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術語。指脾胃之氣以及脾胃消化吸收的水谷之精氣為後天之本。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人以胃氣為本
- 類別:中醫基礎術語
中醫術語。指脾胃之氣以及脾胃消化吸收的水谷之精氣為後天之本。
中醫術語。指脾胃之氣以及脾胃消化吸收的水谷之精氣為後天之本。概念指脾胃之氣以及脾胃消化吸收的水谷之精氣為後天之本。解讀《仁齋小兒方論·脾胃》中明確提出:“人以胃氣為本”,又在《仁齋小兒方論·血榮氣衛論》中進一步說道“人受...
無犯胃氣 無犯胃氣,治療學術語,指治病不宜妄用攻伐、苦寒等藥物戕傷胃氣。蓋人以胃氣為本,“納谷者昌,絕谷者亡。”胃氣足則元氣易復,胃氣傷則病難復。《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並治》:“婦人傷寒,發熱,經水適來,晝日明了,暮則譫語,……此為熱入血室,無犯胃氣及上二焦,必自愈。”
1.闡發胃氣理論 “胃氣”一詞,首見於《內經》。何謂“胃氣”?廣義的是指人的正氣,即指後天元氣;狹義的是指脾胃的生理功能。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在人體發病與治療中起重要作用。胃氣直接關係到人體正氣的強弱,影響人體的防病抗病能力。《內經》保胃氣的思想,對後世醫學影響很大。《素問·玉機真髒...
胃主受納、腐熟,胃氣以降為順。胃氣虧虛,受納、腐熟功能減退,胃氣失和,氣滯中焦,則胃脘隱痛或痞脹,不思飲食;胃氣本已虛弱,食後不負其消化之任,故食後胃脘脹滿更甚;病性屬虛,故按之覺舒;胃氣失和,不能下降,反而上逆,則時作噯氣。胃虛影響及脾,脾失健運,化源不足,氣血虛少而不能上榮於...
診虛里,診斷學術語。系切診內容之一。虛里位於左乳下心尖搏動處,屬胃之大絡。人以胃氣為本,虛里又為宗氣匯聚之處,故診虛里可以了解胃氣和宗氣的盛衰。診虛里 正常情況下,虛里按之應手,動而不緊,緩而不怠。若按之微弱為不及,屬宗氣內虛;其動應衣為太過,屬宗氣外泄。搏動過速,多為胸腹積熱,...
《脾胃論白話解》是2019年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杲。內容簡介 《脾胃論》為金元時期著名醫學家李杲所著。李杲(1180-1251),字明之,號東垣老人,曾從著名醫學家張元素學醫。《脾胃論》成書於李東垣晚年,是東垣的代表著作,強調“人以胃氣為本”,“脾胃內傷,百病由生”,是補土派的代表性...
1、元氣強弱,胃氣為本。中醫認為人之壽夭與元氣強弱關係密切,而脾胃派認為元氣依賴水谷精微之養,水谷精微必賴脾胃功能的健全,胃氣充實則血脈潤流,筋脈完實,身體健康,反之則多病早衰。由此可見人的早衰與脾胃的納谷運化精微有十分密切的關係,脾胃派養脾胃以求健康長壽的思想,對中醫老年醫學的發展有重要的影響...
第二節人以胃氣為本 一、胃氣的概念 二、理論來源及東垣發揮 三、東垣臨證用藥注意保護胃氣 第三節“病從脾胃生”四源說的啟發 一、“膽氣春升”在脾胃病中的作用 二、“肺主宣肅”在脾胃病中的作用 第四節脾胃與整體之間的關係 一、脾胃與氣血津液的關係 二、脾胃與五臟六腑之間的關係 三、脾胃與九竅的...
元氣者,即“飲食入胃,谷氣上行,胃氣之異名”(見)。人以胃氣為本,受水谷之氣以生。胃氣盛,則谷氣旺,清氣升,榮氣、衛氣、生髮諸陽之氣皆上升,而元氣充足,雖有大風苛毒,不能為害。若脾胃虛衰,則如上文所述,一方面,谷氣不得升浮,生長之令不行,無陽以護其榮衛,不任風寒,乃生寒熱;另...
岐伯曰:「人以胃氣為本,四時失調,致生疾病,仍調其胃氣而已。胃調脾自調矣;脾調而肝、心、肺、腎、無不順矣。」雷公曰:「先時以養陰陽,又何可不講乎?」岐伯曰:「陽根於陰,陰根於陽;養陽則取之陰,養陰則取之陽也。以陽養陰,以陰養陽,貴養之於預也,何邪能幹乎?閉目塞兌,內觀心腎...
養足胃氣百病不侵 人以胃氣為本 治病重在保胃氣 “胃”老先衰,且治且養 胃衰老了,人就會老 十胃九病,胃最可憐 治胃不養胃,工夫全白費 會養胃,胃就不亂疼 胃有四個“死對頭”胃有四個“好朋友”什麼職業的人易患胃病 這些行為很傷胃 三餐不定時、愛吃煙燻製品、常吃太燙的食物——易致胃癌 邊走...
