冥通,非常孝順,遠在千里之外能感知母親貴體有疾。母親的病非人參不能愈,孝緒親歷幽險,累日不得;後見一鹿前行,孝緒感而隨後,果然找到了人參。當時的人都認為是兒子的孝心感動了天地所至。《梁書》將人參當作神草,《隋書》卻將人參看成妖草。
到了唐代,人參和茶一樣成了時尚飲品。據《新唐書·地理志》記載,太原府、遼州、路州、澤州、幽州、平州、檀州、營州均將人參作土特產進貢。士大夫和文人們亦以人參作為禮品贈送友人,並留下了美妙的詩篇。皮日休《友人以人參見惠因以詩謝之》:“神奇延年出道家,是誰披露記三椏。開時的定涵雲液,刷後不應帶石花。名士寄來消酒渴,野人煎處撇泉華。從今湯劑如相續,不用金山焙上茶”。
宋人繼承了唐人的這一愛好,亦將人參當作表情達意的佳品。人參真假好次無關緊要,要緊的是情真意切。在蘇軾等看來人參與乾果同類,在與友人的信中云:“只多寄好乾棗人參為望!如無的便亦不須差人,豈可以口腹萬里勞人哉?”王安石對人參的藥理作用亦大表懷疑。《夢溪筆談》載,王安石病喘,時人認為非人參不治;正好友人贈人參,王安石卻不受:“平生無紫團參亦活到今日!”
蒙古族與人參
元代的統治者蒙古族人似乎不崇拜人參。《元史》、《新元史》中均未見人參;倒是《農桑輯要》有一條記載。“治牛疫方,取人參一兩,細切水煮汁五升灌入口中”,即可治癒。用人參治牛病,一方面說明牛的重要,另一方面反映人參在元人心目中之地位不是很崇高。明代初期人參的地位亦不十分突出。《明史》中只一次提到人參。但明朝後期國人對人參崇拜達到了驚人的程度。李時珍《本草綱目》認為人參“治男女一切虛證、發熱、自汗、眩暈、頭痛、反胃、吐食、?瘧、滑瀉久痢、小便頻數淋瀝、勞倦內傷、中風、中暑、痿痹、吐血、嗽血、下血、血淋、血崩、胎前產後諸病”。人參被認為能包治百病直接導致了中原人參的滅絕,而國人對人參的需求仍在增漲。
人參與滿族
人參、貂皮、烏拉草俗稱東北三寶。明朝末年中原漢人對人參的需要量越來越大,誘發了東北女真人參採集業的產生。遼東地區長白山和鴨綠江一帶森林茂密、盛產人參,明末清初之際人參採集業成了女真“賴以為生者”,是其社會經濟的一個重要部門。女真人採集人參並不是自己消費,而是通過馬市、互市當作商品出售,或者作為方物向明朝進貢。據明檔記載,僅萬曆十一年至十二年在廣順、鎮北二關交易中,人參一項即達3619斤,計值白銀三萬餘兩。1628年,女真人同朝鮮人互市,一次派差“出給人參四百八十餘斤,責換毛青布一萬九千餘疋”。萬曆三十五年明廷暫停遼東馬市,兩年之內女真人參不能出售,竟腐爛了十餘萬斤。後者改進了製作方法,便於保存,待機發售,竟得厚利。
清入關前采參業的特權主要掌握在八旗貴族手中;“原定八旗分山采參制,彼此不得越境”。只有個別情況例外,即對功勳卓著的重臣名將,作為獎賞,準予采參。清統一全國之初仍沿襲八旗分山采參制,不久采參的特權由清皇室獨享。烏蘇里大參場的發現為人參採集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基地。“去寧古塔、吉林等處采參之人,一年歲不下三、四萬”。為了控制采參的混亂局面,康熙三十八年下令“一律停采”,實行放票采參,但是冒死違規采參的人仍不在少數。《大清會典·工部》記述了許多懲罰私自采參細則,狂采濫刨之風並沒有有效控制。一棵成參,至少三年;而采參年甚一年,人參滅絕,勢在必然。采參業每況愈下,乾隆二十五年印參票10000張,實發6000張;鹹豐二年印參票753張,實發632張。清朝末年野參採集業已接近尾聲。
