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君主(清朝皇帝)

清朝君主

清朝皇帝一般指本詞條

清朝君主是指清代的皇帝,一般也包括後金政權的大汗,清代從努爾哈赤建立後金共有12位君主,如果從皇太極建立清朝開始則有11位君主。清朝入關以後共有十個皇帝。清朝十二個皇帝分別是:努爾哈赤(後金天命汗);皇太極(後金天聰汗,改元為清後年號崇德)福臨順治);玄燁康熙);胤禛雍正);弘曆乾隆);永琰,後改顒琰嘉慶); 綿寧,後改旻寧道光);奕詝鹹豐);載淳同治); 載湉光緒);溥儀宣統)。

以下內容不包括追封的皇帝

基本介紹

君主列表,

君主列表

廟號諡號姓名在位時間年號皇陵
後金大汗
清太祖
承天廣運聖德神功肇紀立極仁孝睿武端毅欽安弘文定業高皇帝
1616年~1626年
(在位10年)
清太宗
應天興國弘德彰武寬溫仁聖睿孝敬敏昭定隆道顯功文皇帝
1626年~1636年
(在位10年)
天聰
清朝皇帝
清太宗
應天興國弘德彰武寬溫仁聖睿孝敬敏昭定隆道顯功文皇帝
皇太極
1636年—1643年
(在位7年,共17年)
崇德
清世祖
體天隆運定統建極英睿欽文顯武大德弘功至仁純孝章皇帝
1644年~1661年
(在位18年)
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
1661年~1722年
(在位61年,在位最長)
敬天昌運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寬仁信毅睿聖大孝至誠憲皇帝
1722年~1735年
(在位13年)
法天隆運至誠先覺體元立極敷文奮武欽明孝慈神聖純皇帝
1736年~1796年
(在位60年,實際執政63年)
清仁宗
受天興運敷化綏猷崇文經武光裕孝恭勤儉端敏英哲睿皇帝
1796年~1820年
(在位25年)
清宣宗
效天符運立中體正至文聖武智勇仁慈儉勤孝敏寬定成皇帝
1820年~1850年
(在位30年)
清文宗
協天翊運執中垂謨懋德振武聖孝淵恭端仁寬敏莊儉顯皇帝
1850年~1861年
(在位11年)
清穆宗
繼天開運受中居正保大定功聖智誠孝信敏恭寬明肅毅皇帝
1861年~1875年
(在位13年)
清德宗
同天崇運大中至正經文緯武仁孝睿智端儉寬勤景皇帝
1875年~1908年
(在位34年)
清憲宗
配天同運法古紹統粹文敬孚寬睿正穆體仁立孝襄皇帝
1909年~1912年
  1. 乾隆帝於乾隆六十年臘月讓位於太子顒琰,自稱太上皇,次年改元嘉慶。但太上皇掌握實權直至嘉慶四年駕崩,期間皇宮和宗室內部仍使用“乾隆”年號,稱“乾隆六十一年”至“六十四年”,而外朝和民間使用“嘉慶元年”至“四年”。
  2. 鹹豐十一年,清文宗駕崩,太子載淳即位,顧命八大臣擬定次年年號為“祺祥”。未幾,慈安太后慈禧太后、恭親王奕訢等發動“祺祥政變”(或“辛酉政變”),罷黜顧命八大臣,兩宮皇太后垂簾聽政,改元“同治”,“祺祥”年號從未使用。
  3. 光緒二十六年,慈禧太后一度立端郡王載漪之子溥儁為大阿哥,為同治帝之嗣子,欲令光緒帝於次年禪位,改元“保慶”,是為“乙亥建儲”,後因各國公使反對而作罷。
  4. 宣統三年,隆裕太后迫於辛亥革命的壓力頒布《清帝退位詔書》,宣布皇帝退位,清朝在全國範圍內的統治宣告終結。但根據清政府之前與中華民國政府達成的《清室優待條件》,前清皇室仍可保持原有尊號和待遇,民國政府待之以外國君主之禮,居住於紫禁城,成為民國境內的“國中之國”,史稱“遜清小朝廷”。民國六年,軍閥張勛擁立遜帝短暫復辟,稱“大清宣統九年”,史稱“張勛復辟”。民國十三年(遜清宣統十六年),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軟禁總統曹錕,並將遜帝及其家眷趕出紫禁城,溥儀皇帝稱號被徹底廢除。後,溥儀攜家眷潛逃至天津日租界張園靜園,宣告“復號還宮”,與部分遺老遺少謀劃“復辟”,小範圍內仍被稱為“皇帝”,史稱“後遜清小朝廷”,大清國號和宣統年號被前清遺老遺少一直使用至民國二十一年清遜帝成為“滿洲國”執政。1967年,溥儀以共和國平民身份去世。部分愛新覺羅家族成員為溥儀議定了廟號和諡號,但是由於溥儀是以平民身份去世,廟號和諡號已經沒有任何價值。溥儀既沒有官方確定的諡號,也沒有官方確定的廟號。
  5. 清朝滅亡的時間是確定的,也就是公元1911年(宣統三年),但是清朝的起始時間目前有爭議,部分學者將努爾哈赤創建後金作為清朝的創立時間,部分學者認為皇太極創立清朝是清朝的開始,也有學者認為1644年清朝入關才是真正意義上清王朝的開始時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