外、婦、兒諸科及針灸方面亦頗有造詣。路老特別重視脾胃的調攝,認為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人以胃氣為本,故治病注重調理脾胃,而飲食失調是損傷脾胃的關鍵,所以十分注重食療養生保健。在診療中問診必究脾胃,治病必護脾胃,疑難重症亦多逕取脾胃。路京華,國醫大師路志正之子,路老學術繼承人。
人以胃氣為本 胃經穴位標註圖69 胃的中醫基礎知識70 胃經的循行路線70 辰時是吃早飯的最佳時間70 胃經如何保養71 胃經異常可能出現的疾病72 多按胃經,讓腦卒中偏癱者站起來72 人迎穴——專治高血壓頭痛73 頰車穴——瘦臉潤膚止牙痛75 四白穴——美白養顏很容易76 梁門穴——胃潰瘍發作,肚腹疼痛難忍,刺激...
因為“人以胃氣為本。”“胃者十二經之源,水谷之海也,平則萬化安,病則萬化危。”簡言之,就是“脾胃內傷,百病由生”。明代醫家張景岳在《景岳全書》中說:“土氣為萬物之源,胃氣為養生之主,胃強則強,胃弱則衰,有胃則生,無胃則死。”由此可見,足三里的核心地位毋庸置疑。不過,《類經圖翼》中...
張錫駒,清代醫家。字令韶,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精研傷寒,其學術本諸張志聰。於傷寒疑似症辨析頗明,且重氣化理論。撰《傷寒論直解》六卷以闡其說。又以胃氣為人身之本,不可妄傷,遂撰《胃氣論》,引經明理,征諸親驗。內容簡介 卷一載辨脈法、平脈法,計八十五節;卷二、卷三載太陽病篇,計一百八十...
試以《內經》參之,自有真見也。卷上\脈 診脈決死生論 生死於人大矣!而能於兩手方寸之地,微末之動,即能決其生死。何其近於誣也?然古人往往百不失一者,何哉?其大要則以胃氣為本。蓋人之所以生,本乎飲食。《靈樞》雲∶谷於胃,乃傳之肺,五臟六腑皆以受氣。寸口屬肺經,為百脈之所會,故其來也,...
脾胃,人之所以為本者”。“營運之氣,出自中焦。中焦者,胃也。胃氣弱不能布散水谷之氣,榮養臟腑經絡皮毛,……四時五臟皆以胃氣為本,五臟有胃氣,則和平而身安,若胃氣虛弱,不能運動滋養五臟,則五臟脈不和平”,顯然和李杲“人以胃氣為本”的主導思想是一致的。他還說:“《內經》曰:肝生於左,肺藏...
然:其氣來實強,是謂太過,病在外;氣來虛微,是謂不及,病在內。氣來厭厭聶聶,如循榆葉曰平;益實而滑,如循長竿曰病;急而勁益強,如新張弓弦曰死。春脈微弦曰平;弦多胃氣少曰病;但弦無胃氣曰死,春以胃氣為本。夏脈鉤,反者為病。何謂反?然:其氣來實強,是謂太過,病在外;氣來虛...
若胃氣之本弱,飲食自倍,則脾胃之氣既傷,而元氣亦不能充,而諸病之所由生也。”臨床上診治疾病,亦十分重視胃氣,常把“保胃氣”作為重要的治療原則。故《景岳全書·雜證謨·脾胃》說:“凡欲察病者,必須先察胃氣;凡欲治病者,必須常顧胃氣。胃氣無損,諸可無慮。”主通降 胃為“水谷之海”,飲...
”“虛勞日久,諸藥不效,而所賴以無恐者,胃氣也。蓋人之一身以胃氣為主,胃氣旺則五臟受蔭,水精四布,機運流通,飲食漸增,津液漸旺,以至充血生精,而復其真陰之不足。……惟選忠厚和平之品,補土生金,燥潤合宜,兩不相礙也。……理脾陰一法,扶脾即所以保肺,保肺即所以扶脾。”吳氏首倡外因...
6.2謹和五味的飲食營養法則《素問·生氣通天論》指出:“陽之所生,本在五味,陰之五宮,傷在五味。是故味過於酸,肝氣以津,脾氣乃絕。味過於鹹,大骨氣勞,短肌,心氣抑。味過於甘,心氣喘滿,色黑,腎氣不衡。味過於苦,脾氣不濡,胃氣乃厚。味過於辛,筋脈沮弛,精神乃央。是故謹和五味,骨正筋...
胃主通降,是指胃氣宜保持通暢下降的運動趨勢。胃氣的通降作用,主要體現於飲食物的消化和糟粕的排泄過程中:①飲食物入胃,胃容納而不拒之;②經胃氣的腐熟作用而形成的食糜,下傳小腸作進一步消化;③食物殘渣下移大腸,燥化後形成糞便;④糞便有節制地排出體外。藏象學說以脾胃之氣的升降運動來概括整個消化系統...
勢屢變者胃氣衰,象屢變者脾氣餒。斯道久晦,知者鮮矣。“若感於邪,氣血擾動,脈隨變化,變化無窮,氣血使之。病變百端,本原別之,欲知病源,當平脈變。欲知病變,先揣其本。本之不齊,在人體躬,相體以診\,病無遁情”者,此示後學,以見病知源之奧,平脈辨證之理。蓋脈之變化,由於氣血,故診脈...