入關前采參業為後金滅明提供雄厚的物資基礎;入關後清朝皇帝將人參作為賜品享給漢人或外國人。殊不知外國人並不象漢人一樣喜愛和崇拜人參。暹羅國王遣使入貢,忌賜人參。康熙帝“加賜人參四斤,特飭使臣歸國曉諭國王,恪守規制,益勵敬恭”。清朝皇帝亦特賜葡萄牙等國使臣人參諸珍,使西方人知道了中國人對人參的偏愛。後來他們在美洲發展了類似於人參的西洋參,採集或栽培,專供華人享用,也算是西方人對中國人的回敬。
高麗人參
高麗即朝鮮,朝鮮人對人參偏愛一直延續至今。早在唐代中原就流傳有關人參的高麗民歌:三椏五葉,背陽向陰。欲來求我,椵木相尋。高麗人喜愛人參,很早就知道保護人參,並大量栽培人參,人參成了他們日常生產和生活的組成部分。
宋其宗、仁宗時代高麗顯宗曾數次進貢人參。在宋代高麗人參亦見於市場。《本草衍義》:人參今用者皆河北榷場博易。高麗所出,味薄不苦;潞州上黨者,味厚體實,其價與銀等,稍為難得。高麗參雖然不如紫團參貴重,在宋元之際高麗人已有了保護野參的意識。高麗忠烈王特派將軍張舜龍上書元世祖要求元朝不要派人採挖人參,後又要求允許不進貢人參。
在野山參日益減少的情況下,高麗人開始大規模種植人參。中原很早就有移栽人參的記載,由於地理條件的限制和其他原因,一直沒有形成規模。為了防止以次充好,清政府多次頒布法令禁止吉林等地私人栽參,發現秘密栽參者治罪。儘管如此,高麗人的栽參活動一直沒有停止。栽培人參是從“移種”開始的,叫“移山參”。後來發展為採集種子,進行播種,初期播種之後,任其自然生長,20—30年之後才採挖;產品與山參相似,稱為“籽貨”。到了清末發展為大規模伐林栽參。砍伐成片森林,燒荒開地,上搭參棚;播種之後隔2—3年移栽一次,8—10年後採收。參營俗稱棒椎營。時至今日,種參仍是朝鮮族的一項特色產業,產量不斷提高,價格卻明顯下降。朝鮮人普遍食用栽培人參,並大量供應內地,以滿足不同人士的需要。當然栽培參與野山參相比已有天壤之別。
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人參含有上百種有效成份,其中人參皂甙類和人參多糖類藥理作用最為顯著。人參對中樞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內分泌系統和物質代謝、免疫功能等方面均有明顯作用;據說具有抗腫瘤、抗衰老,增強機體適應性,緩解嗎啡成癮的作用。人參的藥理作用眾多,但其毒副作用亦不可小視。同時,人參雖然對上百種疾病有療效,但不能治好所有疾病。在明清之際人參一枝獨秀,成了草藥無冕之王。人參,作為人們崇拜的對象,曾使人產生渴望,並帶來精神上的安慰;亦使人傾家蕩產而命歸黃泉。至於西洋參,毒副作用很小,藥理作用似有若無。美國科學家沒有發現西洋參比胡蘿蔔更有營養價值;他們一直不明白華人為什麼偏偏喜歡人參。殊不知人參乃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縮影。
注意事項
服用人參,應採用循序漸進的方式,逐漸增加分量,日子久了自然見功效,切忌一開始便大量服用。一般普通生曬參園參每日3克為佳,西洋參每日也不要超過5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